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不再经过主管部门层层下拨。从根本上改变资金分散管理,部门、单位多头开户,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解决我国现行支出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谈几点体会。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领域“机制性、革命性、根本性”的改革,是一项重大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被市场经济国家称为“财政革命”。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通过预算单位和征收机关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
一、国库集中支付给预算单位带来的变化
(一)部门预算管理规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长期存在的部门预算编制粗放,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要求部门预算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科学合理地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资金管理方式的改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取消了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拨款权限,减少了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加速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改变了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防止过去有些主管部门通过“二次分配”的“暗箱”操作截留基层单位经费。
(三)对财务工作方面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这对财会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财务管理要从“管钱”为中心转到以“管额度”为中心 。要进一步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保证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及时的编报用款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认识不足
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取消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各单位的直接支付权、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削弱预算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实际上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会计责任主体不变,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制度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还不完善,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三项改革之间的制度配套和衔接还不到位。财政直接支付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不能完全达到监控、效益、透明的目标,支付环节多、支付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刚刚实行,用款计划批复还没有完全满足实际资金使用要求,往往出现垫支支付,但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垫支支付又没有合适的归还途径,这对业务开展和单位正常运转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外部沟通和内部配合还不够
外部渠道的畅通也是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外部单位如财政专员办、代理银行的沟通和联系还有待加强,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很重要,要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多汇报,有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另外,单位内部职能部门配合也有待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涉及到业务、项目、人事等部门,所以,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做好改革试点工作,需要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做保证。目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提高,特别是在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办法的业务能力方面。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清理规范了基层预算单位账户
近年来,由于银行账户多,给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造成严重的影响,资金分散,不易管理,不能及时调拨资金,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运转,也容易产生弊端,给少数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近年来发生的经济案件看,不少是与多头开立银行账户有关。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对基层预算单位的账户进行取消或归并,基层单位原则上只在代理银行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其他经核实批准可开设预算外账户、特设账户,规范了基层预算单位账户管理。
(二)加强了部门预算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资金不再下拨到预算单位,而是根据财政批复的预算及分月用款计划及支出的类、款、项使用财政资金额度,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单位事业发展状况,实事求是、科学的测定指标,科学合理地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结合“零余额账户”统管,严格预算开支。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变了资金管理方式,使财政资金由原来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改变为所有财政收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支出根据细化的部门预算,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一步到位,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资金流向通畅,到位及时,避免了截留和滞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单位正常开展工作。
(四)促进了单位管理水平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预算单位从预算、计划的编制开始,要求单位各个部门全面参与,理清单位整个年度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情况,这就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单位事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密切预算单位经费支出与工作计划的关系,促进了管理水平。
(五)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务部门一项主要和重点工作,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单位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合理地做好分月用款计划,与预算密切衔接,对全年经费做好统筹安排。财务部门既要做好与单位负责人的沟通,也要做好与单位各部门的沟通,还要做好与上下级财务部门沟通联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部门对每笔资金的使用从预算、分月季度用款计划到使用都要参与,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及时监督,并从资金使用角度参与管理,逐步向管理型职能转变,促进了财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积极、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财政资金在各个环节的沉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项新的事物出现必然会产生不适应过程,我们要积极稳妥,充分总结经验、建立完善规章,进一步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平台,整合和推进各项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领域“机制性、革命性、根本性”的改革,是一项重大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被市场经济国家称为“财政革命”。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通过预算单位和征收机关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
一、国库集中支付给预算单位带来的变化
(一)部门预算管理规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长期存在的部门预算编制粗放,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要求部门预算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科学合理地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资金管理方式的改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取消了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拨款权限,减少了资金拨付中间环节,加速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改变了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防止过去有些主管部门通过“二次分配”的“暗箱”操作截留基层单位经费。
(三)对财务工作方面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这对财会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财务管理要从“管钱”为中心转到以“管额度”为中心 。要进一步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保证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及时的编报用款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认识不足
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取消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各单位的直接支付权、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削弱预算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实际上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会计责任主体不变,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制度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还不完善,部门预算、国库支付、政府采购三项改革之间的制度配套和衔接还不到位。财政直接支付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不能完全达到监控、效益、透明的目标,支付环节多、支付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刚刚实行,用款计划批复还没有完全满足实际资金使用要求,往往出现垫支支付,但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垫支支付又没有合适的归还途径,这对业务开展和单位正常运转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外部沟通和内部配合还不够
外部渠道的畅通也是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外部单位如财政专员办、代理银行的沟通和联系还有待加强,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很重要,要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多汇报,有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另外,单位内部职能部门配合也有待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涉及到业务、项目、人事等部门,所以,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做好改革试点工作,需要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做保证。目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提高,特别是在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办法的业务能力方面。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清理规范了基层预算单位账户
近年来,由于银行账户多,给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造成严重的影响,资金分散,不易管理,不能及时调拨资金,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运转,也容易产生弊端,给少数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近年来发生的经济案件看,不少是与多头开立银行账户有关。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对基层预算单位的账户进行取消或归并,基层单位原则上只在代理银行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其他经核实批准可开设预算外账户、特设账户,规范了基层预算单位账户管理。
(二)加强了部门预算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资金不再下拨到预算单位,而是根据财政批复的预算及分月用款计划及支出的类、款、项使用财政资金额度,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单位事业发展状况,实事求是、科学的测定指标,科学合理地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结合“零余额账户”统管,严格预算开支。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变了资金管理方式,使财政资金由原来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改变为所有财政收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支出根据细化的部门预算,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一步到位,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资金流向通畅,到位及时,避免了截留和滞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单位正常开展工作。
(四)促进了单位管理水平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预算单位从预算、计划的编制开始,要求单位各个部门全面参与,理清单位整个年度事业发展所需资金情况,这就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单位事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做好正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测算,密切预算单位经费支出与工作计划的关系,促进了管理水平。
(五)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务部门一项主要和重点工作,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单位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合理地做好分月用款计划,与预算密切衔接,对全年经费做好统筹安排。财务部门既要做好与单位负责人的沟通,也要做好与单位各部门的沟通,还要做好与上下级财务部门沟通联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部门对每笔资金的使用从预算、分月季度用款计划到使用都要参与,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及时监督,并从资金使用角度参与管理,逐步向管理型职能转变,促进了财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积极、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财政资金在各个环节的沉淀,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项新的事物出现必然会产生不适应过程,我们要积极稳妥,充分总结经验、建立完善规章,进一步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平台,整合和推进各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