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多发于15~40岁男性,主要侵犯脊柱为主的中轴关节。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由下而上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主要病理改变是肌腱附着点炎症。后期脊柱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病认知度很低,加之发病隐匿,常发生漏诊、延诊,甚至误诊。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以来,中西药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8例,均符合1996年纽约As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6例;年龄13~48岁,病程6个月~13.6年;X线骶髂关节炎治疗组Ⅱ期28例、Ⅲ期24例、Ⅳ期16例。排除标准:对用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差或血友病、瘢痕体质、皮肤感染。要求患者基础体质能够耐受小针刀治疗,且知情和配合治疗。确诊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
治疗方法:①SASP 1g,2次/日,甲氨蝶呤(MTX)每周1次,10mg/次,益肾蠲痹丸8g,3次/日;②体位:根据病情可选择俯卧、仰卧或侧卧位。③定点:以疼痛及功能受限严重的部位为首发治疗点,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首次治疗选择6~9个阳性反应点标记。④操作:施术部位常规皮肤消毒,行局麻后,以汉章3号针刀在局部进针(严格遵循针刀的4步操作规程),进针深度以达骨面为宜,先纵向剥离,再横向铲剥,刀下无明显阻力时出刀,出刀后局部消毒,予创可贴贴覆,同一部位5~7天治疗1次,不同部位2~3天治疗1次,3次1疗程。⑤局部配合手法或牵引。术部注意保暖及制动。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两组患者可选用其他治疗。包括辅助治疗和基本治疗(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补充钙剂、保护胃黏膜,有贫血倾向者)。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缓解:腰背部疼痛消失,无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晨僵<15分钟、ESR及CRP正常;②显效: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枕壁距、20m行走时间、外周关节疼痛及压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较治疗前进步50%,超过4项;③有效:以上达到3项;④无效:上述指标不足3项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结 果
治疗效果:治愈10例(14.7%),显效34例(50%),有效24例(35.3%),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
例1:患者,男,21岁,腰背部及双髋关节疼痛3年余,加重伴功能受限1个月。2009年5月收治。患者200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起初不太明显,未予重视,未行诊治。病情逐渐加重,疼痛加剧,夜间痛醒,晨起腰背及骶尾部僵痛,活动后缓解,无足跟痛,无虹膜睫状体炎、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症。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中药数剂,抗炎止痛药对症治疗,疼痛有所缓解,受凉劳累后加重。病情有加重趋势,腰背及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弯腰及翻身活动受限。1个月前病情加重后,到省级医院就诊,行骨盆拍片及HLA-B27检查,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英太青口服,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功能改善不明显,且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髂骨面锯齿样改变,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HLA-B27阳性,血沉30mm/小时,CRP 8.0,指地距45cm,枕墙距5cm,扩胸度4cm,schober阳性。20米行走时间30秒。双四字试验阳性。入组治疗组,予SASP、MTX、双氯芬酸钠、益肾蠲痹丸口服。经查体:双侧臀肌及腰椎旁压痛明显,排除各种手术禁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取9个阳性反应点,局部常规消毒后,行小针刀治疗。治疗后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受凉,24小时内避免弯腰运动。24小时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天后活动正常。5天治疗1次,2次治疗后患者基本无疼痛,活动自如,患者要求出院,查血沉20mm/小时,CRP 5.0,指地距15cm,枕墙距1cm,扩胸度4cm,schober阴性。双四字试验阴性。20米行走时间10秒。病情较前明显改善,准予出院。嘱出院后坚持服药,适当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诊。随诊1年病情稳定,活动无受限,一般情况良好。
讨 论
As是中青年男性的高发病,随着专科诊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诊断率也不断提高。西医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抑制免疫性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炎症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单独用药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故需联合用药(如MTX与SASP或MTX与TNF拮抗剂联用)以抑制炎性作用于不同环节。但常用药疗效不显,毒不良反应大,而生物制剂价格昂贵,且缺乏长期临床观察,很多患者望而生畏。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适当配合功能锻炼,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AS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调摄不慎,致气血、肝肾亏损,筋骨无以充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病久邪恋经脉,痰瘀形成。经脉闭阻,督脉虚弱,身体赢瘦,而形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体态。益肾蠲痹丸是名老中医朱良春的验方。以生熟地滋补肾阴共为主药;仙灵脾、苁蓉、自然铜补肝肾、强筋骨;以蜈蚣、乌蛇、全蝎、地鳖虫等活血通络;以老鹳草、徐长卿、寻骨风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共为辅药;本品妙用虫药,使浊去凝开,气通血和,经行络畅,伏邪得除。
