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源,能否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思维能力充分培养起来,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虽然教育部门一直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淡化新课改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得很响,但感觉总是风大雨小,行动迟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校表面上大力提倡搞素质教育,而实际上抓“分”不放,不搞课改,依然凯歌高唱,于是将新课改冷落一旁。道理再简单不过,“应试考核”这根魔棒没变,高中录取完全看“分数线”,“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成绩低了进不了高中的门槛。若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搞新课程改革,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缩短中考复习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中考取得好的成绩。成绩上不去,升学率大幅降低,家长有意见,在评比中落在后面,其后果是导致生源大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力推进新课改,国家还必须全面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创建适合于中国教育特色的考核模式,将考试和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设施不全,缺药少器,有的连正常的课堂演示实验都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做学生的分组实验,通常是“以假乱真”或“纸上谈兵”。加之多媒体网络设施不足,很多化学教师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只好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法上去进行一些调整,“新课改”只是一梦幻之音符。
三、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无暇顾及新课改
初中化学教材分上下两册,内容多,在短短的一学年内学完,并要省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模拟测试,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平时教学总是马不停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虽可实施一些新课改,但终显得不足。要全面进行新课改,势必需要很多的教学时间,致使新课教学任务难以按预期完成,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中考考试成绩,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矛盾重重。其实,初中化學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得非常广泛,可拓展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若能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有莫大的帮助,可为以后学习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终身受益的作用。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建更多的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做实验,理论课增设一些情景教学,引发学生一问多思,一题多解,充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教师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化
部分教师有着多年教学经验,也有着较固定的传统课堂教学行为习惯,不愿意或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扬弃传统教学行为,老生常谈,上课缺乏新意。只有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学生不在欢迎和选择这些教师的时候,才能触动他们的灵魂,被迫走改革之路。个别教师在承担公开课时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但在平时仍不自觉采用“满堂灌”教学。更有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新课改,求新而异化,追求“热闹繁荣”的课堂气氛,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最终导致“花拳绣腿腹中空”,经不起测试。这样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活动能力也难得到发展。盲目探究、过度探究,重探究的形式,却无视探究的正确引导和成效。
五、教师综合实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上缺乏创新能力。常规教学虽能进行得很好,然而真正实施新课改,总感到束手无策,很不适应。其原因是教师综合实力不强,特别缺乏创新能力,对教材研究深入不够,不能发掘与重点知识有关的探究点,在实验创新设计上更是力不从心。加之平时教学工作较忙,懒得花很多时间去设计和精心准备,尽量求简,于是新课改就成了一句空话。
六、课堂管理中存在“收与放”的矛盾
很多教师乐意尝试新课改,花了很多时间对所授课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课堂过于热闹的场面,学生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长时间静不下来;有的胡思乱想,答非所问,啼笑皆非,致使教师难以控制局面,无法预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久而久之,教师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要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景,充分准备,整个课堂要放得开、收得拢。切忌放任自流,出现“放羊式”的混乱局面,要把“导”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新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每位化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只有在应试教育中不断地渗透新课改理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才能使学生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化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农村新课改任重而道远[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专辑):19-20.
[2]李淑景.浅议教学中的五种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专辑):78.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淡化新课改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得很响,但感觉总是风大雨小,行动迟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校表面上大力提倡搞素质教育,而实际上抓“分”不放,不搞课改,依然凯歌高唱,于是将新课改冷落一旁。道理再简单不过,“应试考核”这根魔棒没变,高中录取完全看“分数线”,“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成绩低了进不了高中的门槛。若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搞新课程改革,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缩短中考复习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中考取得好的成绩。成绩上不去,升学率大幅降低,家长有意见,在评比中落在后面,其后果是导致生源大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力推进新课改,国家还必须全面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创建适合于中国教育特色的考核模式,将考试和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设施不全,缺药少器,有的连正常的课堂演示实验都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做学生的分组实验,通常是“以假乱真”或“纸上谈兵”。加之多媒体网络设施不足,很多化学教师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只好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法上去进行一些调整,“新课改”只是一梦幻之音符。
三、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无暇顾及新课改
初中化学教材分上下两册,内容多,在短短的一学年内学完,并要省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模拟测试,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平时教学总是马不停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虽可实施一些新课改,但终显得不足。要全面进行新课改,势必需要很多的教学时间,致使新课教学任务难以按预期完成,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中考考试成绩,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矛盾重重。其实,初中化學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得非常广泛,可拓展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若能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有莫大的帮助,可为以后学习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终身受益的作用。我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建更多的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做实验,理论课增设一些情景教学,引发学生一问多思,一题多解,充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教师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化
部分教师有着多年教学经验,也有着较固定的传统课堂教学行为习惯,不愿意或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扬弃传统教学行为,老生常谈,上课缺乏新意。只有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学生不在欢迎和选择这些教师的时候,才能触动他们的灵魂,被迫走改革之路。个别教师在承担公开课时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但在平时仍不自觉采用“满堂灌”教学。更有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新课改,求新而异化,追求“热闹繁荣”的课堂气氛,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最终导致“花拳绣腿腹中空”,经不起测试。这样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活动能力也难得到发展。盲目探究、过度探究,重探究的形式,却无视探究的正确引导和成效。
五、教师综合实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上缺乏创新能力。常规教学虽能进行得很好,然而真正实施新课改,总感到束手无策,很不适应。其原因是教师综合实力不强,特别缺乏创新能力,对教材研究深入不够,不能发掘与重点知识有关的探究点,在实验创新设计上更是力不从心。加之平时教学工作较忙,懒得花很多时间去设计和精心准备,尽量求简,于是新课改就成了一句空话。
六、课堂管理中存在“收与放”的矛盾
很多教师乐意尝试新课改,花了很多时间对所授课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课堂过于热闹的场面,学生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长时间静不下来;有的胡思乱想,答非所问,啼笑皆非,致使教师难以控制局面,无法预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久而久之,教师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要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景,充分准备,整个课堂要放得开、收得拢。切忌放任自流,出现“放羊式”的混乱局面,要把“导”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化学新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每位化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只有在应试教育中不断地渗透新课改理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才能使学生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化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农村新课改任重而道远[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专辑):19-20.
[2]李淑景.浅议教学中的五种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专辑):78.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