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羚牛,是秦岭山中最大的食草动物,也是秦岭四大国宝之一。威风凛凛地屹立在山脊上、沐浴着天光云影的羚牛,是秦岭山脉灵异奇特的象征;秦岭,因为拥有这些自由奔走在悬崖峭壁上的生命,而变得神采飞扬。
睥睨众生的奇兽
在秦岭的高海拔区域,山脊线上,或者冷杉林中,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给登山者提供了许多方便。许多人以为这是前面的登山客踩出来的,其实,这些小路都是羚牛群踩出来的,学者们称之为“兽径”。这些兽径四通八达,将一个个茂密植被覆盖的山头和谷地串联起来,显示着羚牛种群的繁盛。
羚牛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分布狭窄、数量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之一,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亚种列入珍稀级保护动物名录。目前秦岭羚牛约有5000头,在海拔1500~3600米的森林中,很有可能和它们不期而遇。
秦岭山中流传着一些关于羚牛的传说,其中最神奇的一种,说羚牛是一种力气巨大、不惧怕人的动物,而且不怕火,甚至有踏火的习惯,见到野火往往会集体冲过来,口鼻喷出水沫浇在火上,然后用蹄子踏灭,才肯离去。在野外篝火旁夜宿的采药人,会在睡前祈祷不要遇到羚牛。我在秦岭山中行走许多年,虽然没亲眼见过,不过看众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晚上钻进帐篷之前也总是把火灭掉之后才敢安睡。
许多人说羚牛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也经常伤人,所以人们送它一个“牛魔王”的绰号。但在我看来,任何动物都有凶猛的一面,不必对羚牛过分责怪。遇到人时,羚牛并不会扭头逃走,它会站在那里,细细打量来客。如果是狭路相逢,它会做出两种选择——转身慢慢离去,或者直接冲过来逼人给它让路,当人向旁边闪开,它就像风一样笔直地掠过去,不屑回头。这大概和羚牛的体量有关,庞大身躯让它的天敌难以对付,多年的进化,使它具有了睥睨众生的气概。
有一年夏天,我们在山腰一眼泉水旁的空地上扎营,晚上睡得正熟,忽然被羚牛的喷鼻声和沉重的脚步声惊醒,那一刻,躺在帐篷里的我们心中七上八下、万分忐忑——如果羚牛冲过来,我们无处可逃,肯定会被踩成肉饼。但羚牛并没有发动进攻,只是喷鼻、跺脚向我们表示不满,最终选择了转身离开。第二天清晨,我打开帐篷,看到有的羚牛脚印距离帐篷只有两尺远。周围草地上那些凌乱的脚步,显示着这一小群羚牛焦躁不安的心情:它们想从帐篷边走过去饮水,可是人体散发出的气息让它们感到不安,最终它们放弃了到泉边饮水。看着羚牛消失在树林中的脚印,我心中涌起一丝歉意,我们是客人,却扰乱了主人的生活。
第二天夜里,我们把帐篷扎在树林边的草地上,给羚牛让出了两米多宽的距离。但让我们意外的是,那一夜格外宁静,再也没有听到羚牛的喘息声。
在秦岭山中,羚牛能有5000多头的规模,是沾了植物保护和大熊猫保护的光。要知道,过去羚牛可是最佳的狩猎动物,它的皮和肉一直让人垂涎。随着羚牛保护级别的提升,许多盗猎者才心生敬畏。1965年建立的太白山保护区,以保护特殊的植物生态为主,从那时起,太白山就成了羚牛的避难所。后来陆续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更是成了羚牛的乐园。
飞跃悬崖
羚牛的天敌,都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虎、豹、豺等食肉动物。
在秦岭,只有老虎这样的兽王,才敢向体重达300公斤的羚牛发起攻击。比老虎身形小很多的豹子,只会对小羚牛下手,因为它们的身形不如成年羚牛魁梧,一旦羚牛群围成圈把小崽保护起来,单独作战的豹子只能悻悻离去。
