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背部需刚性支撑的问题,设计了自支撑搅拌摩擦焊分体式焊具,由上轴肩、搅拌针和下支撑体组成。采用下支撑体的结构设计可以进行7150-T77511铝合金的无垫板支撑FSW,并消除了传统FSW背部的弱连接缺陷。通过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当转速为550 r/min,焊接速度为500 mm/min时,焊缝成形良好,无内部缺陷。焊缝横截
【基金项目】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基金项目(SAST2020-108); 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LBHZ200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背部需刚性支撑的问题,设计了自支撑搅拌摩擦焊分体式焊具,由上轴肩、搅拌针和下支撑体组成。采用下支撑体的结构设计可以进行7150-T77511铝合金的无垫板支撑FSW,并消除了传统FSW背部的弱连接缺陷。通过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当转速为550 r/min,焊接速度为500 mm/min时,焊缝成形良好,无内部缺陷。焊缝横截面组织呈“哑铃”形,工件上下层分别受上轴肩和下支撑体作用产生上焊核区和下焊核区,这两个区域的晶粒尺寸相近,相比焊核区晶粒更细小。
其他文献
阐述中小城市道路交通中的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收集交通数据,探讨路网规划、交叉口设计、停车设施的设置,并结合大数据,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的优化策略。
研究了固溶处理(540℃×1 h)、时效处理(175℃×8 h)、固溶+时效处理(540℃×1 h+175℃×8 h)对3 mm厚6063-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接头焊核区平均晶粒尺寸仅为3.2μm;固溶处理后接头由于第二相粒子对晶界钉扎效应减弱,部分晶粒晶界发生迁移,出现不同程度异常晶粒长大,并出现尺寸超过500μm的大晶粒;时效处理后接头组织形貌未发生
现有的交通预测方法很少利用交通传感器之间的共性来做预测,很少有研究会为不同的交通情况建立不同的模型,影响了预测的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交通预测框架(MTL-SA)。对于所有的交通传感器数据,采用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聚类来区分不同的交通情况;对于每种特定的交通情况,基于组lasso和l2范数惩罚的多任务学习来建模交通预测问题;采用能保证收敛率的FISTA算法进行问题求解。基于大量实际交通
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以浙江省台州市L区为例,分析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工业流程、技术应用、数据驱动、运行安全、支撑条件以及营商环境方面分别存在“链路”不畅、程度不深、“用数”不善、防护不强、要素不足以及“生态”不健全问题。推动制造
采用电化学腐蚀和浸泡腐蚀试验对双轴肩搅拌摩擦焊AA2219-T87型铝合金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腐蚀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区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母材的耐腐蚀性最差。母材中析出相的体积分数最高,越靠近焊核,析出相回溶数量越多。焊核区由细小的等轴晶组成,只存在少量θ相。
与传统熔化焊相比,搅拌摩擦焊(Frictionstirwelding, FSW)因温度梯度较小,可以减少焊接裂纹和残余变形,是一种极具前途的铝合金固相焊接方法。相同焊接工艺参数下,搅拌头是影响焊接热输入和材料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决定焊缝的组织与性能。基于固体力学有限元法和A7N01铝合金材料本构方程,建立基于Deform软件搅拌摩擦焊刚黏塑性仿真模型,并通过焊接试验的测温曲线和试验缺陷完成了模型验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业是中小学课堂学习与课外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除承担着巩固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功能外,更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知识习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知识和能力发展至关重要。作业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精心设计的作业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的热忱,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作业连接着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因此,好的作业设计至关重要。学习目标是
采用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实现了6 061-T6铝合金和Q235钢异种金属的有效连接,考察了超声能量对焊缝成形、接头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焊接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超声能量可以显著改善焊缝表面成形,增加铝/钢界面区和焊核区的宽度.超声振动细化了焊核区和热力影响区的晶粒组织,改变了搭接接头的断裂机制和断裂位置,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对焊接过程中焊接载荷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施加超声能量后搅拌头扭
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规范IEC/TS 62607-3-3:2020《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3-3部分:发光纳米材料-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测定半导体量子点荧光寿命》于2020年9月24日正式发布实施,旨在帮助原材料制造商在研发新材料以及内部质量控制时提供测试材料性能的依据,有利于规范荧光寿命成像、荧光标记等技术,促进相关检测行业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该技术规范的制定背景、测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