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学艺术;问题情境;教学目的;课堂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32-1
2009年12月18日本人有幸赴南通市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连续听了江苏各大名校几位青年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对这几节课分析与思考,感触颇深。
一、几节数学课的情况
第一节听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中“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习课。从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两者关系入手,再利用三个例题分别强调了定义域、图象特征、单调性等。例题的讲解采用先讨论分析再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课堂注重了师生共同活动,学生积极参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数学本质化的思想方法得以运用和展现——数形结合、合理转化。
第二节听了高三数学“理科选修二”的“函数极值”的新授课。这一节在复习与引入环节中复习了函数极值的意义,然后讲述运用求导方法对连续函数的极值进行判定与求解。引导得法,讨论有张有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节听了一节高一“必修一”第一章中幂函数的新授课。教者首先从几个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幂函数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然后给出幂函数的意义,水到渠成。让学生充分领悟幂函数的本质特征与形式特点。课堂容量大,知识讲解到位。
第四节听了高三文科一节数学复习课,本节课的主题是“等比数列”复习。首先在复习引入环节回顾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它与通项公式之间的转化关系。本节课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基本模式,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
二、几节课中存在的问题
听完几节数学课后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看到他们在努力追求至善、至美的数学教学艺术。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时流露出一些毛躁的痕迹。
1.课堂教师的板书偶尔不规范、解题不够严谨,数学图象不合要求。
2.个别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有个别例题是不恰当的。有的问题引入值得商榷。
3.少数备课内容求高、求全不切学生实际或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4.教师对个别例题的引入过程不简洁,痈肿而不华贵,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5.有些课堂活动不够充分,学生在探索知识时的积极性不够浓烈,很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对以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通过对几个课例的分析,结合多次听课与交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作如下思考:
1.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合情合理。
数学课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数学意义和文化底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中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伟大人物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个性;通过提示数学知识结构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等。
2.教学目的要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课堂设计要精、结构要巧。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5.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安排。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避免出现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不要因为计算机课件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计算机课件的制作,除了要使用新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还要注意它的交互性,数据可以修改、学生可以上机操作,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的余地。
6.注重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从微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育是思维的教育;从宏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系统,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如果数学课没有理性思维,不光数学味平淡,而且没有深度,只是传播知识与技能。打磨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才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
关键词:教学艺术;问题情境;教学目的;课堂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32-1
2009年12月18日本人有幸赴南通市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连续听了江苏各大名校几位青年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对这几节课分析与思考,感触颇深。
一、几节数学课的情况
第一节听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中“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习课。从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两者关系入手,再利用三个例题分别强调了定义域、图象特征、单调性等。例题的讲解采用先讨论分析再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课堂注重了师生共同活动,学生积极参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数学本质化的思想方法得以运用和展现——数形结合、合理转化。
第二节听了高三数学“理科选修二”的“函数极值”的新授课。这一节在复习与引入环节中复习了函数极值的意义,然后讲述运用求导方法对连续函数的极值进行判定与求解。引导得法,讨论有张有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节听了一节高一“必修一”第一章中幂函数的新授课。教者首先从几个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幂函数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然后给出幂函数的意义,水到渠成。让学生充分领悟幂函数的本质特征与形式特点。课堂容量大,知识讲解到位。
第四节听了高三文科一节数学复习课,本节课的主题是“等比数列”复习。首先在复习引入环节回顾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中项、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它与通项公式之间的转化关系。本节课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基本模式,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
二、几节课中存在的问题
听完几节数学课后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年教师在走向成熟,看到他们在努力追求至善、至美的数学教学艺术。但是我们同时看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时流露出一些毛躁的痕迹。
1.课堂教师的板书偶尔不规范、解题不够严谨,数学图象不合要求。
2.个别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有个别例题是不恰当的。有的问题引入值得商榷。
3.少数备课内容求高、求全不切学生实际或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4.教师对个别例题的引入过程不简洁,痈肿而不华贵,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5.有些课堂活动不够充分,学生在探索知识时的积极性不够浓烈,很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对以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通过对几个课例的分析,结合多次听课与交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作如下思考:
1.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合情合理。
数学课中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数学意义和文化底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中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伟大人物的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个性;通过提示数学知识结构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等。
2.教学目的要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课堂设计要精、结构要巧。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5.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安排。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避免出现让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不要因为计算机课件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计算机课件的制作,除了要使用新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还要注意它的交互性,数据可以修改、学生可以上机操作,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的余地。
6.注重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从微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育是思维的教育;从宏观上看,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观念系统,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如果数学课没有理性思维,不光数学味平淡,而且没有深度,只是传播知识与技能。打磨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才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