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短篇小说《树林风景》是一部描写祖孙二人因家庭生活矛盾冲突最终酿成血案的悲剧,是美国知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文学精品之一。故事以家庭生活为描述对象,揭露了作者所处时代,美国南方女性在暴力的摧残下,终日恐惧不安的真实生存状态。文章以外孙女小玛丽为切入点,围绕着她与外祖父方琼先生的矛盾冲突,对该短篇小说进行人物情感纠葛解读,分析和评价了奥康纳的女性观。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 《树林风景》 暴力 女性观
《树林风景》(A View of the Woods)是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 )的《短篇小说集》(The Complete Stories)中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农场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悲剧故事精品。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里通过描写农场主方琼老先生和他的外孙女玛丽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人、女人以及二者之间伦理关系的看法。从这一角度出发,这部短篇小说亦可以称得上是探究奥康纳女性主义意识的经典文本。
一、反抗“父权”的徒劳抗争
玛丽·方琼是个九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外祖父方琼老先生的农场里。她是外祖父眼里“最聪明、最漂亮的孩子”,不仅“长得像他”,而且“内心里也像他”。农场主方琼老先生每日清晨驾驶着自己的凯迪拉克轿车,载着心爱的外孙女玛丽巡视自己的农场,见证了农场周边的变化。祖孙俩貌似宁静、温馨的生活因为玛丽的父亲皮斯(Pitts)而被打乱,于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在这场外祖父——外孙女——父亲的矛盾冲突中,玛丽承受着来自这两位至亲男性的巨大压力,或者可以说是压迫。她从默默忍受到开始反抗,她的反抗从无声到有声,从语言到暴力,通过以下情节逐一展开。
父亲皮斯因不满外祖父出售农场上他觊觎已久的土地,而迁怒于深受方琼老先生宠爱的玛丽,把她带到野外毒打一顿,然后弃置不管,扬长而去。这种暴力实质上既是父亲发泄愤怒的途径,也是把小玛丽当成向方琼老先生示威的武器。年幼的小女孩虽然无法抵抗强壮父亲的毒打,但是她倔强地一言不发,脚踝的疼痛让她“就像站在滚烫的炉子上一样不断跳动,像一只小狗一样呜咽”。父亲打完后丢下她扬长而去,玛丽依然没有求饶或者追在父亲车后奔跑,而是“瘫坐在树下,双手抱着两只脚,痛得前后摇摆”。默默忍受父亲毒打而不求饶、不哭泣,这是小玛丽对父权、对男权的不屈服,是无声的反抗。
被父亲痛打后,玛丽瘫倒在地。外祖父远远地看到女婿皮斯开车走了,扑到她面前,抓着她咆哮不止:“为什么你不打回去?你的精气神跑哪去了?”面对外祖父的咄咄逼问,玛丽的反抗是抵死否认被父亲毒打:“没人打我。如果有人打我,我就杀了他。”从对父亲“父权”的无言反抗到对外祖父“父权”的被动出声反抗,说明了玛丽积压的不满情绪逐渐释放,反父权的意识越来越强,行动越来越明显。
由于不断遭受到父亲的毒打,玛丽表面上似乎屈从于父亲了。她开始喋喋不休地反对外祖父卖地。玛丽对以祖父为代表的父權的抵抗从被动抗争到主动出击。幼小的她只能从疼爱她的外祖父身上打开抗争的缺口。“那是我们玩耍的地方,我们就看不到路对面的树林了,我们就没风景看了。”在这样连珠炮一样的话语没有达到目的后,玛丽开始咒骂外祖父,她诅咒外祖父将会“遭受地狱之火的焚烧”,甚至骂外祖父是“巴比伦大淫妇”(又译为巴比伦大妓女、大娼妓,是《新约圣经·启示录》中提到的寓言式的邪恶人物)。这样骂人的话,在宗教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无疑是对外祖父非常严重的冒犯。
最后,玛丽见恶语相向并没能达到阻止外祖父售卖土地的想法,她开始暴怒地动粗:她把玻璃瓶扔向外祖父,对外祖父拳打脚踢,并且挥拳猛击外祖父的下巴。她的攻击行为激怒了方琼老先生,那一刻,他在外孙女身上看到了令他讨厌的女婿皮斯的影子。老人暴怒之下,失手杀死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非常疼爱并视其为财产继承人的外孙女。外孙女玛丽的激烈反抗,无疑是对外祖父“父权”压迫的极度抗争,结果却以付出幼小的生命为代价。
