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是展现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空间,这里承载着各种户外活动,是老师放松身体、学生锻炼娱乐的地方。但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校园本体文化,将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与室内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不影响,又相互补充。既要展现户外空间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要把户外活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优化整个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功能;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51-2
全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之际,高校的改建、扩建项目也在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高校在重视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无疑要将校园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行,并呈现可持续性发展势头。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人性不足、缺乏活力、忽视功能、注重审美等现象。本文就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指出设计的功能性,探讨现代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发展情况。
一、校园户外空间功能设计的决定要素
大学校园的空间使用者是高校师生,他们在校园里从事学习、运动、交流、观赏、游戏等活动。这就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功能是满足这些需求。只有清楚地知道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人性化的校园户外活动空间。我们首先来分析下校园中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一)基本功能活动,包括室外教学、上下课交通、餐饮、自习、健身娱乐等。这些活动充实着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是大学生在校园内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这些活动势必决定了活动空间的尺度、围合的程度以及空间各部分的紧密关系等。
(二)随机性功能活动,包括个人在空间中的观赏、沉思、散步、休憩等随机性的活动。这些活动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空间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地位、空间的出现形式、空间的结构处理以及表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都是校园户外活动空间要表达的内容。
(三)团体组织活动。包括社团招新、社团聚会、各项比赛、产品展示、交际活动等,这些都是群体性活动,这些活动与空间的场地大小紧密联系,活动的地点也必然是校园中的大范围设计,可以安排在校园的广场中或是运动场附近区域。这与教学活动的内聚性相比,外散性比较强,如何规划设计好也是表现空间的不同属性。
二、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功能性设计
(一)表现户外活动空间各组成部分设计的特色
1、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可以理解为科研建筑以及教学建筑外从事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学空间是校园环境的主体,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更多的是研究户外教学活动的空间,这是对建筑内的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自由地探讨各种问题,也可以将教学与户外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学习,例如对花卉园艺的学习,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园中来学习植物、造园要素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的环节。
户外教学的空间不拘泥空间的构成,也不需要特别开辟一块场地来做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户外其他共享空间。选择合适的场所,远离交通干道,在噪音小、比较幽静的环境中教学。
2、交往空间
现代大学的学术自由发展比较活跃,大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表达自己主观看法的欲望。大学校园里需要这样的一些场所提供给学生交往。交往空间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随机性较强,可以在建筑的平台、走廊、餐厅、草坪、凉亭、操场等地方。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地段的位置、尺度及私密关系。若是亲密关系的交往可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公共关系的交往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的广场、操场、运动场等地方。
3、交通空间
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主要考虑非机动车和步行,机动车的考虑主要是保证必要的交通运输。大学校园里交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多个交通高峰期,一般在上下课的时段,此时段的特点是人多伴随步行活动,且交谈着,注意力不高,所以在教学楼附近要设置大量的步行区域,并限制机动车的通行,必须要在有机动车通行的地方进行人车分流设计。
大学校园交通另一个问题是停车,目前大学校园内主要是地面停车,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就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布停车场用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4、生活服务空间
高校的生活服务空间是解决高校师生住宿、用餐、娱乐、购物等问题的空间。除了工作、学习外的职能部分,大学宿舍区是这些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学宿舍的硬件条件得到合理改善。学生公寓的配置也有过去的集体宿舍变成如今的本科生四人一间、硕士生两人一间、博士生一人一间的规模,公寓里还配置了卫生间等标准配置,学生的住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学生食堂的环境及伙食也得到合理改善。食堂的功能设计上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可以增加些像超市、水果摊、洗衣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5、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是师生放松身心的地方,它与交往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有独特的地方。在校园设计中可以安排在景观节点的附近,师生可以在那里进行散步、赏花、观鱼、打拳等休闲活动。目的是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保持身体健康。
6、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包括零星的分布于校园各个区域的活动场地,也包括集中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比赛的各个活动空间。对于运动空间的安排应远离教学区,避免噪音对教学的干扰。可以安排在交通出入便捷的地带。这些空间也可以对外开放,方便学校周边的居民锻炼使用。
