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是清代四大呼图克图之一,是一位著名的佛学家、国务活动家、清朝大学者、翻译家、文化传播者。他从三岁被认定为章嘉三世转世灵童开始与藏传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八岁入京到七十岁圆寂任职五十余年的政教生涯中,奔走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并参与解决了诸多民族矛盾、宗教问题,辅佐清代雍、乾两朝,治理蒙藏地区,并兴建寺庙、著书立说、翻译佛典、讲经授徒,以藏传佛教为媒介在蒙藏汉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使藏传佛教得以弘传,令蒙藏汉文化得到交融,为巩固祖国大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局大的贡献。本文以章嘉·若必多吉的文化贡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他所从事之具体文化传播活动进行了較为全面、细致的总结。
关键词;三世章嘉;清代;藏传佛教;文化
一、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的生平事迹
章嘉若必多吉1717年诞生在今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土族牧民家中,父名格热丹增,母名希吉。他从三岁与佛教生涯开始结缘,认定为二世章嘉的转世灵童并在青海佑宁寺坐床。章嘉·若必多吉出生地安多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为盛行,他从佑宁寺坐床到七岁在罗桑丹贝坚赞贝桑布身前受圆满居士戒,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几位高僧开始接触,更是得到了各活佛高僧的教诲2,并在满溢藏传佛教文化的环境熏陶下,他从小就对藏传佛教生起虔诚信仰。这一切的熏陶下章嘉·若必多吉的早起宗教文化背景打出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成为格鲁教派的虔诚信徒,并肩负起护佑佛法、弘扬佛法的艰巨使命。从而为往后五十余年的政教生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雍正元年(1723)发生的罗h藏丹津叛乱使处境危急的章嘉·若必多吉成为促其进京的重要契机,刚满八岁的三世章嘉奉清朝雍正皇帝圣谕与西宁清军将领岳钟琪会晤,并抵达了京城,从此命运把他推向了另一种历史舞台。在京城经过十年苦读,三世章嘉不负君望,掌握了汉满蒙、藏梵五种文字,通晓佛教显密经论,并与皇四子(乾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章嘉·若必多吉便一直生活在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汉地,与藏区寺庙度过的童年生活从各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的藏传佛教氛围比藏区相对薄弱,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还有他自身的特殊身份等原因,使他的宗教信仰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一契机为他以后的政教建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世章嘉在其一生中两次入藏。第一次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雍正帝之命,护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返藏。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二年(1577年),章嘉国师奉乾隆帝谕旨,入藏并持认定八世达赖喇嘛。这两次期间,章嘉三世在藏区三大寺等讲经弘法,他广搏佛教知识和辩经才能,并赢得了众多名僧的赞赏和崇拜。当收到雍正皇帝逝世、新皇帝乾隆继位的消息后,他即离藏返京,办理后续事务。此后乾隆帝丰命他管理北京各寺,并前后封为”札萨克达喇嘛”、”振兴黄教大慈大国师”。公元1786年,陪同乾隆皇帝去五台山举行祈愿法会时不幸染病,于是四月二日在五台山圆寂,享年70岁。乾隆帝下令用黄金在五台山镇海寺造大塔一座,安放国师灵骨。
二、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与清朝的关系
章嘉呼图克图系统贯穿明朝、清朝和民国三个时期,其中清朝与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宗教为主的政治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初为了加强同蒙古诸部的联盟以巩固业已取得的政权,清统治者对此时兴盛于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采取了尊崇与扶植的政策。先后聘请高僧大德,并敕封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其中章嘉活佛转世系统是最典型的代表,令其分掌前藏、后藏、内外蒙古及京城的藏传佛教事务。其中,章嘉活佛在清中央政府治理蒙藏地区过程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章嘉活佛寺属青海佑宁寺,自第二世受召入朝供职起,历世驻京,得封各种名号,备受清帝崇信,授权掌管北京、五台山、多伦诺尔及内蒙古佛教事务,三世章嘉受封清廷的唯一国师。