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认知与发展为目的,各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渗透融合,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语文学习力,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是情境创设更具生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和模拟仿真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如在“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课上,教师用多媒体模拟超市场景,学生个个争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商品。生活化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使课堂变得十分生动活泼。
二是资源供给更具开放性。语文学科网站和专题网站的不断涌现,使语文学习资源愈发全面化与系统化,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可下载《恐龙世界》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片段,生动展示恐龙的资料;学生也可以上网浏览相关内容。开放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宽广。
三是方法运用更具实效性。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变枯燥、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仅凭文字表述很难理解人字形铁路的巧妙。教师用课件演示火车在这一路段的行驶,可使学生理解人字形路线的原理,进而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贡献。
四是自主学习更具探究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主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如人教版教材中的《新型玻璃》《雅鲁藏布大峡谷》《秦兵马俑》,都适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可在课前上网搜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或形成观点,在课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课后可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再现情景,调动情感
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自然社会情景,利用形象、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投入情感。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对当时恶劣的斗争形势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导课时可先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头,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在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激起他们对烈士的敬爱。在重点段“英勇跳崖”部分,先用课件出示了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找出文中描写这组图片的语句,说说五壮士当时的表情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接着播放五壮士跳下悬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后交流内心的感受。最后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视频、图片及配乐引读等手段,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切感悟到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形象语言,落实语用
信息技术所赋予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象(媒体)与抽象(文字)”结合,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3];借助对比性的展示,使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理解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描写珊瑚连用了三个“有的像”,这个句式很有特点。教学时,可先播放各種珊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姿多彩,接着让学生想象珊瑚还像什么,让学生用三个“有的像”练习说话。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又如,课文在描写鱼很多时连用了四个“有的”,组成了排比句式。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通过看各种鱼的视频体会鱼的美而多,然后让学生想象海里还会有哪些鱼以及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用四个“有的”练习写话。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表达,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拓展内容,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绝大部分源自学生对文字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不够熟悉。这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仅仅依靠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比较困难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圆明园景观,呈现今昔对比,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则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解决的问题
1.用多少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果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音频、视频、动画、图片齐上阵,课堂就会被课件所束缚,形成“信息轰炸”,势必会冲淡语文教学的要务,失去语文教学的味道,这是不足取的。
2.何时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由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决定的。教师需要确定何时真正需要技术辅助,如果是一目了然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3]。
3.用多久
语文学科是一门尤其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4]。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使用的时间可长达几分钟,也可以短至几秒种。只要用得对、用得准、用得有效,就达到了目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为教学创新点燃了智慧的“灵光”,为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要科学把握教材,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把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龙维娜.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教师博览,2015(9):51-52.
[3]张书民.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51-52.
[4]李宏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15-116.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是情境创设更具生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和模拟仿真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如在“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课上,教师用多媒体模拟超市场景,学生个个争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商品。生活化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交际热情,使课堂变得十分生动活泼。
二是资源供给更具开放性。语文学科网站和专题网站的不断涌现,使语文学习资源愈发全面化与系统化,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可下载《恐龙世界》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片段,生动展示恐龙的资料;学生也可以上网浏览相关内容。开放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宽广。
三是方法运用更具实效性。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变枯燥、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仅凭文字表述很难理解人字形铁路的巧妙。教师用课件演示火车在这一路段的行驶,可使学生理解人字形路线的原理,进而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贡献。
四是自主学习更具探究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主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如人教版教材中的《新型玻璃》《雅鲁藏布大峡谷》《秦兵马俑》,都适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可在课前上网搜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或形成观点,在课上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课后可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再现情景,调动情感
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自然社会情景,利用形象、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投入情感。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对当时恶劣的斗争形势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导课时可先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头,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在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激起他们对烈士的敬爱。在重点段“英勇跳崖”部分,先用课件出示了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找出文中描写这组图片的语句,说说五壮士当时的表情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接着播放五壮士跳下悬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后交流内心的感受。最后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视频、图片及配乐引读等手段,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切感悟到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形象语言,落实语用
信息技术所赋予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象(媒体)与抽象(文字)”结合,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3];借助对比性的展示,使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理解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描写珊瑚连用了三个“有的像”,这个句式很有特点。教学时,可先播放各種珊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姿多彩,接着让学生想象珊瑚还像什么,让学生用三个“有的像”练习说话。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又如,课文在描写鱼很多时连用了四个“有的”,组成了排比句式。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通过看各种鱼的视频体会鱼的美而多,然后让学生想象海里还会有哪些鱼以及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用四个“有的”练习写话。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表达,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拓展内容,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绝大部分源自学生对文字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不够熟悉。这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仅仅依靠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比较困难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圆明园景观,呈现今昔对比,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则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解决的问题
1.用多少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果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音频、视频、动画、图片齐上阵,课堂就会被课件所束缚,形成“信息轰炸”,势必会冲淡语文教学的要务,失去语文教学的味道,这是不足取的。
2.何时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由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决定的。教师需要确定何时真正需要技术辅助,如果是一目了然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3]。
3.用多久
语文学科是一门尤其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4]。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使用的时间可长达几分钟,也可以短至几秒种。只要用得对、用得准、用得有效,就达到了目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为教学创新点燃了智慧的“灵光”,为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要科学把握教材,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把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龙维娜.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J].教师博览,2015(9):51-52.
[3]张书民.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51-52.
[4]李宏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15-116.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