表面上看,玛丽反抗的是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但究其深意,奥康纳所要鞭挞的是压抑女性的“父权”。方琼老先生正是代表“父权”的家族大家长,玛丽以生命为代价的反抗,反映出作者奥康纳对女性命运的悲观态度,她认为女性是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之下的,无论多么受男性宠爱,但只要女性想反抗并企图脱离控制,其命运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二、心理失衡的成长
玛丽一出生,方琼老先生就认为她“长得和他没有两样”,他允许女儿女婿用自己母亲的名字给这个女婴命名为玛丽,同时也让她使用自己的姓氏方琼,这一命名意味着从此这个叫作玛丽·方琼的小婴儿开始了“双重父权”加身的人生。她成为外祖父眼中女儿一家人中“唯一看得上的人”;她同时也成为父亲与外祖父争相行使“父权”来谋取个人私利的牺牲品。玛丽的外祖父和父亲极少正面冲突,他们是通过对她争相使用“父权”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不满。下面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位父亲是如何实施他们“父权”的影响力的。
因为玛丽全家都生活在外祖父的农场里,所以外祖父对她的人身控制占了上风。在玛丽的成长过程中,方琼老先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玛丽的父亲,对她行使了实际的“父权”影响;而且外祖父对她的这种“父权”控制比起父亲来说更加迫切而强制。外祖父不仅将玛丽带在身边,各处行走巡视自己的庄园,而且“他偷偷立下遗嘱,将所有的财产留给了玛丽”。为了防范他的女婿皮斯,“他将遗嘱执行人确定为律师而不是皮斯”。在控制玛丽的日常行为和处理遗产上,无疑方琼老先生打败了女婿皮斯,他胜利了。
玛丽的外祖父是一个严厉的人,但是他从来也不打玛丽,他也不允许玛丽的妈妈和她的哥哥姐姐打她。但是,女婿却是例外。女婿皮斯完全不顾及外祖父对玛丽的疼爱,他只需“朝玛丽歪一下头,说一句‘跟我来’”,玛丽就会乖乖地被他领出去痛打一顿。方琼老先生知道这是皮斯在向他示威,他远远地“在一块大石头后看到”玛丽挨打。女婿打完玛丽走后,他试图通过言语刺激玛丽,以达到让玛丽骂外祖父的目的。 方琼老先生疼爱玛丽的原因,在于他已经把玛丽当成了自己的化身,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将来他的财产继承人“敬畏而配合”地接受一向让他讨厌的女婿皮斯的毒打却不敢反抗。虽然他明知道玛丽遭受父亲毒打的原因在于自己售卖土地,但他认为“这是他的报复,他感到是自己被皮斯用车拉到野外去毒打”。事后,他找到女婿,威胁说如果他再打玛丽,他就把他们一家赶出农场,然而女婿却说:“把我赶走就是把她赶走。你试试看。她是我的,只要我认为合适我就随时打她。”这是整个故事中唯一的关于两个父亲对玛丽争夺的直白描写。但是方琼老先生在与女婿的正面交锋中,显而易见他并没有胜利,因为他不可能让玛丽离开农场,那么皮斯也就不会离开他的农场。外祖父方琼老先生一次次地带着玛丽外出售卖土地的行为,是他对挑战其“父权”的女婿皮斯的报复。
故事结尾,当外祖父方琼老先生带着玛丽外出售卖土地时,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玛丽竟然反对他售卖土地,无论是玛丽喋喋不休的劝阻还是对他的拳打脚踢,这些无疑都是对他的“父权”进行挑衅,是对他的背叛。玛丽屈服于自己父亲的暴力转而来阻止他售卖土地的行为,说明了他加在玛丽身上的“父权”败给了女婿皮斯加在玛丽身上的“父权”,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在他眼中,他自己才是玛丽应该顺从的“父权”化身,所以,他失手杀死玛丽也正是维护“父权”的极端表现。从上述四个方面不难发现,在奥康纳眼中,女性的命运是操控在男性手里的,她们无法摆脱男性的控制,也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女性的人生悲剧,起源于男性的贪婪和自私,他们将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是他们实现自私目的牺牲品。如果这个工具使用起来不顺手,那么他们就会狠狠地修理;如果这个工具碍了他们的事,那么他们就会毁掉这个工具。
