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4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0例,男130例,女170例,年龄4~80岁。其中心情紧张、焦虑、恐惧者245例,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者38例,有自杀倾向者2例,精神压力大、自我封闭、性情孤僻者10例,不承认生病、强迫就医者5例。高中及以上280例,初中及以下20例。
结果
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感受到了关心和爱护,减少了顾虑,增加了治病的信心,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积极就医的必要性,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
讨论
护士有同情心和爱心及耐心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准确和巧妙规范地作出回答,患者会感到安全和信任,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护士必须具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稳定的良好的心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把不健康的心理和不稳定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转嫁于患者,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
护士要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要以患者为中心,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生活、心理、社会及疾病等几个方面制定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过程,争取得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要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评估,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因人而异的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心理护理,引导和调动其内心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胜任各种角色的转换: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者真实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护士应该注意从患者的坐姿、眼神、表情动作中捕捉患者的反馈信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向患者说明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护士除了运用语言给患者沟通外,还应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使用,非语言沟通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加强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护士应该明确心理护理不再局限在患者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患者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护患交谈,而应该是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心理护理程序(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措施-评估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有报道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患者的适应性行为,促进患者使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能力;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还能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因此,作为护士应该积极地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了解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极因素,评估社会支持水平,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因素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
护士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多年来我国护士的培养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大部分护校近几年才开设心理学课程,并且在校期间所学心理教材内容还没有脱离基础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框架,心理护理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心理护理问题的判定和心理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界限不清。因此,目前大部分护士心理护理学方面知识缺乏、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估患者心理问题,护士所学理论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护士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关的心理护理技能的充分训练,因而不能满足临床心理护理需要。为了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应该进行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学习,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0例,男130例,女170例,年龄4~80岁。其中心情紧张、焦虑、恐惧者245例,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者38例,有自杀倾向者2例,精神压力大、自我封闭、性情孤僻者10例,不承认生病、强迫就医者5例。高中及以上280例,初中及以下20例。
结果
经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感受到了关心和爱护,减少了顾虑,增加了治病的信心,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积极就医的必要性,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
讨论
护士有同情心和爱心及耐心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准确和巧妙规范地作出回答,患者会感到安全和信任,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护士必须具有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稳定的良好的心境,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把不健康的心理和不稳定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转嫁于患者,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
护士要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要以患者为中心,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生活、心理、社会及疾病等几个方面制定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过程,争取得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要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出评估,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因人而异的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心理护理,引导和调动其内心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胜任各种角色的转换: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者真实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护士应该注意从患者的坐姿、眼神、表情动作中捕捉患者的反馈信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向患者说明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护士除了运用语言给患者沟通外,还应注意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使用,非语言沟通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加强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护士应该明确心理护理不再局限在患者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患者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护患交谈,而应该是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心理护理程序(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措施-评估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有报道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患者的适应性行为,促进患者使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能力;提高社会支持的水平,还能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存质量。因此,作为护士应该积极地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了解患者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极因素,评估社会支持水平,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因素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
护士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多年来我国护士的培养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大部分护校近几年才开设心理学课程,并且在校期间所学心理教材内容还没有脱离基础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框架,心理护理的内容很少,尤其是心理护理问题的判定和心理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界限不清。因此,目前大部分护士心理护理学方面知识缺乏、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估患者心理问题,护士所学理论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护士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相关的心理护理技能的充分训练,因而不能满足临床心理护理需要。为了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应该进行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学习,以适应临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