早在他入关前,清统治者以藏传佛教为蒙藏两族人民的共同信仰藏传佛教为基础,通过藏传佛教领袖人物来加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弘扬藏传佛教统治蒙藏民族的政策早在悬赏,因此,雍正帝将章嘉·若必多吉接入北京时起就有目地为清政府服务。在这一动机驱使下,皇帝为他在内蒙古多伦诺尔修建了善因寺并雍正帝封三世章嘉为”灌项普惠广慈大国师”并颁发诏书、册封为掌教喇嘛等采取了各种措施,极力营造与安多地区大体相似的宗教氛围。乾隆年间钦定驻京活佛班次,章嘉活佛排为左翼头班,位居所有驻京呼图克图之首。章嘉活佛是连接清朝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僧俗势力的重要纽带,为清代国家的巩固统一、地方的安定发展,民族的团结为主的文化传播与文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三世章嘉对蒙藏汉文化的交融举措及影响
(一)翻译佛经方面
三世章嘉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精通汉、蒙、藏、满、梵五种文字。乾隆三年(1738),章嘉丰乾隆皇帝之命而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译为蒙古文,是蒙古地区翻译的第一部,对后面佛法的传播讲经打出了基础。在正式译经之前,章嘉·若必多吉等人还编了一部蒙文合整的大字典《正字贤者之源》。(章嘉国师若必多青传》载:“文天里帝认为,自己出身的满原人口众多,对佛教获得信仰者也为数不少,但是语言文字与别族不同,以前也没有译为满文之佛教经典。若将佛说《甘珠尔》译成满文,实在是造福于后代之善举,遂命章嘉国师将《甘珠尔》译成满文”,三世章嘉奉乾隆帝旨意,长大十八年多时间把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译成满文,在主持《甘珠尔》的翻译工作同时对佛经还进行了整理与选择。章嘉三世从在京喇嘛中选择通晓语言文字者,与几名学识精深的和尚一起带领开始翻译经卷。并每译一卷章嘉国师详加校审和整理。还要作译记,因此工程繁重艰巨经过多年,始告全部译成。章嘉大师编著蒙古、汉、藏三种文字对照的字典《智慧之源》,是针对蒙藏汉各族佛教高僧和民众间方便沟通蒙古、藏、汉文化的字典,亦是翻译佛经的工具书。这部字典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内容不仅是宗教方面,还包括逻辑学、语言学、艺术、字体、医药学等各领域。公元1752年他协助庄亲王将其译为满、蒙、藏三种文字,译成后刊为满、蒙、藏、汉文四体合璧本,这些译著对研究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历算、逻辑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兴建寺庙方面
众所周知寺庙在佛法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各界高僧大德还是藏族历代赞普兴建寺庙是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任务。章嘉若必多吉在藏区、北京周围的汉地、内蒙等地区都修建了众多的寺庙,从入京之初便极力奏请修复青海被毁寺庙,在章嘉若必多吉及其它驻京各活佛的努力下,佑宁寺、广惠寺得以重建。之后,在清皇室大力支持下,章嘉·若必多吉又于北京、热河、承德、五台山、多伦诺尔等地兴建了一大批藏传佛教寺庙,并使之成为藏传佛教传播、蒙藏汉文化交流的中心。
乾隆(1744)九年,在章嘉·若必多吉的主持、策划下内务府总理工程处承办了雍和宫的改庙工程。之后,章嘉·若必多吉又召集内蒙、外蒙、及汉藏地区的五百多名僧人入住其中,并建立了显宗、密宗、医宗及杂明四大扎仓。各扎仓堪布及负责传授经典的教师则由从拉萨三大寺、及日喀则色派密院抽调的格西充任。1746年二月,章嘉·若必多吉仿照拉萨祈愿法会,在雍和宫内创立了授予学位的规矩。这一切在章嘉三世的带领和策划下,京城第一座组织齐全、教法规范并由政府出资供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成。此外,在故宫内的雨花阁、宝相寺等的修建以及之后的几次重大改造工程均是由章嘉若必多吉根据藏传佛教敦义主持、设计、审定的。章嘉三世直到高龄55岁时参与乾隆帝在热河承德仿布达拉宫修建一座大寺庙的浩大工程。并由亲自指导、参与了北京、承德等地藏传佛教寺院的建设,从而为佛教造型艺术的发展和佛法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都说明:三世章嘉以他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高屋建瓴的佛学研究成果,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为清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藏传佛教为主题的蒙藏汉各族文化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讲经授徒方面