三、暴力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尽管玛丽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但是长期受到“双重父权”的压制,也让她在顺从的外表下滋生出不满的情绪。不满情绪积压下所形成的不健康心理,必将撕下玛丽顺从的外衣,让她不再逆来顺受,让她奋起反抗,而且反抗程度之激烈,与她之前的温顺形象大相径庭。她的反抗是阶梯式递进的,并不是长久压抑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首先,她是隐忍的,没有反抗的。她默默地忍受着父亲“就好像用弹簧刀削砍灌木一样用皮带鞭打脚踝”的毒打,无助地“像站在滚烫的炉子上一样不断跳动,像一只小狗一样呜咽”。她不反抗,而是“敬畏而配合”的传统女性形象。其次,当她被父亲毒打后,面对外祖父的逼问,她咬牙说出“谁打我我就杀了他”,这说明玛丽是带有压抑着的反抗情绪的,也有了外在的显露。她的反抗意识逐渐生成,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最后,玛丽的集中大爆发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她在明知外祖父积极筹划卖地的情况下,却违背其意愿,阻止其售卖土地,甚至对一意售卖土地的外祖父出言不逊,横加干涉,而且拳打脚踢,这是玛丽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其反抗精神的强烈表达。这样的悲剧结局,说明了奥康纳认为女性应该要有自我意识,要敢于抗争,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也不能一味地受制于男权的压制。
四、结语
短篇小说《树林风景》中方琼老先生不断售卖地产这一情节,不仅是用来推动岳父与女婿一家的矛盾升级,还是用来推动祖孙之间矛盾的不断升级,同时更是使得玛丽所受到的“父权”压迫程度不断升级。奥康纳用层层递进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式,阐释了男权世界里女性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控的悲哀,同时认为男性企图控制女性也必将以悲剧收场。在这个男权压制女权的世界里,无论是压制女性的男性还是受男性压制的女性,他们的人生都是一场悲剧。小说中,代表男权的农场主方琼老先生貌似既能掌控自己的农场,也能有效地牵制女儿一家,同时他也紧跟时代步伐前行,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无外乎就是争夺对家庭的控制权,争夺对女性的控制权,他把生活重心放在对别人的控制上,而不是经营快乐幸福的家庭,所以他的人生必将是一场悲剧。代表女性的外孙女玛丽虽然生前备受外祖父宠爱,但毫无疑问,其短暂的一生在她被以玛丽·方琼命名之始,就埋下了被外祖父控制、被父亲憎恨的悲剧的种子,小小年纪的女孩子成了外祖父与父亲争权夺利的棋子。在奥康纳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女性意识在她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如《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善良的乡下人》(Good Country People)、《背井离乡的人》(The Displaced Person)中都有所体现。她认为女性的悲剧人生在于“父权”的压迫,她们虽有激烈的挣扎反抗,但是终究无法摆脱男性的控制,只能屈从于他们的暴力,整个人生因为男性的掌控而充满痛苦。
参考文献:
[1] O’CONNOR F.The Complete Stories [M].New York:Farrar, Straus and Giroux,1971.
[2] 杜素文.奥康纳短篇小说多符号特征创作风格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9):45-47.
[3] 楊纪平.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Ol4.
