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与一位民营影视集团的总裁聊天,感触颇多。
“我当年离职创业,初衷就是做影视剧。二十多年风雨兼程,我们有太多次可能倒下,倒在初创时困窘蹇涩的门槛上,倒在事业做大后诱惑越来越多的半路上,倒在接近成功时得意忘形的最后一个台阶上。机会是好的,我们需要机会,但是每一个代表机会或可能性的路口,都有可能让我们迷失直至消失。回头看去,我们几乎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最关键的节点上,都做出了恰到好处的选择,我也因此被看得很‘神’。其实我只是坚持做最初我想做的事情而已。现在很流行‘跨界’,但我从来不‘跨’,我只想把生的做成熟的,把小的做成大的,把粗糙的做成精致的。”
“我见过太多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总想着一夜爆红,把心思全用在自我炒作上,连剧本都没耐心看,自以为有粉丝宠着就可以傲娇了。结果红了没几天,风流就被雨打风吹去,不知所终了。”之后,这位集团掌门人推心置腹地给我建议:“这个时代很浮躁,到处在冒泡,稀缺的不是机会,不是才华,而是专注。专注,就是匠心!”
这是一个忙碌而浮躁的世界,人总是很难停下来,似乎不肯放过一丁点空隙。碎片化生存,其实就是不留余地,就是把注意力东腾西挪胡乱分配,就是把心智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的眼睛被电视和手机屏幕占据,双手被鼠标和按键占据,嘴巴被零食和说话占据。有人洗澡时要把手机带进浴室,我甚至还看到有人边骑自行车边在手机上看电视剧。被塞满的生活,被排满的时间,哪怕看个剧,往往也是弹幕横飞。
我相信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人机界面完全融合,技术终会长在我们身上。真的,杜甫很忙,牛仔很忙,我们的感官也很忙。不再有享受孤独的能力,不再有专注的时刻。我们的心神一直处在耗散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灵魂出窍的。想想这样的画面吧:午夜时分,枕畔荧光闪烁,人早已疲惫不堪,却还苦苦支撑不忍入睡,非为别的,只因一屏在手,全都拥有啊!千万别把眼睛死盯住手机屏幕的行为解读成“专注”,那其实差不多是一种发呆。保持专注,需要把一个人的知觉能力调动到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状态才行。你“灵魂出窍”玩手机可以轻松消磨一夜,但真要在枕畔读书,你剩余的那点“电量”,很可能撑不过一页纸。
《功夫熊猫Ⅱ》中,师父教熊猫阿宝修炼起了更高明的武功。这种典型的东方武功,说起来有点玄,像禅宗,就是要寻找inner peace(内在平静)。“静下心来!”当孔雀沈王爷制造出一种无坚不摧的火炮武器,试图毁灭功夫时,“神龙大侠”阿宝正是凭借着“静下心来”,才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潜能,用超乎想象的力量一举击败沈王爷。
清末民初雕刻大师高应美,做一件雕刻六扇格子门的活儿,用了17年!仅制作雕刻工具就花了3年,镂空浮雕6个层次180多个人物时,“每一刀每一斧都是殚精竭虑的选择,每一渣每一屑都是恰到好处的舍弃……”
我采访过一位有名的摄影师,他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那几年他一次次开着卡车只身前往西藏拍摄。他跟我说过一句话,当时听来很寻常,却在后来的岁月里一遍遍被我反刍:“一个人,一生只够做一件事!”
年少轻狂时,觉得可做的事情很多,每一扇机会之门都如同大海般敞开着。慢慢才懂得,真的能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足以慰平生了。因为那一桩你倾情投入的事,必定是你热爱的事,必定是你愿意排除一切诱惑和干扰,用最大的专注度去完成的事。把生命托付给这么一件事,不是很幸福吗?
作家冯唐做了一档专搜民间大神的节目。我只看了一集,恰好是介绍日本“天妇罗之神”的。这位大神开在东京小巷里的小店,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每到饭点,必定座位全满,门外还排起长队。谁想在这里吃顿饭,至少提前两个月预订。这位日本老头儿,在50年的时间里,心无旁骛,做了6000万个天妇罗。更令我欣赏的是这位专做天妇罗的老头,永远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工作时也不苟言笑。他只知用心准备食材,磨练技艺。
内心笃定,宠辱不惊,五十年如一日,既有底气,又有定力,酷吗?