(二)传承校园文化
1、本体文化
大学本体文化是大学校园存在的价值体系,它决定了大学校园的精神面貌,它的引导使校园建筑、环境区别于其他建筑。大学校园文化包含了校风、学风、教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校风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环境中。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在体现校园的本体文化的同时,展现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让每位学生从大学出来后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现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 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在考虑其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让这些空间功能设计具有应有的场所精神。让大学校园建筑具有精神上的涵义也具有实用的层面。这两者都是驱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抓住了建筑的本质进行创作才能对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研究做全面的阐释。
2、特色文化
校园的特色文化与本体文化有所不同,本体文化是宏观方面对于校园的空间结构的发展做指引性的研究。而特色文化是具象的,是校园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与校园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反映出校园的历史建筑、地域建筑、人文景观等方面,以此来陶冶师生,完成人格、理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各组成部分在做功能性设计时要充分把握校园的特色文化,只有使大学的文化传统得以在校园空间发展下去,才能使大学的教育文化意义获得释放。
3、时代文化
时代文化不同于高等教育里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它是体现该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大学校园环境是传播时代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大学校园传播的时代文化最具先进性、引领性,最易被学生接受与传播。所以校园户外活动空间中需要传播先进的时代文化,给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切身体验。校园的空间环境通过建筑空间场所的合理设计发挥其先进的引导时代文化的传播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元素表达先进的理念、前瞻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构建师生的价值理念与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这使得整个校园文化更具有教育意义。
三、结论
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是最能体现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特色的空间。大学精神的实质都通过校园环境表现出来。户外活动的不同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尺度、围合和可达性要求都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确好交流活动的内容,合理地划分功能空间,使得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成为满足一定功能的、符合现代艺术审美要求的、优化生态环境的载体,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2][丹麦]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3]李朝阳编著.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作者简介:
李蓉蓉,女,安徽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艺术教育。
关键词: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功能;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51-2
全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之际,高校的改建、扩建项目也在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高校在重视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无疑要将校园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行,并呈现可持续性发展势头。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人性不足、缺乏活力、忽视功能、注重审美等现象。本文就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指出设计的功能性,探讨现代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发展情况。
一、校园户外空间功能设计的决定要素
大学校园的空间使用者是高校师生,他们在校园里从事学习、运动、交流、观赏、游戏等活动。这就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功能是满足这些需求。只有清楚地知道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人性化的校园户外活动空间。我们首先来分析下校园中开展的活动有哪些。
(一)基本功能活动,包括室外教学、上下课交通、餐饮、自习、健身娱乐等。这些活动充实着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是大学生在校园内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这些活动势必决定了活动空间的尺度、围合的程度以及空间各部分的紧密关系等。
(二)随机性功能活动,包括个人在空间中的观赏、沉思、散步、休憩等随机性的活动。这些活动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空间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地位、空间的出现形式、空间的结构处理以及表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都是校园户外活动空间要表达的内容。
(三)团体组织活动。包括社团招新、社团聚会、各项比赛、产品展示、交际活动等,这些都是群体性活动,这些活动与空间的场地大小紧密联系,活动的地点也必然是校园中的大范围设计,可以安排在校园的广场中或是运动场附近区域。这与教学活动的内聚性相比,外散性比较强,如何规划设计好也是表现空间的不同属性。
二、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功能性设计
(一)表现户外活动空间各组成部分设计的特色
1、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可以理解为科研建筑以及教学建筑外从事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学空间是校园环境的主体,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更多的是研究户外教学活动的空间,这是对建筑内的教学活动的补充,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自由地探讨各种问题,也可以将教学与户外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学习,例如对花卉园艺的学习,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园中来学习植物、造园要素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的环节。