[4] 卓云侨.迷失的男女——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O17(4):54-57.
[5] 蒋含璐.在男权文化的主旋律下优雅变奏——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女性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3-36.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6jsyw-30)
作 者: 杜素文,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 《树林风景》 暴力 女性观
《树林风景》(A View of the Woods)是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 )的《短篇小说集》(The Complete Stories)中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的南方农场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悲剧故事精品。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里通过描写农场主方琼老先生和他的外孙女玛丽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人、女人以及二者之间伦理关系的看法。从这一角度出发,这部短篇小说亦可以称得上是探究奥康纳女性主义意识的经典文本。
一、反抗“父权”的徒劳抗争
玛丽·方琼是个九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外祖父方琼老先生的农场里。她是外祖父眼里“最聪明、最漂亮的孩子”,不仅“长得像他”,而且“内心里也像他”。农场主方琼老先生每日清晨驾驶着自己的凯迪拉克轿车,载着心爱的外孙女玛丽巡视自己的农场,见证了农场周边的变化。祖孙俩貌似宁静、温馨的生活因为玛丽的父亲皮斯(Pitts)而被打乱,于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在这场外祖父——外孙女——父亲的矛盾冲突中,玛丽承受着来自这两位至亲男性的巨大压力,或者可以说是压迫。她从默默忍受到开始反抗,她的反抗从无声到有声,从语言到暴力,通过以下情节逐一展开。
父亲皮斯因不满外祖父出售农场上他觊觎已久的土地,而迁怒于深受方琼老先生宠爱的玛丽,把她带到野外毒打一顿,然后弃置不管,扬长而去。这种暴力实质上既是父亲发泄愤怒的途径,也是把小玛丽当成向方琼老先生示威的武器。年幼的小女孩虽然无法抵抗强壮父亲的毒打,但是她倔强地一言不发,脚踝的疼痛让她“就像站在滚烫的炉子上一样不断跳动,像一只小狗一样呜咽”。父亲打完后丢下她扬长而去,玛丽依然没有求饶或者追在父亲车后奔跑,而是“瘫坐在树下,双手抱着两只脚,痛得前后摇摆”。默默忍受父亲毒打而不求饶、不哭泣,这是小玛丽对父权、对男权的不屈服,是无声的反抗。
被父亲痛打后,玛丽瘫倒在地。外祖父远远地看到女婿皮斯开车走了,扑到她面前,抓着她咆哮不止:“为什么你不打回去?你的精气神跑哪去了?”面对外祖父的咄咄逼问,玛丽的反抗是抵死否认被父亲毒打:“没人打我。如果有人打我,我就杀了他。”从对父亲“父权”的无言反抗到对外祖父“父权”的被动出声反抗,说明了玛丽积压的不满情绪逐渐释放,反父权的意识越来越强,行动越来越明显。
由于不断遭受到父亲的毒打,玛丽表面上似乎屈从于父亲了。她开始喋喋不休地反对外祖父卖地。玛丽对以祖父为代表的父權的抵抗从被动抗争到主动出击。幼小的她只能从疼爱她的外祖父身上打开抗争的缺口。“那是我们玩耍的地方,我们就看不到路对面的树林了,我们就没风景看了。”在这样连珠炮一样的话语没有达到目的后,玛丽开始咒骂外祖父,她诅咒外祖父将会“遭受地狱之火的焚烧”,甚至骂外祖父是“巴比伦大淫妇”(又译为巴比伦大妓女、大娼妓,是《新约圣经·启示录》中提到的寓言式的邪恶人物)。这样骂人的话,在宗教氛围浓郁的美国南方,无疑是对外祖父非常严重的冒犯。
最后,玛丽见恶语相向并没能达到阻止外祖父售卖土地的想法,她开始暴怒地动粗:她把玻璃瓶扔向外祖父,对外祖父拳打脚踢,并且挥拳猛击外祖父的下巴。她的攻击行为激怒了方琼老先生,那一刻,他在外孙女身上看到了令他讨厌的女婿皮斯的影子。老人暴怒之下,失手杀死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非常疼爱并视其为财产继承人的外孙女。外孙女玛丽的激烈反抗,无疑是对外祖父“父权”压迫的极度抗争,结果却以付出幼小的生命为代价。