对羚牛群来说,最残酷的杀手是凶险狡诈的豺狼,它们的杀手锏就是群起而攻之。一位猎人告诉我,多年前他在秦岭山中打猎,看到一群羚牛,同时发现身后的山梁上跑来十多只豺狼,他赶紧逃到了树上——要是拦了豺狼的路,它们会把他撕成碎片。豺狼是高明的猎手,它们形成一个包围圈,对羚牛群实施围猎。领头的雌牛率领牛群,把小崽夹在中间,然后由一头强健的雄牛压阵冲向前去。豺狼也很聪明,放过了前面的牛群,等到最后一只雄牛跑过时,十多只豺狼一跃而起,用尖利的牙齿和爪子挂住了羚牛的皮毛,羚牛疯狂地冲进树丛,希望用树枝刮掉身上的豺狼,但这样一来它奔跑的速度减缓了,经过一场缠斗,终于成为豺狼的牺牲品。
许多次,我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发现并拍摄到羚牛的。生长在悬崖上的草,似乎都是羚牛的美味。当羚牛感觉到危险时,会毫不犹豫地从悬崖跃下,那些峭壁是它们全身而退的最佳途径。为了躲避天敌侵害,羚牛选择了高寒之地作为栖息繁衍的家园。长期的进化,也让羚牛的身体与之相适应,它长着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都使得它们能够适应高山峭壁的攀爬生活。成年羚牛能在悬崖峭壁上飞跃,刚出生没多久、不足两尺高的羚牛幼仔,也能在人们望而生畏的崖壁上健步如飞。这些与生俱来的本领,为羚牛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在秦岭中段,太白山、佛坪、周至、老县城、牛背梁、长青等保护区,羚牛都生活得很好,高海拔的悬崖峭壁,以及高山之巅的草甸,都是它们自由奔走的天堂。
山巅的约会
六月,青草在秦岭的高山上蔓延开来,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都被绿色覆盖,低海拔山林的植物开始老化,而高海拔山林中的植物正在抽枝发芽,山林中水汽升腾,阳光也一天天炙热起来。此时,羚牛的发情期到了,牛群开始躁动不安,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彼此倚挟,浩浩荡荡地向高海拔的山林中迁徙。它们饱食终日,体力和精力得到了极大恢复,个个毛发发亮、膘肥体壮、精神抖擞,像河流一样淌过树林,踩出一条条“兽径”。
秦岭的群山之中,有许多海拔2800米以上的山巅都是光秃秃的,那里是高山草甸区。6月,青草才长出半尺高,所含营养较高,大群的羚牛便在草甸上聚会、用餐,这种聚餐也为雌雄羚牛的约会创造了条件。
羚牛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从6月中旬到7月初,都是它们的“狂欢派对时光”。秦岭山中有近十处羚牛“约会”的山头,如佛坪的光头山、药子梁、黄桶梁,洋县的兴隆岭,周至玉皇庙的光头山,长安的牛背梁,宁陕的天华山等,此时都会聚集几十上百只的羚牛群,是秦岭山中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佛坪县的药子梁,是摄影人心中的“羚牛乐园”。每年6月,从山谷底部攀爬到山顶,一路上经常会和羚牛不期而遇。在松花竹林里、在冷杉林中,需要处处留神羚牛的踪迹,也许一不小心就挡住了羚牛赴约的道路。如果羚牛心情不错,它会绕开你继续前进,万一它心情欠佳,常会追着人小跑一阵,好在此时它们的心思根本不在人身上,只会为了异性而忘我地奔跑、打斗和追逐。
在药子梁,最小的羚牛群也有四五十头,最大的竟有150多头,它们在开阔的草甸上觅食,沐浴着天光云影,景象非常壮观。羚牛群在草甸上安逸地吃着沾满露水的草尖,吃饱之后,成年的公羚牛和进入生育期的母羚牛便开始了爱情追逐。
与国宝对视
秦岭有一个以保护羚牛为主的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山势非常陡峭,一些山脊形似牛的脊背,故而得名。牛背梁的山体和华山一样,都是由巨大的花岗岩石构成,这些庞大的山体下方形成许多石穴,羚牛、斑羚等食草动物便利用它们作为夜宿地;那里还有茂盛的丛林作为掩护,天敌很难发现它们;高大山体的上方,山脊连着广袤的草甸,优良的生境,让这里成为许多羚牛的家园。
牛背梁的羚牛群,可以说是距离西安城最近的野生羚牛种群,能在野外观赏到它们,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享受。连续两三年,我和朋友都会在6月赶赴牛背梁,去参加羚牛们一年一度的盛大约会。