章嘉国师本人是当时最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通晓梵、藏、汉、满、蒙古等民族语言文字,熟读藏传佛教显密经典,博学多识的佛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本人特殊的身份加当时的历史北京,章嘉国师在蒙藏汉各地名声大震,各族弟子众多,其中如当时著名的佛学大师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嘉木样·晋美旺波、敏珠尔·阿旺赤列嘉措等。国师向佑宁寺、塔尔寺、广惠寺、夏琼寺颁发了清乾隆帝赐给各寺院的匾额,而该寺庙的众僧拜他为师,还为拉卜楞寺二世嘉木样活佛、广惠寺三世敏珠尔活佛剃度授戒;章嘉国师奉皇帝之命的两次返藏期间,不仅与达赖和班禅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也在甘丹寺、哲蚌寺等三大寺讲经弘法,他广搏佛教知识和辩经才能,也赢得了众多名僧的赞赏,声名大震为僧众讲经说法,各地听僧不计其数,不仅是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就远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上尔启特部的首领握巴锡等人也对他十分崇信。章嘉·若贝多杰是清朝的高级官员,被定为大国师。在为藏、满、蒙古、汉等民族的文化交流,为祖国大家庭的统一东奔西走,历尽艰辛,奋斗了一生。
(四)著书立说方面
三世章嘉从9岁起就开始写了词汇丰富的《菩提道次第等明伦偈歌》,一生著述甚丰,共撰写作品217部,其中宗教著作一百多,而内容不仅限于佛法,还包括历史、医学、正字学、语言学、逻辑学、艺术等丰富多样,其主要有《七世达赖传·如意宝穗》、《造像度量经》、《宗派建立论·须弥妙庄严》、《智慧之源》、《喇嘛神像记》、《藏文正字学·智者之源》、《藏文三十颂与字性添接法略解·智者生喜》、《北京白塔寺志》、《五台山胜地志》、《佛历表》《五体清文鉴》等,皆为流传甚广的名著。其中他編著的《智慧之源》是蒙古文、汉文、藏文三种文字对照的文化字典。这部字典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为后世所瞩目。他还编纂了《钦定同文韵统》、《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壁大藏全咒》等书,创制了满文经咒新字,规范了《大藏经》中的咒语。他主持指导在北京周围建庙造像的经验,编纂了相关佛教造像的书籍一一《三百佛像集》和《诸菩萨圣像赞》。他辉煌的著作业绩跨地域跨民族,于北京为主的汉地、雪域高原藏区及内外蒙古地区广为流传,他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为当时的社会增添了异彩,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结语
章嘉·若必多吉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八岁入京,至七十岁圆寂,在宫廷任职五十余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政教生涯中,他奔走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兴建寺庙、著书立说、翻译佛典、讲经授徒,并参与解决了诸多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辅佐清廷治理蒙藏地方,以藏传佛教为媒介在蒙藏汉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使藏传佛教得以弘传,令蒙藏汉文化得到交融。为巩固祖国大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局大的贡献。
关键词;三世章嘉;清代;藏传佛教;文化
一、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的生平事迹
章嘉若必多吉1717年诞生在今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土族牧民家中,父名格热丹增,母名希吉。他从三岁与佛教生涯开始结缘,认定为二世章嘉的转世灵童并在青海佑宁寺坐床。章嘉·若必多吉出生地安多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为盛行,他从佑宁寺坐床到七岁在罗桑丹贝坚赞贝桑布身前受圆满居士戒,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几位高僧开始接触,更是得到了各活佛高僧的教诲2,并在满溢藏传佛教文化的环境熏陶下,他从小就对藏传佛教生起虔诚信仰。这一切的熏陶下章嘉·若必多吉的早起宗教文化背景打出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成为格鲁教派的虔诚信徒,并肩负起护佑佛法、弘扬佛法的艰巨使命。从而为往后五十余年的政教生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雍正元年(1723)发生的罗h藏丹津叛乱使处境危急的章嘉·若必多吉成为促其进京的重要契机,刚满八岁的三世章嘉奉清朝雍正皇帝圣谕与西宁清军将领岳钟琪会晤,并抵达了京城,从此命运把他推向了另一种历史舞台。在京城经过十年苦读,三世章嘉不负君望,掌握了汉满蒙、藏梵五种文字,通晓佛教显密经论,并与皇四子(乾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章嘉·若必多吉便一直生活在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汉地,与藏区寺庙度过的童年生活从各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的藏传佛教氛围比藏区相对薄弱,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还有他自身的特殊身份等原因,使他的宗教信仰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一契机为他以后的政教建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世章嘉在其一生中两次入藏。