表面上看,玛丽反抗的是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但究其深意,奥康纳所要鞭挞的是压抑女性的“父权”。方琼老先生正是代表“父权”的家族大家长,玛丽以生命为代价的反抗,反映出作者奥康纳对女性命运的悲观态度,她认为女性是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之下的,无论多么受男性宠爱,但只要女性想反抗并企图脱离控制,其命运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二、心理失衡的成长
玛丽一出生,方琼老先生就认为她“长得和他没有两样”,他允许女儿女婿用自己母亲的名字给这个女婴命名为玛丽,同时也让她使用自己的姓氏方琼,这一命名意味着从此这个叫作玛丽·方琼的小婴儿开始了“双重父权”加身的人生。她成为外祖父眼中女儿一家人中“唯一看得上的人”;她同时也成为父亲与外祖父争相行使“父权”来谋取个人私利的牺牲品。玛丽的外祖父和父亲极少正面冲突,他们是通过对她争相使用“父权”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不满。下面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两位父亲是如何实施他们“父权”的影响力的。
因为玛丽全家都生活在外祖父的农场里,所以外祖父对她的人身控制占了上风。在玛丽的成长过程中,方琼老先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玛丽的父亲,对她行使了实际的“父权”影响;而且外祖父对她的这种“父权”控制比起父亲来说更加迫切而强制。外祖父不仅将玛丽带在身边,各处行走巡视自己的庄园,而且“他偷偷立下遗嘱,将所有的财产留给了玛丽”。为了防范他的女婿皮斯,“他将遗嘱执行人确定为律师而不是皮斯”。在控制玛丽的日常行为和处理遗产上,无疑方琼老先生打败了女婿皮斯,他胜利了。
玛丽的外祖父是一个严厉的人,但是他从来也不打玛丽,他也不允许玛丽的妈妈和她的哥哥姐姐打她。但是,女婿却是例外。女婿皮斯完全不顾及外祖父对玛丽的疼爱,他只需“朝玛丽歪一下头,说一句‘跟我来’”,玛丽就会乖乖地被他领出去痛打一顿。方琼老先生知道这是皮斯在向他示威,他远远地“在一块大石头后看到”玛丽挨打。女婿打完玛丽走后,他试图通过言语刺激玛丽,以达到让玛丽骂外祖父的目的。 方琼老先生疼爱玛丽的原因,在于他已经把玛丽当成了自己的化身,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将来他的财产继承人“敬畏而配合”地接受一向让他讨厌的女婿皮斯的毒打却不敢反抗。虽然他明知道玛丽遭受父亲毒打的原因在于自己售卖土地,但他认为“这是他的报复,他感到是自己被皮斯用车拉到野外去毒打”。事后,他找到女婿,威胁说如果他再打玛丽,他就把他们一家赶出农场,然而女婿却说:“把我赶走就是把她赶走。你试试看。她是我的,只要我认为合适我就随时打她。”这是整个故事中唯一的关于两个父亲对玛丽争夺的直白描写。但是方琼老先生在与女婿的正面交锋中,显而易见他并没有胜利,因为他不可能让玛丽离开农场,那么皮斯也就不会离开他的农场。外祖父方琼老先生一次次地带着玛丽外出售卖土地的行为,是他对挑战其“父权”的女婿皮斯的报复。
故事结尾,当外祖父方琼老先生带着玛丽外出售卖土地时,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玛丽竟然反对他售卖土地,无论是玛丽喋喋不休的劝阻还是对他的拳打脚踢,这些无疑都是对他的“父权”进行挑衅,是对他的背叛。玛丽屈服于自己父亲的暴力转而来阻止他售卖土地的行为,说明了他加在玛丽身上的“父权”败给了女婿皮斯加在玛丽身上的“父权”,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在他眼中,他自己才是玛丽应该顺从的“父权”化身,所以,他失手杀死玛丽也正是维护“父权”的极端表现。从上述四个方面不难发现,在奥康纳眼中,女性的命运是操控在男性手里的,她们无法摆脱男性的控制,也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女性的人生悲剧,起源于男性的贪婪和自私,他们将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是他们实现自私目的牺牲品。如果这个工具使用起来不顺手,那么他们就会狠狠地修理;如果这个工具碍了他们的事,那么他们就会毁掉这个工具。