第一次去牛背梁时,凌晨三点,整个城市还在梦乡,我们已经驱车上路。进入山中,我们只能见到自己的车灯,以及被车灯照亮的一小块山的肌肤。山路盘旋而上,大约三个小时之后,晨曦微露,我们来到了海拔2900多米的高山草甸,寒风凛冽,吹得人只想掉眼泪。
我们躲在车里,打开一点车窗,用望远镜搜索山巅,看到了一只站岗放哨的羚牛,它站在高山顶上的一块巨石旁,从那个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圆一二十里的情形。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一座雕塑,当初升的阳光勾勒出它与山岩的轮廓,我们在它的下方发现了卧地休息的羚牛群,它们的毛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大家兴奋地架着望远镜看个没完,耽误了许多时间。等开车走到道路的尽头,再步行三四公里来到刚才羚牛栖息的山岩,羚牛已经不知去向。我们沮丧地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往回走,海拔的抬升让行走变得艰难,草甸的土层也很松软,让人步履蹒跚,但是野花野草、蓝天白云又让人心旷神怡。粉红色的杜鹃花和赤芍等花卉正在怒放,花香袭人,渐渐地我们竟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寻找、拍摄羚牛的。躺在软绵绵的草甸上小憩,一觉醒来,耳畔全是鸟鸣声,树莺在小灌木丛上鸣唱,低处的冷杉林中,星鸦在聒噪,远处山谷中,杜鹃的叫声悠扬地传来。
我们饥肠辘辘地开车下山,一路上烟尘滚滚,遇到许多从西安驾车来此爬山的游客。他们穿得花枝招展,艳丽的服装在山野中分外惹眼,不少人还在山野中大呼小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家园,却反客为主,以山林的主宰自居。动物们早已隐身丛林,不肯与他们谋面。他们不知道没有动物的山林是多么寂寞,也不知道在山林中观赏动物才是最好的享受。
再登牛背梁,时间是清晨五点半,四周静悄悄的,天际才泛出鱼肚白。顺着山脊向下走,当太阳跃出云层、照亮山林,我们看到了在山壁间休憩的羚牛群!大约有十几只羚牛,卧在对面山坡向阳的巨石上,悠然地反刍着食物,享受着阳光。那一刻,时间似乎停滞了一般,我们蹲坐在山坡上,静静地观赏着这群看起来无比温顺、慵懒的生灵。
一个多小时后,羚牛群才开始活动,首先是那些小羚牛耐不住寂寞,在羚牛群中来回移动,似乎在央求大羚牛起身带它们走,大羚牛架不住“央求”,起身伸伸懒腰,向山坡下方移动。
离开这群羚牛,我们慢慢地在半人深的灌丛中寻找路途前进,左侧是百米深的悬崖,后面是陡峭的山坡和巨大的乱石,前方则是倾斜的山坡。我小心翼翼地走在最前面,暗自祈祷不要踩上剧毒的秦岭蝮蛇,正在这时,我看见一只亚成体的羚牛,它突然从山坡下方的一块巨石后边冒出了头,离我只有十米之遥!发现我的那一瞬间,它也呆住了,静静地看着我,斜射的阳光刚好照亮了它的全身,它是那样美丽,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相机,将它拍摄下来。不一会儿,它的身影便消失在巨石后边。
我继续向前走,想看看巨石后边的秘密。没走到五米远,一只健壮的公羚牛又从巨石后边探出了头,我的相机发出的清脆的快门声并没有阻止它前进的脚步。它步履稳健地向上走,然后稳稳地站在巨石上,这是一只标准的金毛扭角羚,它是那样的雄壮威武,用一种王者的气概俯视着我们,和我四目相对时,向我喷鼻示威、跺脚,沉闷的蹄声如同战鼓。我呆住了,那只羚牛又向前走了两步,迟疑地看看我,我像一截木桩子一样一动不动,它又转了一圈,继续用眼睛盯着我看,这时我在它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善意,可能是认定我们没有危险。我再次举起了相机,对着这只羚牛一阵狂拍,我的身后也响起了快门声。我们千辛万苦地跑来,就是想和羚牛谋面,如今它接纳了我们,怎能放弃如此近距离拍摄的机会?
