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函数法的光伏和火电联合外送多机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来源 :可再生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情况下的电力系统运行暂态稳定性问题,文章基于能量函数法研究了大规模光伏机组的接入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首先建立含光伏机组的电力系统能量函数模型,分析了光伏和火电联合外送系统在故障过程中和故障后,光伏机组对系统拓扑结构的影响和故障过程中系统的暂态能量变化特性;建立了含光伏机组的多机系统节点导纳方程,分析不同控制方式下光伏机组输出功率变化对含光伏和火电的多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以南疆光伏和火电联合外送系统数据为基础,搭建了含光伏机组的光伏火电联合外送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有无光伏机组及不同控制方式下光伏机组出力波动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沿海潮汐引发的周期性渗流对水平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CFD模拟的方法,综合多孔介质中线热源理论和热渗耦合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周期性渗流对水平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方向的周期性改变削弱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冷热堆积,增强了换热效果;随着潮汐渗流速度增大,热迁移范围增大;与无渗流相比,渗流速度在10~25 m/d内变化时,每延米换热量提高了177%~225%,平均换热量提高了236%~340%;提高渗流速度比减小孔隙率对地埋管换热的影响更大;管群水平排布比交错排布的换热结果更优.
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趋势伴随着叶片加长、塔筒增高会产生塔筒与叶轮共振、塔筒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引发安全风险.为抑制机组振动,文章提出了一种3柱液态阻尼器减振装置.首先,基于STAR-CCM+软件计算阻尼器的最佳抑振设计水位;然后,对低阻尼下机组减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风电场实地测试对阻尼器抑振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器最佳装液高度为6.2 m,仿真计算的液柱频率与实际测量值吻合;流固耦合仿真计算得到的阻尼器减振效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现场实测减振幅度达到24.4%,证明了所述阻尼器对抑制高塔筒风
为实现微网稳定、经济运行,文章考虑微网运行控制策略和需求侧响应,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该结构包括微网层(MGO)、微网集中控制层(MGC)、微网元件控制层(MGE),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对发电侧、储能单元以及需求侧进行区域自治协同调控.在满足系统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以发电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微网运行优化模型,采用多智能体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MACPSO)对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微网运行控制策略和需求侧响应参与下,使用MACPSO算法能够有效协调各DG出力,提高储能单元使用效
针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易受到扰动而产生功角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分布式决策控制模型.首先,分析系统暂态过程下的功率振荡特性,对系统发生暂态及动态发电机功角失稳后的系统振荡机组群和振荡中心进行识别;然后,根据动态特性将电网分解为多个同调机组群,根据电网结构和动态特性确定可调整区域和可调整发电机;通过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下的系统功角稳定性,提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布式能量最优控制模型.采用某互联电网实际系统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给出紧急控制措施
针对单区域交直流系统受能源类型和机组容量制约,难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稳定控制频率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多能源互补的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单区域多能源能量耦合模型;再基于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能量传递关系,建立交直流系统潮流模型;然后,基于多能源互补和多区域协调,建立考虑多能源互补的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模型.通过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算例分析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可以实现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风力发电机的弱惯性和缺乏频率控制能力会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文章为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基于频率反馈锁相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PID控制器,将系统频率偏差馈入锁相环所测得的风机机端交流电压相角中,以实现对双馈风机控制系统dq同步坐标系的旋转,进而调整转子侧换流器和网侧换流器的输出电压相角.网侧换流器输出电压矢量和感应发电机定子绕组感应电势与风机机端电压矢量间的相对运动,可模拟同步机内电势与机端电压间的动态,从而实现双馈风机输出功率对系统频率波动的响应.分别通过根轨迹分析、时域仿真和硬件试验,对
由于蓄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光伏储能系统容量和寿命都显著下降,影响光伏系统安全.文章将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蓄电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智慧蓄电池的结构,提出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其总体控制策略和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均衡控制策略,进行了蓄电池SOC均衡控制实验和光伏储能系统能量消纳能力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既可以作为储能变流器,同时还能灵活有效地对蓄电池SOC进行均
为了解宁夏太阳山湿地水环境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9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对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As、Cd、Hg、Pb、Cr、Cu、Mn、Zn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环境重金属的时空异质性,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评估水环境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 表明:总体上水体重金属含量不高,只有Hg含量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表层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只有Cr含量未超过宁夏土壤背景值.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东湖区较高,南湖区较低.
为避免混合储能在平抑直流微网功率波动过程中小容量超级电容的频繁越限现象,延长其可用时间,提出了滤波时间常数随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实时变化的二阶高通滤波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该策略将两个一阶滤波分配算法串联构成二阶滤波算法,恢复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在功率波动中,根据超级电容荷电状态自适应调节其滤波时间常数,使超级电容荷电值处于缓冲区时,基于变时间常数分配高低频功率,对混合储能各部分进行平抑.通过搭建含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网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策略能够通过合理的功率分
为解决浮标的能源供给问题,文章综合振荡浮子波浪能发电技术和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技术,设计了一种四浮子周向均布的、多维的、双俘获方式的波浪能供电浮标,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浮标的俘获宽度比和水动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振荡浮子波浪能发电技术在规则波下的最高俘获宽度比可达40%,而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技术在规则波下的最高俘获宽度比仅为7%.根据试验结果,优化了浮标的结构、俘获系统、能量转换系统和锚泊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参数.基于重力相似准则,结合预投放海域的海况,开展了实海况样机的俘获系统及能量转换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