三、暴力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尽管玛丽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但是长期受到“双重父权”的压制,也让她在顺从的外表下滋生出不满的情绪。不满情绪积压下所形成的不健康心理,必将撕下玛丽顺从的外衣,让她不再逆来顺受,让她奋起反抗,而且反抗程度之激烈,与她之前的温顺形象大相径庭。她的反抗是阶梯式递进的,并不是长久压抑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首先,她是隐忍的,没有反抗的。她默默地忍受着父亲“就好像用弹簧刀削砍灌木一样用皮带鞭打脚踝”的毒打,无助地“像站在滚烫的炉子上一样不断跳动,像一只小狗一样呜咽”。她不反抗,而是“敬畏而配合”的传统女性形象。其次,当她被父亲毒打后,面对外祖父的逼问,她咬牙说出“谁打我我就杀了他”,这说明玛丽是带有压抑着的反抗情绪的,也有了外在的显露。她的反抗意识逐渐生成,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最后,玛丽的集中大爆发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她在明知外祖父积极筹划卖地的情况下,却违背其意愿,阻止其售卖土地,甚至对一意售卖土地的外祖父出言不逊,横加干涉,而且拳打脚踢,这是玛丽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其反抗精神的强烈表达。这样的悲剧结局,说明了奥康纳认为女性应该要有自我意识,要敢于抗争,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也不能一味地受制于男权的压制。
四、结语
短篇小说《树林风景》中方琼老先生不断售卖地产这一情节,不仅是用来推动岳父与女婿一家的矛盾升级,还是用来推动祖孙之间矛盾的不断升级,同时更是使得玛丽所受到的“父权”压迫程度不断升级。奥康纳用层层递进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式,阐释了男权世界里女性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控的悲哀,同时认为男性企图控制女性也必将以悲剧收场。在这个男权压制女权的世界里,无论是压制女性的男性还是受男性压制的女性,他们的人生都是一场悲剧。小说中,代表男权的农场主方琼老先生貌似既能掌控自己的农场,也能有效地牵制女儿一家,同时他也紧跟时代步伐前行,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无外乎就是争夺对家庭的控制权,争夺对女性的控制权,他把生活重心放在对别人的控制上,而不是经营快乐幸福的家庭,所以他的人生必将是一场悲剧。代表女性的外孙女玛丽虽然生前备受外祖父宠爱,但毫无疑问,其短暂的一生在她被以玛丽·方琼命名之始,就埋下了被外祖父控制、被父亲憎恨的悲剧的种子,小小年纪的女孩子成了外祖父与父亲争权夺利的棋子。在奥康纳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女性意识在她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如《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善良的乡下人》(Good Country People)、《背井离乡的人》(The Displaced Person)中都有所体现。她认为女性的悲剧人生在于“父权”的压迫,她们虽有激烈的挣扎反抗,但是终究无法摆脱男性的控制,只能屈从于他们的暴力,整个人生因为男性的掌控而充满痛苦。
参考文献:
[1] O’CONNOR F.The Complete Stories [M].New York:Farrar, Straus and Giroux,1971.
[2] 杜素文.奥康纳短篇小说多符号特征创作风格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9):45-47.
[3] 楊纪平.走向和谐: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Ol4.
[4] 卓云侨.迷失的男女——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O17(4):54-57.
[5] 蒋含璐.在男权文化的主旋律下优雅变奏——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女性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3-36.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6jsyw-30)
作 者: 杜素文,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