这只羚牛颇有模特风范,它改变了几次站姿,让我们尽情拍摄,后来大概是腻烦了连续不断的快门声,它向巨石下面走去,片刻间踪影全无。我们瘫坐在石头上,擦了一把满头流淌的汗水。这只羚牛的行为,也让我对羚牛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脾气虽然暴躁,但本性却很温顺。
忽然,我听到从下方传来的杂乱声音,站在那块巨石上向下看,距离我们20多米的平坦草地上,羚牛群像河水一样在流淌,我飞快地清点了一下,46只!它们排成队列,在灌木丛中挤出一条路,背对着我们,向另一片山坡走去,小牛在前,大牛在后,迈着稳健的步伐,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我兴奋得有些哆嗦,此前我还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景观——天造地设的绿色地毯上,国宝羚牛踩着鲜花和绿草,缓步走过这个宽阔的舞台。人与动物之间的隔阂曾经那么深刻,而这一刻,面对这久违的场景,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之中。
走近四大国宝
羚牛冷知识
羚牛,俗称“白羊”、“四不像”,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它分为高黎贡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在我国,羚牛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的高海拔地带的山林里。羚牛在全世界分布狭窄、数量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之一,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亚种列入珍稀级保护动物名录。 羚牛体形粗壮如牛,性情粗暴也像牛,但是头小尾短,又像羚羊,故名羚牛。成体的牛角从头部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分布在秦岭山中的秦岭亚种,是羚牛四个亚种中最为稀少的,目前约为5000头;也是体形最大的,约重300公斤;成年雄性羚牛通体毛色金黄或棕黄,长相最为威武、美丽,学者们又称它们是“金毛羚牛”或“金毛扭角羚”。在海拔1500~3600米的秦岭森林中,登山者如果不大喊大叫,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和羚牛不期而遇。
大熊猫与金丝猴
金丝猴的名字经常与大熊猫一同出现,二者都是非常珍稀的国宝级动物,有着温顺的模样、可爱的皮毛。其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四川等地。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其标志。其中,秦岭亚种的大熊猫头圆似猫,而四川亚种的头比较长,更像熊,故而有熊猫研究专家戏称秦岭亚种的大熊猫更加可爱。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涉及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个县,其中四县交界的兴隆岭地区是核心栖息地,种群数量最大,密度居全国之首。
金丝猴几乎为中国所独有,然而它在一开始并不受引人注目,甚至连名字也不叫“金丝猴”,而是叫“仰鼻猴”、“狮子鼻猴”,因为它鼻孔朝天,形同狮子。金丝猴喜欢在海拔1500~2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群居,个别猴群可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生存。它们吃住行走甚至游戏都在树上进行,一受到惊扰,就会迅速转移,攀跃如飞,许多人因此称其为“天上的影子”,只见树影一晃,就全都不见了踪影。如今,周至、太白、佛坪、洋县等地都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与人为邻的朱鹮
在宁陕、洋县的田间地头,一不留神便会看见朱鹮的踪影。朱鹮长相独特,让人过目难忘:长长的喙,凤冠底下是红色的颊,颈部披着长柳叶型的羽毛。日本人视朱鹮为神鸟,将其形象作为皇室、贵族的重要纹饰,在他们看来,朱鹮虽然体型不大,但是敢与老鹰等猛禽搏斗,十分勇敢。然而,随着它赖以生存的树林、水田大量消失,朱鹮的数量急剧下降,东亚许多国家的朱鹮已经灭绝。我国对朱鹮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5月,我国科考队在历时3年多、行走5万余公里之后,终于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此时距离中国人上次看到朱鹮已近20年。讲述此事文章《朱鹮飞回来了》后来入选北师大版小学教材。如今,陕西的洋县、宁陕及北京、浙江德清等地已建立了十余个朱鹮保护地,朱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近2000只,其中野生种群有30多个。
秦岭微表达
秦岭四宝的生存世界
