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遇到学生“谈文言文色变”的难题,面对几千年古人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的文言文时,小学生往往觉得晦涩难懂而不愿意去学习,成为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将从实践教学出发,浅析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關键词:文言文教学;小古文;仿写
一、引言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人精神和内涵的缩影,朗朗上口的传世名篇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但近些年来,不少语文老师发现,现在的小学生,一谈到文言文就害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的含蓄书面的表达方式与现如今直接逗趣的网络语言,差别极大,学生读一遍下来,虽然字都懂,但仍然是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深意。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写作中也很少去用文言文写作,完全没有使用的语境,无法循环往复的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本文试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对文言文教学提供几点建议。
二、从兴趣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解读
曾几何时,网络上出现了一名“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他开始用白话,更简单的说是用大学生的语言,解读李白、杜甫的诗,并融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那些遥不可及的大诗人大文豪变成了大学生们一个“身边的朋友”一样的存在,让那些“到底在说啥”的文言文变成了仿佛是朋友的倾诉,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因为戴老师的解读,掀起了一股“古文热”。
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应该像戴教授“取经”,首先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照本学科的解读只是正确的做法,但要做到深入学生心声的文言文,必然是要架起文言文和现代小学生语言桥梁的解读,让他们觉得原来文言文并不遥远,是那个时代的“时髦语言”,和现在他们口中的“流行语”是一样的,把古文和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身边经历相结合,势必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在小学时期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文言文的笑话,如《笑林广记》等,让学生充满兴趣。
三、读写并重,在反复练习中提升文言文分析能力
但对于小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仅从解读角度还不够。容易造成听过就忘的现象。上课时听老师的讲解都懂,但课下自己读来却又生涩难懂,分析原因,单凭熟记上课时教师讲解的字词,学生自己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还是没有得到锻炼,且对于陌生环境的文言字词仍旧是难以分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以便于其自身对文言文的掌握。
文言文言简意赅,追求内容精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的难题,主要在于追求音准、断句和情感。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乐”,要读“yue”四声,读准音字,能够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更能增加小学生的好奇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中的精妙之处,在一遍遍的研读中更能凸显古文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所以,在早读中布置古文朗读也尤为重要。
最快的帮助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便是“学以致用”——仿写。仿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的使用语境,还能锻炼其古文运用能力[1]。因为小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倡导仿写时,教师首先应当抱着鼓励的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不要害怕措辞失误,并选择一些好的仿写当众朗读给学生增加信心。其次,在选择被仿对象时,不要选择过于复杂或者名篇让学生仿写,可参考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古文”。一则“小古文”篇幅较短,趣味十足,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则在练习仿写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用词的习惯和语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最后,仿写应当巩固学习,多加练习,由浅入深。虽然多数学生在练习仿写之处,用词粗浅幼稚,但孰能生巧,再不断的模仿和练习中,必然能使其从“怕写”到“乐写”,终而提升文言文分析能力。
比如我在公开课上过的《性急》,通过分角色表演模仿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想想说话,要有阶梯性的辅导,让他们学会从主人公吃鸡子仿写成主人公吃西瓜,整个课堂轻松有趣,学生也在笑声中学会了文言文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再比如说《夸父逐日》,仅仅只有37个字的小古文,我在上课时抓住了“于”字用法来重点来讲解,通过一字多义、练习说话、想想说话再到最后的仿写,层层递进。先从图片出发,让大家说出“动作+于+位置”的句式,再让学生想象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出了口渴还会遇到哪些情况,用“于”字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在多说多练的过程中,写下了一句句小古文作品。
四、结语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对古文的用词和句子的理解尚存一定难度,且易对有难度的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的实际词汇量和思考方式,引导其自我学习和驱动学习,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君慧.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
關键词:文言文教学;小古文;仿写
一、引言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人精神和内涵的缩影,朗朗上口的传世名篇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但近些年来,不少语文老师发现,现在的小学生,一谈到文言文就害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的含蓄书面的表达方式与现如今直接逗趣的网络语言,差别极大,学生读一遍下来,虽然字都懂,但仍然是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深意。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写作中也很少去用文言文写作,完全没有使用的语境,无法循环往复的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本文试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对文言文教学提供几点建议。
二、从兴趣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趣味解读
曾几何时,网络上出现了一名“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师,他开始用白话,更简单的说是用大学生的语言,解读李白、杜甫的诗,并融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那些遥不可及的大诗人大文豪变成了大学生们一个“身边的朋友”一样的存在,让那些“到底在说啥”的文言文变成了仿佛是朋友的倾诉,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因为戴老师的解读,掀起了一股“古文热”。
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应该像戴教授“取经”,首先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照本学科的解读只是正确的做法,但要做到深入学生心声的文言文,必然是要架起文言文和现代小学生语言桥梁的解读,让他们觉得原来文言文并不遥远,是那个时代的“时髦语言”,和现在他们口中的“流行语”是一样的,把古文和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身边经历相结合,势必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在小学时期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文言文的笑话,如《笑林广记》等,让学生充满兴趣。
三、读写并重,在反复练习中提升文言文分析能力
但对于小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仅从解读角度还不够。容易造成听过就忘的现象。上课时听老师的讲解都懂,但课下自己读来却又生涩难懂,分析原因,单凭熟记上课时教师讲解的字词,学生自己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还是没有得到锻炼,且对于陌生环境的文言字词仍旧是难以分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以便于其自身对文言文的掌握。
文言文言简意赅,追求内容精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的难题,主要在于追求音准、断句和情感。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乐”,要读“yue”四声,读准音字,能够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更能增加小学生的好奇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中的精妙之处,在一遍遍的研读中更能凸显古文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所以,在早读中布置古文朗读也尤为重要。
最快的帮助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便是“学以致用”——仿写。仿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的使用语境,还能锻炼其古文运用能力[1]。因为小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其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在倡导仿写时,教师首先应当抱着鼓励的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不要害怕措辞失误,并选择一些好的仿写当众朗读给学生增加信心。其次,在选择被仿对象时,不要选择过于复杂或者名篇让学生仿写,可参考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古文”。一则“小古文”篇幅较短,趣味十足,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则在练习仿写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用词的习惯和语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最后,仿写应当巩固学习,多加练习,由浅入深。虽然多数学生在练习仿写之处,用词粗浅幼稚,但孰能生巧,再不断的模仿和练习中,必然能使其从“怕写”到“乐写”,终而提升文言文分析能力。
比如我在公开课上过的《性急》,通过分角色表演模仿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想想说话,要有阶梯性的辅导,让他们学会从主人公吃鸡子仿写成主人公吃西瓜,整个课堂轻松有趣,学生也在笑声中学会了文言文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再比如说《夸父逐日》,仅仅只有37个字的小古文,我在上课时抓住了“于”字用法来重点来讲解,通过一字多义、练习说话、想想说话再到最后的仿写,层层递进。先从图片出发,让大家说出“动作+于+位置”的句式,再让学生想象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出了口渴还会遇到哪些情况,用“于”字句式来说一说。学生在多说多练的过程中,写下了一句句小古文作品。
四、结语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对古文的用词和句子的理解尚存一定难度,且易对有难度的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的实际词汇量和思考方式,引导其自我学习和驱动学习,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君慧.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