针刀疗法是将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松解和剥离粘连的软组织,从而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恢复组织功能。本病早期由于炎性浸润,组织肿胀,压迫牵拉神经末梢,以及多肽类等炎性介质刺激,出现痉挛性疼痛,长期慢性炎症,导致局部软组织纤维化,甚至钙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小针刀局部治疗,可直达病所,既具有行气通络,能够达到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趋化作用,又具有减轻炎症渗出而导致的局部张力,改善血液循环,消解粘连引起的牵托力量。剥离瘢痕的作用,通过闭合性松解治疗顽疾,本治疗方法安全、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针刀松解术在此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配合小针刀综合强直性脊柱炎优势显著。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8例,均符合1996年纽约As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6例;年龄13~48岁,病程6个月~13.6年;X线骶髂关节炎治疗组Ⅱ期28例、Ⅲ期24例、Ⅳ期16例。排除标准:对用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差或血友病、瘢痕体质、皮肤感染。要求患者基础体质能够耐受小针刀治疗,且知情和配合治疗。确诊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
治疗方法:①SASP 1g,2次/日,甲氨蝶呤(MTX)每周1次,10mg/次,益肾蠲痹丸8g,3次/日;②体位:根据病情可选择俯卧、仰卧或侧卧位。③定点:以疼痛及功能受限严重的部位为首发治疗点,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首次治疗选择6~9个阳性反应点标记。④操作:施术部位常规皮肤消毒,行局麻后,以汉章3号针刀在局部进针(严格遵循针刀的4步操作规程),进针深度以达骨面为宜,先纵向剥离,再横向铲剥,刀下无明显阻力时出刀,出刀后局部消毒,予创可贴贴覆,同一部位5~7天治疗1次,不同部位2~3天治疗1次,3次1疗程。⑤局部配合手法或牵引。术部注意保暖及制动。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两组患者可选用其他治疗。包括辅助治疗和基本治疗(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补充钙剂、保护胃黏膜,有贫血倾向者)。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缓解:腰背部疼痛消失,无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晨僵<15分钟、ESR及CRP正常;②显效: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枕壁距、20m行走时间、外周关节疼痛及压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较治疗前进步50%,超过4项;③有效:以上达到3项;④无效:上述指标不足3项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结 果
治疗效果:治愈10例(14.7%),显效34例(50%),有效24例(35.3%),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
例1:患者,男,21岁,腰背部及双髋关节疼痛3年余,加重伴功能受限1个月。2009年5月收治。患者200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起初不太明显,未予重视,未行诊治。病情逐渐加重,疼痛加剧,夜间痛醒,晨起腰背及骶尾部僵痛,活动后缓解,无足跟痛,无虹膜睫状体炎、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症。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中药数剂,抗炎止痛药对症治疗,疼痛有所缓解,受凉劳累后加重。病情有加重趋势,腰背及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弯腰及翻身活动受限。1个月前病情加重后,到省级医院就诊,行骨盆拍片及HLA-B27检查,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英太青口服,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功能改善不明显,且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髂骨面锯齿样改变,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HLA-B27阳性,血沉30mm/小时,CRP 8.0,指地距45cm,枕墙距5cm,扩胸度4cm,schober阳性。20米行走时间30秒。双四字试验阳性。入组治疗组,予SASP、MTX、双氯芬酸钠、益肾蠲痹丸口服。经查体:双侧臀肌及腰椎旁压痛明显,排除各种手术禁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取9个阳性反应点,局部常规消毒后,行小针刀治疗。治疗后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受凉,24小时内避免弯腰运动。24小时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天后活动正常。5天治疗1次,2次治疗后患者基本无疼痛,活动自如,患者要求出院,查血沉20mm/小时,CRP 5.0,指地距15cm,枕墙距1cm,扩胸度4cm,schober阴性。双四字试验阴性。20米行走时间10秒。病情较前明显改善,准予出院。嘱出院后坚持服药,适当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诊。随诊1年病情稳定,活动无受限,一般情况良好。
讨 论
As是中青年男性的高发病,随着专科诊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诊断率也不断提高。西医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抑制免疫性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炎症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单独用药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故需联合用药(如MTX与SASP或MTX与TNF拮抗剂联用)以抑制炎性作用于不同环节。但常用药疗效不显,毒不良反应大,而生物制剂价格昂贵,且缺乏长期临床观察,很多患者望而生畏。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适当配合功能锻炼,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AS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调摄不慎,致气血、肝肾亏损,筋骨无以充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病久邪恋经脉,痰瘀形成。经脉闭阻,督脉虚弱,身体赢瘦,而形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体态。益肾蠲痹丸是名老中医朱良春的验方。以生熟地滋补肾阴共为主药;仙灵脾、苁蓉、自然铜补肝肾、强筋骨;以蜈蚣、乌蛇、全蝎、地鳖虫等活血通络;以老鹳草、徐长卿、寻骨风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共为辅药;本品妙用虫药,使浊去凝开,气通血和,经行络畅,伏邪得除。
针刀疗法是将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松解和剥离粘连的软组织,从而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恢复组织功能。本病早期由于炎性浸润,组织肿胀,压迫牵拉神经末梢,以及多肽类等炎性介质刺激,出现痉挛性疼痛,长期慢性炎症,导致局部软组织纤维化,甚至钙化,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小针刀局部治疗,可直达病所,既具有行气通络,能够达到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趋化作用,又具有减轻炎症渗出而导致的局部张力,改善血液循环,消解粘连引起的牵托力量。剥离瘢痕的作用,通过闭合性松解治疗顽疾,本治疗方法安全、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针刀松解术在此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配合小针刀综合强直性脊柱炎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