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相关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国内所有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4.0对横断面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项横断面研究和3项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总计4423例.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和阳虚质占肠息肉患者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21%(95%CI:16%~25%)、19%(95%CI:15%~24%)、17%(95%CI:13%~22%)和16%(95%CI:11%~21%).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湿热质人群在肠息肉发病风险的OR值为21%[95%CI(16%,25%),Z=9.49,P<0.01],其余体质类型在肠息肉发病的风险中无统计学差异.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中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痰湿质居多;在华北地区以阳虚质居多;在东北地区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居多;在西南地区以气虚质、湿热质居多.结论:肠息肉患者的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居多,尤以湿热质最为常见,湿热质可能是导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但由于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特殊性,导致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的研究尽可能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减少偏倚的产生,提高研究质量.
其他文献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是危害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慢性病.张敏建教授强调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诸多关于小便问题辨病和辨证的论述,其中对于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而言,能否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小便不利与小便自利尤为重要.今从张敏建教授解析《伤寒论》第71和125条来介绍张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辨病辨证的临床经验.
目的:基于自主研发的“基于中医藏象理论的疲劳检测评估系统”,探究智能按摩椅缓解疲劳的有效性.方法:127例精神疲劳志愿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以按摩作为疲劳康复方法,采用“基于中医藏象理论的疲劳检测与评估系统”作为检测方法,观察干预前后FSAS量表、MFI-20量表、皮肤电阻、心率变异性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检测部位为少冲穴.干预手法包括揉捏、按压、叩击、拍打等手法.结果:试验组志愿者FSAS量表的总体疲劳、精神疲劳,躯体疲劳评分及MFI-20量表的总体疲劳、体力疲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
本文总结了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从脾胃论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郭会卿教授在其经验方温中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以健脾和胃、除痹止痛为法,创制了温中除痹汤用以治疗尪痹,既能够蠲除痹证,又能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的:观察加味小青龙汤治疗风痰恋肺型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恋肺型U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加味小青龙汤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咳嗽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积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咳嗽积分、VAS
自我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被发现以来,滥食野生动物因可能是疫情暴发的诱因而引发了国民热议.“馨饪之邪”是不合理饮食的古称,“食伤脾胃”是“馨饪之邪”致病的原因.任何与脾胃相关的疾病都不能忽视“馨饪之邪”的影响,而重视脾胃功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重点.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馨饪之邪”的探讨来对现今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总结了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之一《幼幼集成》在治疗小儿发热方面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性、病位及论治四个方面对医家陈复正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探析.《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认为其病性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其病位涉及五脏,认为五脏均可生热,并根据小儿发热、退热的时间进行辨证,在发热的论治过程中尤为重视对小儿脾胃的顾护,并创立了九条神奇外治法,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疾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居民健康.随着三联、四联疗法的普遍应用,其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临床研究及药理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拟从中医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入手,分析其感染的病因病机,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探讨中医药扶正祛邪防治幽门螺杆菌的机理机制,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托毒生肌等功效,是止血类代表药.骆杰伟教授认为止血类中药具有“修络护脉、修复组织”的作用,是中医止血功效的微观实质之一,并创新性地提出“止血修络”论.本文主要介绍骆杰伟教授基于此观点应用地榆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理论发挥.
目的比较国内外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9年发表的有关肝癌免疫治疗的文献,运用BICOMB-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使用gCLUTO 1.0进行聚类分析,NetDraw 2.089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2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纳入的外文文献和查重后的中文文献分别为2081篇和901篇,涉及外文期刊655种,中文期刊275种。确定了肝癌免疫治疗研究的四大主题:乙肝患者的免疫接种与肝癌发生
目的:观察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明确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生化指标[包括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疗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