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的养育和荫蔽。秦岭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宽广的秦岭山地,横贯陕西东西,形成了南北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的分界,南北动植物至此都成为强弩之末,但是一部分动植物向南向北仍可继续伸展一定程度,从而使秦岭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并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以种子植物为例,秦岭地区分布数量达3400多种,占全国种子植物的11%。受此影响,与四川、湖北等地的自然保护区相比,秦岭虽然纬度最高,但是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及密度并不比前者差,更远胜华北、东北地区。
在秦岭,植物的多样性与动物的多样性相生相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宋延龄、曾治高等学者,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对秦岭羚牛的食性研究中,记录到羚牛采食161种植物,其中草本占32.9%,木本占62.7%,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占4.4%。羚牛所食的植物,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具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各种疾病。此外,秦岭也有一些含盐较多的区域,为喜欢舔食盐碱的羚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实,单说秦岭的植物便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它除了有独叶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华山新麦草、银杏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外,还有90多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如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毛茛科),著名孑遗植物),星叶草(毛茛科),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水青树科),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连香树科),山白树(Sinowilsonia henryi,金楼梅科),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is,胡颓子科),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茜草科),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松科)、狭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瓶尔小草科)等。光是看这些名字,便足以让植物学家、植物爱好者激动不已。
世人对秦岭的隐秘充满了好奇,但是这个基因宝库并没有完全向人们打开它神秘的大门,人们无法确知秦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今天社会的全部价值,对于秦岭物种基因的开发利用,人们也还没有找到完美的方式,但是这并不重要,人们应该感谢上天赐予了秦岭这份丰厚的自然遗产,人们可以并且应该把它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正如绿色地带运动组织发起人文佳莉?马赛教授所说:“我们应该非常的尊重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系统,尊重生物多样性,你放心,不知道有何好处没关系,那不是你创造的,你不知道它的好处,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上苍知道,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未来的世代,可能会发现他们能够存活,就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予的。”
睥睨众生的奇兽
在秦岭的高海拔区域,山脊线上,或者冷杉林中,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给登山者提供了许多方便。许多人以为这是前面的登山客踩出来的,其实,这些小路都是羚牛群踩出来的,学者们称之为“兽径”。这些兽径四通八达,将一个个茂密植被覆盖的山头和谷地串联起来,显示着羚牛种群的繁盛。
羚牛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分布狭窄、数量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之一,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亚种列入珍稀级保护动物名录。目前秦岭羚牛约有5000头,在海拔1500~3600米的森林中,很有可能和它们不期而遇。