第一次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雍正帝之命,护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返藏。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二年(1577年),章嘉国师奉乾隆帝谕旨,入藏并持认定八世达赖喇嘛。这两次期间,章嘉三世在藏区三大寺等讲经弘法,他广搏佛教知识和辩经才能,并赢得了众多名僧的赞赏和崇拜。当收到雍正皇帝逝世、新皇帝乾隆继位的消息后,他即离藏返京,办理后续事务。此后乾隆帝丰命他管理北京各寺,并前后封为”札萨克达喇嘛”、”振兴黄教大慈大国师”。公元1786年,陪同乾隆皇帝去五台山举行祈愿法会时不幸染病,于是四月二日在五台山圆寂,享年70岁。乾隆帝下令用黄金在五台山镇海寺造大塔一座,安放国师灵骨。
二、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与清朝的关系
章嘉呼图克图系统贯穿明朝、清朝和民国三个时期,其中清朝与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宗教为主的政治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初为了加强同蒙古诸部的联盟以巩固业已取得的政权,清统治者对此时兴盛于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采取了尊崇与扶植的政策。先后聘请高僧大德,并敕封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其中章嘉活佛转世系统是最典型的代表,令其分掌前藏、后藏、内外蒙古及京城的藏传佛教事务。其中,章嘉活佛在清中央政府治理蒙藏地区过程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章嘉活佛寺属青海佑宁寺,自第二世受召入朝供职起,历世驻京,得封各种名号,备受清帝崇信,授权掌管北京、五台山、多伦诺尔及内蒙古佛教事务,三世章嘉受封清廷的唯一国师。早在他入关前,清统治者以藏传佛教为蒙藏两族人民的共同信仰藏传佛教为基础,通过藏传佛教领袖人物来加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弘扬藏传佛教统治蒙藏民族的政策早在悬赏,因此,雍正帝将章嘉·若必多吉接入北京时起就有目地为清政府服务。在这一动机驱使下,皇帝为他在内蒙古多伦诺尔修建了善因寺并雍正帝封三世章嘉为”灌项普惠广慈大国师”并颁发诏书、册封为掌教喇嘛等采取了各种措施,极力营造与安多地区大体相似的宗教氛围。乾隆年间钦定驻京活佛班次,章嘉活佛排为左翼头班,位居所有驻京呼图克图之首。章嘉活佛是连接清朝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僧俗势力的重要纽带,为清代国家的巩固统一、地方的安定发展,民族的团结为主的文化传播与文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三世章嘉对蒙藏汉文化的交融举措及影响
(一)翻译佛经方面
三世章嘉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精通汉、蒙、藏、满、梵五种文字。乾隆三年(1738),章嘉丰乾隆皇帝之命而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译为蒙古文,是蒙古地区翻译的第一部,对后面佛法的传播讲经打出了基础。在正式译经之前,章嘉·若必多吉等人还编了一部蒙文合整的大字典《正字贤者之源》。(章嘉国师若必多青传》载:“文天里帝认为,自己出身的满原人口众多,对佛教获得信仰者也为数不少,但是语言文字与别族不同,以前也没有译为满文之佛教经典。若将佛说《甘珠尔》译成满文,实在是造福于后代之善举,遂命章嘉国师将《甘珠尔》译成满文”,三世章嘉奉乾隆帝旨意,长大十八年多时间把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译成满文,在主持《甘珠尔》的翻译工作同时对佛经还进行了整理与选择。章嘉三世从在京喇嘛中选择通晓语言文字者,与几名学识精深的和尚一起带领开始翻译经卷。并每译一卷章嘉国师详加校审和整理。还要作译记,因此工程繁重艰巨经过多年,始告全部译成。章嘉大师编著蒙古、汉、藏三种文字对照的字典《智慧之源》,是针对蒙藏汉各族佛教高僧和民众间方便沟通蒙古、藏、汉文化的字典,亦是翻译佛经的工具书。这部字典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内容不仅是宗教方面,还包括逻辑学、语言学、艺术、字体、医药学等各领域。公元1752年他协助庄亲王将其译为满、蒙、藏三种文字,译成后刊为满、蒙、藏、汉文四体合璧本,这些译著对研究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历算、逻辑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兴建寺庙方面
众所周知寺庙在佛法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各界高僧大德还是藏族历代赞普兴建寺庙是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任务。章嘉若必多吉在藏区、北京周围的汉地、内蒙等地区都修建了众多的寺庙,从入京之初便极力奏请修复青海被毁寺庙,在章嘉若必多吉及其它驻京各活佛的努力下,佑宁寺、广惠寺得以重建。之后,在清皇室大力支持下,章嘉·若必多吉又于北京、热河、承德、五台山、多伦诺尔等地兴建了一大批藏传佛教寺庙,并使之成为藏传佛教传播、蒙藏汉文化交流的中心。