去年十月,我去浙江美术馆看画展。三楼一个不太醒目的展厅中,一位三年前去世的老画家郭修琳先生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台州温岭人,大部分画作聚焦于一个主题,就是万里海疆的风情:海潮、海滩、海船、海礁……当我看到他的临终画稿,读到他弥留之际写在画稿上的那一行绝笔时,差一点落泪。那几个字是:我要再画三天也。
不必为他遗憾。对一个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专注于画画的人来说,诗心有所寄,匠心有所托,此生可以无憾。
一生很长,也很短。木心说,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也只够把自己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投注于最富激情的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这样也挺酷。
“我当年离职创业,初衷就是做影视剧。二十多年风雨兼程,我们有太多次可能倒下,倒在初创时困窘蹇涩的门槛上,倒在事业做大后诱惑越来越多的半路上,倒在接近成功时得意忘形的最后一个台阶上。机会是好的,我们需要机会,但是每一个代表机会或可能性的路口,都有可能让我们迷失直至消失。回头看去,我们几乎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最关键的节点上,都做出了恰到好处的选择,我也因此被看得很‘神’。其实我只是坚持做最初我想做的事情而已。现在很流行‘跨界’,但我从来不‘跨’,我只想把生的做成熟的,把小的做成大的,把粗糙的做成精致的。”
“我见过太多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总想着一夜爆红,把心思全用在自我炒作上,连剧本都没耐心看,自以为有粉丝宠着就可以傲娇了。结果红了没几天,风流就被雨打风吹去,不知所终了。”之后,这位集团掌门人推心置腹地给我建议:“这个时代很浮躁,到处在冒泡,稀缺的不是机会,不是才华,而是专注。专注,就是匠心!”
这是一个忙碌而浮躁的世界,人总是很难停下来,似乎不肯放过一丁点空隙。碎片化生存,其实就是不留余地,就是把注意力东腾西挪胡乱分配,就是把心智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的眼睛被电视和手机屏幕占据,双手被鼠标和按键占据,嘴巴被零食和说话占据。有人洗澡时要把手机带进浴室,我甚至还看到有人边骑自行车边在手机上看电视剧。被塞满的生活,被排满的时间,哪怕看个剧,往往也是弹幕横飞。
我相信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人机界面完全融合,技术终会长在我们身上。真的,杜甫很忙,牛仔很忙,我们的感官也很忙。不再有享受孤独的能力,不再有专注的时刻。我们的心神一直处在耗散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灵魂出窍的。想想这样的画面吧:午夜时分,枕畔荧光闪烁,人早已疲惫不堪,却还苦苦支撑不忍入睡,非为别的,只因一屏在手,全都拥有啊!千万别把眼睛死盯住手机屏幕的行为解读成“专注”,那其实差不多是一种发呆。保持专注,需要把一个人的知觉能力调动到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状态才行。你“灵魂出窍”玩手机可以轻松消磨一夜,但真要在枕畔读书,你剩余的那点“电量”,很可能撑不过一页纸。
《功夫熊猫Ⅱ》中,师父教熊猫阿宝修炼起了更高明的武功。这种典型的东方武功,说起来有点玄,像禅宗,就是要寻找inner peace(内在平静)。“静下心来!”当孔雀沈王爷制造出一种无坚不摧的火炮武器,试图毁灭功夫时,“神龙大侠”阿宝正是凭借着“静下心来”,才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潜能,用超乎想象的力量一举击败沈王爷。
清末民初雕刻大师高应美,做一件雕刻六扇格子门的活儿,用了17年!仅制作雕刻工具就花了3年,镂空浮雕6个层次180多个人物时,“每一刀每一斧都是殚精竭虑的选择,每一渣每一屑都是恰到好处的舍弃……”
我采访过一位有名的摄影师,他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那几年他一次次开着卡车只身前往西藏拍摄。他跟我说过一句话,当时听来很寻常,却在后来的岁月里一遍遍被我反刍:“一个人,一生只够做一件事!”
年少轻狂时,觉得可做的事情很多,每一扇机会之门都如同大海般敞开着。慢慢才懂得,真的能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足以慰平生了。因为那一桩你倾情投入的事,必定是你热爱的事,必定是你愿意排除一切诱惑和干扰,用最大的专注度去完成的事。把生命托付给这么一件事,不是很幸福吗?
作家冯唐做了一档专搜民间大神的节目。我只看了一集,恰好是介绍日本“天妇罗之神”的。这位大神开在东京小巷里的小店,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每到饭点,必定座位全满,门外还排起长队。谁想在这里吃顿饭,至少提前两个月预订。这位日本老头儿,在50年的时间里,心无旁骛,做了6000万个天妇罗。更令我欣赏的是这位专做天妇罗的老头,永远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工作时也不苟言笑。他只知用心准备食材,磨练技艺。
内心笃定,宠辱不惊,五十年如一日,既有底气,又有定力,酷吗?
去年十月,我去浙江美术馆看画展。三楼一个不太醒目的展厅中,一位三年前去世的老画家郭修琳先生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台州温岭人,大部分画作聚焦于一个主题,就是万里海疆的风情:海潮、海滩、海船、海礁……当我看到他的临终画稿,读到他弥留之际写在画稿上的那一行绝笔时,差一点落泪。那几个字是:我要再画三天也。
不必为他遗憾。对一个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专注于画画的人来说,诗心有所寄,匠心有所托,此生可以无憾。
一生很长,也很短。木心说,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也只够把自己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投注于最富激情的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这样也挺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