秦岭山中流传着一些关于羚牛的传说,其中最神奇的一种,说羚牛是一种力气巨大、不惧怕人的动物,而且不怕火,甚至有踏火的习惯,见到野火往往会集体冲过来,口鼻喷出水沫浇在火上,然后用蹄子踏灭,才肯离去。在野外篝火旁夜宿的采药人,会在睡前祈祷不要遇到羚牛。我在秦岭山中行走许多年,虽然没亲眼见过,不过看众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晚上钻进帐篷之前也总是把火灭掉之后才敢安睡。
许多人说羚牛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它也经常伤人,所以人们送它一个“牛魔王”的绰号。但在我看来,任何动物都有凶猛的一面,不必对羚牛过分责怪。遇到人时,羚牛并不会扭头逃走,它会站在那里,细细打量来客。如果是狭路相逢,它会做出两种选择——转身慢慢离去,或者直接冲过来逼人给它让路,当人向旁边闪开,它就像风一样笔直地掠过去,不屑回头。这大概和羚牛的体量有关,庞大身躯让它的天敌难以对付,多年的进化,使它具有了睥睨众生的气概。
有一年夏天,我们在山腰一眼泉水旁的空地上扎营,晚上睡得正熟,忽然被羚牛的喷鼻声和沉重的脚步声惊醒,那一刻,躺在帐篷里的我们心中七上八下、万分忐忑——如果羚牛冲过来,我们无处可逃,肯定会被踩成肉饼。但羚牛并没有发动进攻,只是喷鼻、跺脚向我们表示不满,最终选择了转身离开。第二天清晨,我打开帐篷,看到有的羚牛脚印距离帐篷只有两尺远。周围草地上那些凌乱的脚步,显示着这一小群羚牛焦躁不安的心情:它们想从帐篷边走过去饮水,可是人体散发出的气息让它们感到不安,最终它们放弃了到泉边饮水。看着羚牛消失在树林中的脚印,我心中涌起一丝歉意,我们是客人,却扰乱了主人的生活。
第二天夜里,我们把帐篷扎在树林边的草地上,给羚牛让出了两米多宽的距离。但让我们意外的是,那一夜格外宁静,再也没有听到羚牛的喘息声。
在秦岭山中,羚牛能有5000多头的规模,是沾了植物保护和大熊猫保护的光。要知道,过去羚牛可是最佳的狩猎动物,它的皮和肉一直让人垂涎。随着羚牛保护级别的提升,许多盗猎者才心生敬畏。1965年建立的太白山保护区,以保护特殊的植物生态为主,从那时起,太白山就成了羚牛的避难所。后来陆续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更是成了羚牛的乐园。
飞跃悬崖
羚牛的天敌,都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虎、豹、豺等食肉动物。
在秦岭,只有老虎这样的兽王,才敢向体重达300公斤的羚牛发起攻击。比老虎身形小很多的豹子,只会对小羚牛下手,因为它们的身形不如成年羚牛魁梧,一旦羚牛群围成圈把小崽保护起来,单独作战的豹子只能悻悻离去。
对羚牛群来说,最残酷的杀手是凶险狡诈的豺狼,它们的杀手锏就是群起而攻之。一位猎人告诉我,多年前他在秦岭山中打猎,看到一群羚牛,同时发现身后的山梁上跑来十多只豺狼,他赶紧逃到了树上——要是拦了豺狼的路,它们会把他撕成碎片。豺狼是高明的猎手,它们形成一个包围圈,对羚牛群实施围猎。领头的雌牛率领牛群,把小崽夹在中间,然后由一头强健的雄牛压阵冲向前去。豺狼也很聪明,放过了前面的牛群,等到最后一只雄牛跑过时,十多只豺狼一跃而起,用尖利的牙齿和爪子挂住了羚牛的皮毛,羚牛疯狂地冲进树丛,希望用树枝刮掉身上的豺狼,但这样一来它奔跑的速度减缓了,经过一场缠斗,终于成为豺狼的牺牲品。
许多次,我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发现并拍摄到羚牛的。生长在悬崖上的草,似乎都是羚牛的美味。当羚牛感觉到危险时,会毫不犹豫地从悬崖跃下,那些峭壁是它们全身而退的最佳途径。为了躲避天敌侵害,羚牛选择了高寒之地作为栖息繁衍的家园。长期的进化,也让羚牛的身体与之相适应,它长着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都使得它们能够适应高山峭壁的攀爬生活。成年羚牛能在悬崖峭壁上飞跃,刚出生没多久、不足两尺高的羚牛幼仔,也能在人们望而生畏的崖壁上健步如飞。这些与生俱来的本领,为羚牛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在秦岭中段,太白山、佛坪、周至、老县城、牛背梁、长青等保护区,羚牛都生活得很好,高海拔的悬崖峭壁,以及高山之巅的草甸,都是它们自由奔走的天堂。
山巅的约会
六月,青草在秦岭的高山上蔓延开来,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都被绿色覆盖,低海拔山林的植物开始老化,而高海拔山林中的植物正在抽枝发芽,山林中水汽升腾,阳光也一天天炙热起来。此时,羚牛的发情期到了,牛群开始躁动不安,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彼此倚挟,浩浩荡荡地向高海拔的山林中迁徙。它们饱食终日,体力和精力得到了极大恢复,个个毛发发亮、膘肥体壮、精神抖擞,像河流一样淌过树林,踩出一条条“兽径”。
秦岭的群山之中,有许多海拔2800米以上的山巅都是光秃秃的,那里是高山草甸区。6月,青草才长出半尺高,所含营养较高,大群的羚牛便在草甸上聚会、用餐,这种聚餐也为雌雄羚牛的约会创造了条件。