户外教学的空间不拘泥空间的构成,也不需要特别开辟一块场地来做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户外其他共享空间。选择合适的场所,远离交通干道,在噪音小、比较幽静的环境中教学。
2、交往空间
现代大学的学术自由发展比较活跃,大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表达自己主观看法的欲望。大学校园里需要这样的一些场所提供给学生交往。交往空间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随机性较强,可以在建筑的平台、走廊、餐厅、草坪、凉亭、操场等地方。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地段的位置、尺度及私密关系。若是亲密关系的交往可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公共关系的交往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的广场、操场、运动场等地方。
3、交通空间
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主要考虑非机动车和步行,机动车的考虑主要是保证必要的交通运输。大学校园里交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多个交通高峰期,一般在上下课的时段,此时段的特点是人多伴随步行活动,且交谈着,注意力不高,所以在教学楼附近要设置大量的步行区域,并限制机动车的通行,必须要在有机动车通行的地方进行人车分流设计。
大学校园交通另一个问题是停车,目前大学校园内主要是地面停车,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就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布停车场用地,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4、生活服务空间
高校的生活服务空间是解决高校师生住宿、用餐、娱乐、购物等问题的空间。除了工作、学习外的职能部分,大学宿舍区是这些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学宿舍的硬件条件得到合理改善。学生公寓的配置也有过去的集体宿舍变成如今的本科生四人一间、硕士生两人一间、博士生一人一间的规模,公寓里还配置了卫生间等标准配置,学生的住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学生食堂的环境及伙食也得到合理改善。食堂的功能设计上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可以增加些像超市、水果摊、洗衣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5、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是师生放松身心的地方,它与交往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有独特的地方。在校园设计中可以安排在景观节点的附近,师生可以在那里进行散步、赏花、观鱼、打拳等休闲活动。目的是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保持身体健康。
6、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包括零星的分布于校园各个区域的活动场地,也包括集中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比赛的各个活动空间。对于运动空间的安排应远离教学区,避免噪音对教学的干扰。可以安排在交通出入便捷的地带。这些空间也可以对外开放,方便学校周边的居民锻炼使用。
(二)传承校园文化
1、本体文化
大学本体文化是大学校园存在的价值体系,它决定了大学校园的精神面貌,它的引导使校园建筑、环境区别于其他建筑。大学校园文化包含了校风、学风、教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校风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环境中。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在体现校园的本体文化的同时,展现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让每位学生从大学出来后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现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 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在考虑其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让这些空间功能设计具有应有的场所精神。让大学校园建筑具有精神上的涵义也具有实用的层面。这两者都是驱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抓住了建筑的本质进行创作才能对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研究做全面的阐释。
2、特色文化
校园的特色文化与本体文化有所不同,本体文化是宏观方面对于校园的空间结构的发展做指引性的研究。而特色文化是具象的,是校园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与校园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反映出校园的历史建筑、地域建筑、人文景观等方面,以此来陶冶师生,完成人格、理想、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各组成部分在做功能性设计时要充分把握校园的特色文化,只有使大学的文化传统得以在校园空间发展下去,才能使大学的教育文化意义获得释放。
3、时代文化
时代文化不同于高等教育里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它是体现该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大学校园环境是传播时代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大学校园传播的时代文化最具先进性、引领性,最易被学生接受与传播。所以校园户外活动空间中需要传播先进的时代文化,给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切身体验。校园的空间环境通过建筑空间场所的合理设计发挥其先进的引导时代文化的传播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元素表达先进的理念、前瞻性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构建师生的价值理念与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这使得整个校园文化更具有教育意义。
三、结论
大学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是最能体现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特色的空间。大学精神的实质都通过校园环境表现出来。户外活动的不同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尺度、围合和可达性要求都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确好交流活动的内容,合理地划分功能空间,使得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成为满足一定功能的、符合现代艺术审美要求的、优化生态环境的载体,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2][丹麦]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3]李朝阳编著.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作者简介:
李蓉蓉,女,安徽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