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黄:生态小镇的蜕变之路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登济宁太白楼顶向南瞭望,一座小城镇绵延倚靠在微山湖旁,清风徐来,湖中美景随风摇曳。在这里,有春秋时期鲁隐公武棠亭观鱼处,有战国时期“五里三贤”佳话流传不衰,有一片片绿荫田地,还有一弯弯渠塘荡漾,这里就是被譽为“江北鱼米之乡”的鱼台县张黄镇。此时,正是烟花三月的好时节,在张黄乘一艘运河古船一路向南,就可领略京杭大运河的宏伟壮阔,畅游到江南了。
  走进张黄镇便会发现,此处不仅风景秀丽,工农业的特色发展也是镇内一大亮点。自2017年张黄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以来,全镇紧紧围绕着“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城建靓镇、党建强镇、文化兴镇、生态活镇、民生固镇”的发展战略,聘请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张黄“生态循环”特色小镇精细规划,使“生态循环”成为张黄镇专属名片的同时助推特色小镇的成型及发展。
  能源型城镇转型
  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高地
  如果说东临京杭运河、南四湖,倚靠微山湖是张黄镇温婉的一面,那长久扎根并发展于此的煤矿产业,展现的则是张黄极具规模、极具发展潜力的硬朗一面。张黄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160万吨的济宁鹿洼煤矿和年产120万吨的临沂东山军城煤矿就坐落于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被替代,张黄镇居安思危,提前勾画出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号召,张黄镇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较,更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高质量保护的循环经济,张黄工业园应运而生。它摆脱了单纯的煤炭生产,将原有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从根本上以最新的智慧与智能武装这座能源型小镇。
  以张黄工业园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生态循环”特色小镇,为张黄镇的转型蜕变之路指出了具体方向:结合棚户区改造,启动建设了近60万平方米的建筑量;开展“绿满乡村行动”,加快实施森林公园等三个公园建设,实施规划建设20公里农田林网;投资千万余元,完成兴张路一期、驻地森林公园、驻地绿化补植及墙体文化建设……这些都是张黄镇大力建设特色小镇的缩影。
  工业立镇、煤炭兴镇的背后是采空塌陷区的现实问题,也是张黄镇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东张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森在说到全村搬离原塌陷区,住进宽敞明亮的高层住宅区时,难掩内心的愉悦:“包括服务我们片区的鲁泰煤业在内的众多当地煤炭企业,都是在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为我们百姓谋福利、增福祉。”仅2018年一年,全镇就完成了5800亩矿区塌陷地治理。
  依托镇域内生态循环工业基础,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设置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展览中心和体验中心,形成独有的小镇工业特色,提升了镇驻地品味、形象。新旧动能转换让张黄镇释放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鱼米之乡滨湖水
  遇见美丽乡村新张黄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张黄镇境内农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达。集稻虾藕虾共作、有机水稻种植、快乐果园、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将张黄镇的生态农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以来,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突破了集体经济的难题,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多次组织专题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彻底消除了收入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现50%以上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收入翻番。
  作为推动全镇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东张村党支部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对400余亩塌陷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发展优质白莲藕种植业和龙虾、螃蟹、水蛭等养殖业;殷王村党支部成功申请省级扶贫项目,建设150平方米“光伏车间”。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得张黄镇上下一心,每年均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数万元。
  2019年,张黄镇持续发力,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推进乡村振兴张黄样板。在车楼、大陈等6个村建成“五统一”标准化绿色稻米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在于梅、白庙等片区打造1000亩标准化毛木耳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在袁洼、梁岗等湖区完成4000亩藕虾共生种养试验基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在军城煤矿塌陷区、解家村实施打造900亩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田园综合体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生态园。
  张黄相信,大力弘扬稻改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能不负绿水青山、生态自然的馈赠。
  孝贤文化闵故里
  开拓镇域旅游新体系
  在山东,《鞭打芦花》的民间传说家喻户晓,深入张黄,才得知这里便是孝子闵子骞的居住之地。时逢战国,为躲避战乱,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自今曲阜迁移至鱼台。闵子定居于今大闵村,樊子定居于今樊庄村,而宓子则定居于侯堂村宓家堆。后人因他们三人居所相距不过五里,故称“五里三贤”,又因三村同处张黄镇,此处便成了孝贤文化的发源之地。如今,五里三贤成为镇中的知名景区,也成为鱼台县德育基地和济宁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全镇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
  在张黄,不仅有“五里三贤”为代表的孝贤文化,还有鲁隐公观鱼处的所在地超化寺。走进寺门,便可看到镇寺之宝,“鲁隐公观鱼处”六个大字刻于石碑之上,格外显眼,背面雕刻有“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十一个字。正面文字是明代时期崇祯九年所刻,背面的字却是清雍正十三年撰文,中间隔了99年。明清两代相隔99年同树一碑,实属罕见,堪称美谈。
  孝贤文化以及以大运河为载体的运河文化为整个张黄镇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充满文化的土壤中,依托张黄镇现有的滨湖优势,小镇正全力打造南四湖旅游服务的滨湖客厅,充分利用境内27000亩湖区湿地及老万福河10公里等湿地资源,加快湖区生态湿地旅游开发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示范镇。