羚牛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从6月中旬到7月初,都是它们的“狂欢派对时光”。秦岭山中有近十处羚牛“约会”的山头,如佛坪的光头山、药子梁、黄桶梁,洋县的兴隆岭,周至玉皇庙的光头山,长安的牛背梁,宁陕的天华山等,此时都会聚集几十上百只的羚牛群,是秦岭山中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佛坪县的药子梁,是摄影人心中的“羚牛乐园”。每年6月,从山谷底部攀爬到山顶,一路上经常会和羚牛不期而遇。在松花竹林里、在冷杉林中,需要处处留神羚牛的踪迹,也许一不小心就挡住了羚牛赴约的道路。如果羚牛心情不错,它会绕开你继续前进,万一它心情欠佳,常会追着人小跑一阵,好在此时它们的心思根本不在人身上,只会为了异性而忘我地奔跑、打斗和追逐。
在药子梁,最小的羚牛群也有四五十头,最大的竟有150多头,它们在开阔的草甸上觅食,沐浴着天光云影,景象非常壮观。羚牛群在草甸上安逸地吃着沾满露水的草尖,吃饱之后,成年的公羚牛和进入生育期的母羚牛便开始了爱情追逐。
与国宝对视
秦岭有一个以保护羚牛为主的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山势非常陡峭,一些山脊形似牛的脊背,故而得名。牛背梁的山体和华山一样,都是由巨大的花岗岩石构成,这些庞大的山体下方形成许多石穴,羚牛、斑羚等食草动物便利用它们作为夜宿地;那里还有茂盛的丛林作为掩护,天敌很难发现它们;高大山体的上方,山脊连着广袤的草甸,优良的生境,让这里成为许多羚牛的家园。
牛背梁的羚牛群,可以说是距离西安城最近的野生羚牛种群,能在野外观赏到它们,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享受。连续两三年,我和朋友都会在6月赶赴牛背梁,去参加羚牛们一年一度的盛大约会。
第一次去牛背梁时,凌晨三点,整个城市还在梦乡,我们已经驱车上路。进入山中,我们只能见到自己的车灯,以及被车灯照亮的一小块山的肌肤。山路盘旋而上,大约三个小时之后,晨曦微露,我们来到了海拔2900多米的高山草甸,寒风凛冽,吹得人只想掉眼泪。
我们躲在车里,打开一点车窗,用望远镜搜索山巅,看到了一只站岗放哨的羚牛,它站在高山顶上的一块巨石旁,从那个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圆一二十里的情形。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一座雕塑,当初升的阳光勾勒出它与山岩的轮廓,我们在它的下方发现了卧地休息的羚牛群,它们的毛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大家兴奋地架着望远镜看个没完,耽误了许多时间。等开车走到道路的尽头,再步行三四公里来到刚才羚牛栖息的山岩,羚牛已经不知去向。我们沮丧地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往回走,海拔的抬升让行走变得艰难,草甸的土层也很松软,让人步履蹒跚,但是野花野草、蓝天白云又让人心旷神怡。粉红色的杜鹃花和赤芍等花卉正在怒放,花香袭人,渐渐地我们竟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寻找、拍摄羚牛的。躺在软绵绵的草甸上小憩,一觉醒来,耳畔全是鸟鸣声,树莺在小灌木丛上鸣唱,低处的冷杉林中,星鸦在聒噪,远处山谷中,杜鹃的叫声悠扬地传来。
我们饥肠辘辘地开车下山,一路上烟尘滚滚,遇到许多从西安驾车来此爬山的游客。他们穿得花枝招展,艳丽的服装在山野中分外惹眼,不少人还在山野中大呼小叫,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家园,却反客为主,以山林的主宰自居。动物们早已隐身丛林,不肯与他们谋面。他们不知道没有动物的山林是多么寂寞,也不知道在山林中观赏动物才是最好的享受。
再登牛背梁,时间是清晨五点半,四周静悄悄的,天际才泛出鱼肚白。顺着山脊向下走,当太阳跃出云层、照亮山林,我们看到了在山壁间休憩的羚牛群!大约有十几只羚牛,卧在对面山坡向阳的巨石上,悠然地反刍着食物,享受着阳光。那一刻,时间似乎停滞了一般,我们蹲坐在山坡上,静静地观赏着这群看起来无比温顺、慵懒的生灵。
一个多小时后,羚牛群才开始活动,首先是那些小羚牛耐不住寂寞,在羚牛群中来回移动,似乎在央求大羚牛起身带它们走,大羚牛架不住“央求”,起身伸伸懒腰,向山坡下方移动。
离开这群羚牛,我们慢慢地在半人深的灌丛中寻找路途前进,左侧是百米深的悬崖,后面是陡峭的山坡和巨大的乱石,前方则是倾斜的山坡。我小心翼翼地走在最前面,暗自祈祷不要踩上剧毒的秦岭蝮蛇,正在这时,我看见一只亚成体的羚牛,它突然从山坡下方的一块巨石后边冒出了头,离我只有十米之遥!发现我的那一瞬间,它也呆住了,静静地看着我,斜射的阳光刚好照亮了它的全身,它是那样美丽,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相机,将它拍摄下来。不一会儿,它的身影便消失在巨石后边。
我继续向前走,想看看巨石后边的秘密。没走到五米远,一只健壮的公羚牛又从巨石后边探出了头,我的相机发出的清脆的快门声并没有阻止它前进的脚步。它步履稳健地向上走,然后稳稳地站在巨石上,这是一只标准的金毛扭角羚,它是那样的雄壮威武,用一种王者的气概俯视着我们,和我四目相对时,向我喷鼻示威、跺脚,沉闷的蹄声如同战鼓。我呆住了,那只羚牛又向前走了两步,迟疑地看看我,我像一截木桩子一样一动不动,它又转了一圈,继续用眼睛盯着我看,这时我在它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善意,可能是认定我们没有危险。我再次举起了相机,对着这只羚牛一阵狂拍,我的身后也响起了快门声。我们千辛万苦地跑来,就是想和羚牛谋面,如今它接纳了我们,怎能放弃如此近距离拍摄的机会?