乾隆(1744)九年,在章嘉·若必多吉的主持、策划下内务府总理工程处承办了雍和宫的改庙工程。之后,章嘉·若必多吉又召集内蒙、外蒙、及汉藏地区的五百多名僧人入住其中,并建立了显宗、密宗、医宗及杂明四大扎仓。各扎仓堪布及负责传授经典的教师则由从拉萨三大寺、及日喀则色派密院抽调的格西充任。1746年二月,章嘉·若必多吉仿照拉萨祈愿法会,在雍和宫内创立了授予学位的规矩。这一切在章嘉三世的带领和策划下,京城第一座组织齐全、教法规范并由政府出资供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成。此外,在故宫内的雨花阁、宝相寺等的修建以及之后的几次重大改造工程均是由章嘉若必多吉根据藏传佛教敦义主持、设计、审定的。章嘉三世直到高龄55岁时参与乾隆帝在热河承德仿布达拉宫修建一座大寺庙的浩大工程。并由亲自指导、参与了北京、承德等地藏传佛教寺院的建设,从而为佛教造型艺术的发展和佛法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都说明:三世章嘉以他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高屋建瓴的佛学研究成果,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为清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藏传佛教为主题的蒙藏汉各族文化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讲经授徒方面
章嘉国师本人是当时最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博览群书,精通大小五明,通晓梵、藏、汉、满、蒙古等民族语言文字,熟读藏传佛教显密经典,博学多识的佛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本人特殊的身份加当时的历史北京,章嘉国师在蒙藏汉各地名声大震,各族弟子众多,其中如当时著名的佛学大师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嘉木样·晋美旺波、敏珠尔·阿旺赤列嘉措等。国师向佑宁寺、塔尔寺、广惠寺、夏琼寺颁发了清乾隆帝赐给各寺院的匾额,而该寺庙的众僧拜他为师,还为拉卜楞寺二世嘉木样活佛、广惠寺三世敏珠尔活佛剃度授戒;章嘉国师奉皇帝之命的两次返藏期间,不仅与达赖和班禅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也在甘丹寺、哲蚌寺等三大寺讲经弘法,他广搏佛教知识和辩经才能,也赢得了众多名僧的赞赏,声名大震为僧众讲经说法,各地听僧不计其数,不仅是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就远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上尔启特部的首领握巴锡等人也对他十分崇信。章嘉·若贝多杰是清朝的高级官员,被定为大国师。在为藏、满、蒙古、汉等民族的文化交流,为祖国大家庭的统一东奔西走,历尽艰辛,奋斗了一生。
(四)著书立说方面
三世章嘉从9岁起就开始写了词汇丰富的《菩提道次第等明伦偈歌》,一生著述甚丰,共撰写作品217部,其中宗教著作一百多,而内容不仅限于佛法,还包括历史、医学、正字学、语言学、逻辑学、艺术等丰富多样,其主要有《七世达赖传·如意宝穗》、《造像度量经》、《宗派建立论·须弥妙庄严》、《智慧之源》、《喇嘛神像记》、《藏文正字学·智者之源》、《藏文三十颂与字性添接法略解·智者生喜》、《北京白塔寺志》、《五台山胜地志》、《佛历表》《五体清文鉴》等,皆为流传甚广的名著。其中他編著的《智慧之源》是蒙古文、汉文、藏文三种文字对照的文化字典。这部字典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为后世所瞩目。他还编纂了《钦定同文韵统》、《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壁大藏全咒》等书,创制了满文经咒新字,规范了《大藏经》中的咒语。他主持指导在北京周围建庙造像的经验,编纂了相关佛教造像的书籍一一《三百佛像集》和《诸菩萨圣像赞》。他辉煌的著作业绩跨地域跨民族,于北京为主的汉地、雪域高原藏区及内外蒙古地区广为流传,他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为当时的社会增添了异彩,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结语
章嘉·若必多吉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八岁入京,至七十岁圆寂,在宫廷任职五十余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政教生涯中,他奔走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兴建寺庙、著书立说、翻译佛典、讲经授徒,并参与解决了诸多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辅佐清廷治理蒙藏地方,以藏传佛教为媒介在蒙藏汉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使藏传佛教得以弘传,令蒙藏汉文化得到交融。为巩固祖国大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