  生态观光和养生度假也是张黄镇开拓镇域旅游新体系的方向,通过灌溉、采摘、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休闲旅游体验区,充分展示了“江北鱼米之乡”的魅力。依托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养生度假,又可将小镇打造成为微山湖休闲养生福地。这样一处既有深度又有颜值的小镇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游客,令人心向往之。
  (未署名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陈先云)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23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表彰在2018年文化产业领域表现出色的企业家。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张志华等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被推选为“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光明日报》对张志华进行了高度评价:“作为山东最大文化产业集團的掌门人,张志华坚持理念创新、规划先行,立足齐鲁大地,胸怀进取之心,他锐意创新,用改革铺就文化出版的康庄大道
期刊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快数字山东建设,推进5G通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是在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上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时代,山东制造业是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呢?不妨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探访一下!  从18天到3天  2018年6
期刊
2019年年初,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举办的2019“感知新山东”驻华机构齐鲁行·新动能篇活动成功举办。日本、韩国、泰国驻青岛总领馆及三国驻鲁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我省媒体记者共约50人先后走进威海、潍坊和济南等地,通过会议座谈、深入企业参观等方式探索动能轉换新模式,感受山东发展的新脉动新优势,探寻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径。  2018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2018年,山东全省
期刊
在济南春元里小区的一条里份有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进门却是偌大的空间,崔兆森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他的工作室。一见面,崔兆森就说起他的“宝贝”。工作室的书橱里,光是他的“宝贝”档案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半边是发黄的旧书,散发着岁月砥砺过的气息。我随手翻开一本薄薄的旧音乐书,书还没翻完,崔兆森就将其来龙去脉、人情故事讲述得一清二楚。  年过古稀,崔兆森仍精力充沛,讲起陈年往事很有感染力。提起家里的“宝贝”,他更是
期刊
1981年,山东画报社记者李霞来到菏泽县李村公社高李村(今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高李行政村),把镜头对准了刘永勤一家。  刘永勤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由于当地耕种的全是盐碱地,许多地块“今年播一斗,来年收半斗”,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民年年靠吃“统销粮”维持生计。尽管刘永勤一家满屋子壮劳力,还是愁吃愁穿,穷得叮当响。六个儿子从小到大没穿过一双袜子。从1979年开始,生产队从实际出发,引黄淤灌,实行“包产
期刊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但不同的时段别具蕴意。时光流转,又至人间三月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三月,芳草萋萋,桃花灼灼,绿色大地款款而至,让时光惊艳,也让人诗心缠绵。在历史的画卷中,春日敞开情怀肆意地挥洒它的浪漫、豪情与灵动后,终在诗人的笔端跳跃、流淌、喷薄而出。今日读来,无论是古老诗经中还是唐诗宋词里,都不乏透着盎然绿意与勃勃生机的动人诗行。  春风不负年年信。开在春天里的全国“两会”,铁画银钩
期刊
书店是城市里独特的风景,一城有一城的风景,一城有一城的故事,或让人感动,或温馨满满。济南,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从李清照到老舍,都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的名篇佳作。在济南,书店是城市的文化聚集地,盛满了城市的故事。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曾备受济南人追捧的三联书店、致远书店等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城市的文化聚集地变了又变。随着网上书店、数字阅读的普及,传统实体书店一度沉寂。但体验式阅读、休闲
期刊
与方慧聊天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因为她是一个爽朗而快乐的人,采访中总是伴随着开心的笑,让我们采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深受快乐氛围的感染。她是学生眼中的“时尚潮人”“大姐姐”,对她来说,与学生相处很多时候都是“亦师亦友”。提到2018年她获得“齐鲁最美教师”这一荣誉,她表示,这对自己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学生是我思想的延续”  1991年7月参加工作,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从业近28载。“真是
期刊
若要透过一张张“名片”了解泉城,大明湖必不可少。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1400多年,以其优美秀丽的景色、水色澄碧的湖水,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大明湖畔的风光也变得更加迷人。改革开放初期,大明湖的天际线单调低矮,自然风光延伸至水天相接的地方。如今的大明湖畔,城市风光作为自然风光的延伸,高高地与天空相接,为济南的城市魅力增添着别样的风采。  泉城的时光记忆,有一角是属于
期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青岛给世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百余年间,青岛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村逐渐变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我眼里,青岛就像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友,心底一直为她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青岛火车站是走进青岛、认识青岛的第一个窗口,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韵。跟随人群向南走去,栈桥的轮廓便清晰出现在眼前。栈桥初建时,作为军事专用码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青岛。时光如梭,回转了成千上万个日日夜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