这只羚牛颇有模特风范,它改变了几次站姿,让我们尽情拍摄,后来大概是腻烦了连续不断的快门声,它向巨石下面走去,片刻间踪影全无。我们瘫坐在石头上,擦了一把满头流淌的汗水。这只羚牛的行为,也让我对羚牛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脾气虽然暴躁,但本性却很温顺。
忽然,我听到从下方传来的杂乱声音,站在那块巨石上向下看,距离我们20多米的平坦草地上,羚牛群像河水一样在流淌,我飞快地清点了一下,46只!它们排成队列,在灌木丛中挤出一条路,背对着我们,向另一片山坡走去,小牛在前,大牛在后,迈着稳健的步伐,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我兴奋得有些哆嗦,此前我还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景观——天造地设的绿色地毯上,国宝羚牛踩着鲜花和绿草,缓步走过这个宽阔的舞台。人与动物之间的隔阂曾经那么深刻,而这一刻,面对这久违的场景,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之中。
走近四大国宝
羚牛冷知识
羚牛,俗称“白羊”、“四不像”,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它分为高黎贡亚种、不丹亚种、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在我国,羚牛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的高海拔地带的山林里。羚牛在全世界分布狭窄、数量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之一,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IUCN)将我国特有的两个亚种列入珍稀级保护动物名录。 羚牛体形粗壮如牛,性情粗暴也像牛,但是头小尾短,又像羚羊,故名羚牛。成体的牛角从头部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分布在秦岭山中的秦岭亚种,是羚牛四个亚种中最为稀少的,目前约为5000头;也是体形最大的,约重300公斤;成年雄性羚牛通体毛色金黄或棕黄,长相最为威武、美丽,学者们又称它们是“金毛羚牛”或“金毛扭角羚”。在海拔1500~3600米的秦岭森林中,登山者如果不大喊大叫,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和羚牛不期而遇。
大熊猫与金丝猴
金丝猴的名字经常与大熊猫一同出现,二者都是非常珍稀的国宝级动物,有着温顺的模样、可爱的皮毛。其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四川等地。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其标志。其中,秦岭亚种的大熊猫头圆似猫,而四川亚种的头比较长,更像熊,故而有熊猫研究专家戏称秦岭亚种的大熊猫更加可爱。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涉及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个县,其中四县交界的兴隆岭地区是核心栖息地,种群数量最大,密度居全国之首。
金丝猴几乎为中国所独有,然而它在一开始并不受引人注目,甚至连名字也不叫“金丝猴”,而是叫“仰鼻猴”、“狮子鼻猴”,因为它鼻孔朝天,形同狮子。金丝猴喜欢在海拔1500~2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群居,个别猴群可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生存。它们吃住行走甚至游戏都在树上进行,一受到惊扰,就会迅速转移,攀跃如飞,许多人因此称其为“天上的影子”,只见树影一晃,就全都不见了踪影。如今,周至、太白、佛坪、洋县等地都建立了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与人为邻的朱鹮
在宁陕、洋县的田间地头,一不留神便会看见朱鹮的踪影。朱鹮长相独特,让人过目难忘:长长的喙,凤冠底下是红色的颊,颈部披着长柳叶型的羽毛。日本人视朱鹮为神鸟,将其形象作为皇室、贵族的重要纹饰,在他们看来,朱鹮虽然体型不大,但是敢与老鹰等猛禽搏斗,十分勇敢。然而,随着它赖以生存的树林、水田大量消失,朱鹮的数量急剧下降,东亚许多国家的朱鹮已经灭绝。我国对朱鹮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5月,我国科考队在历时3年多、行走5万余公里之后,终于在秦岭南麓的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此时距离中国人上次看到朱鹮已近20年。讲述此事文章《朱鹮飞回来了》后来入选北师大版小学教材。如今,陕西的洋县、宁陕及北京、浙江德清等地已建立了十余个朱鹮保护地,朱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近2000只,其中野生种群有30多个。
秦岭微表达
秦岭四宝的生存世界
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的养育和荫蔽。秦岭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宽广的秦岭山地,横贯陕西东西,形成了南北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的分界,南北动植物至此都成为强弩之末,但是一部分动植物向南向北仍可继续伸展一定程度,从而使秦岭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并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以种子植物为例,秦岭地区分布数量达3400多种,占全国种子植物的11%。受此影响,与四川、湖北等地的自然保护区相比,秦岭虽然纬度最高,但是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及密度并不比前者差,更远胜华北、东北地区。
在秦岭,植物的多样性与动物的多样性相生相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宋延龄、曾治高等学者,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对秦岭羚牛的食性研究中,记录到羚牛采食161种植物,其中草本占32.9%,木本占62.7%,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占4.4%。羚牛所食的植物,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具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各种疾病。此外,秦岭也有一些含盐较多的区域,为喜欢舔食盐碱的羚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实,单说秦岭的植物便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它除了有独叶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华山新麦草、银杏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外,还有90多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如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毛茛科),著名孑遗植物),星叶草(毛茛科),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水青树科),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连香树科),山白树(Sinowilsonia henryi,金楼梅科),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is,胡颓子科),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茜草科),太白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chinensis,松科)、狭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瓶尔小草科)等。光是看这些名字,便足以让植物学家、植物爱好者激动不已。
世人对秦岭的隐秘充满了好奇,但是这个基因宝库并没有完全向人们打开它神秘的大门,人们无法确知秦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今天社会的全部价值,对于秦岭物种基因的开发利用,人们也还没有找到完美的方式,但是这并不重要,人们应该感谢上天赐予了秦岭这份丰厚的自然遗产,人们可以并且应该把它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正如绿色地带运动组织发起人文佳莉?马赛教授所说:“我们应该非常的尊重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系统,尊重生物多样性,你放心,不知道有何好处没关系,那不是你创造的,你不知道它的好处,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上苍知道,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未来的世代,可能会发现他们能够存活,就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