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故事多,精准共探索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敢于挑战,为人处事秉承不放弃、不抛弃的“马拉松”精神;他锲而不舍,从1990年开始便聚焦对小肠移植进行深入研究,1994年完成亚洲及中国首例临床小肠移植,此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医药科技新闻”;他坚韧不拔,逐渐掌握了小肠和胰腺器官移植、肠衰竭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话语权”;他勠力同心,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粪菌移植治疗等各项新技术,提出克罗恩病围手术期之家的概念,提倡术前通过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达到良好的手术耐受,从而加快术后的康复……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普外科主任李幼生。
  《上海医药》:外科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都说“手巧”是对外科医生的最高赞美,请问您是如何练就自己的手术技能?
  李幼生:我认为,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对一名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这项技能不可或缺,而且没有捷径,必须要自觉加强练习。在医学院的时候,对外科系的学生而言,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工作中,我同时也要求团队成员对生理、生化、病理都有较好掌握。为什么呢?因为来到我们科室就医的患者,很多都是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手术,同时可能伴随着腹腔感染这些症状的存在。这样的患者腹腔打开,可能早就不是解剖学中所教学的样子。
  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这些都还不够。在我看来,更加需要锻炼的是医生的临床思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诊断的基本功,实事求是的态度、逻辑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高度重视临床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积累知识,最终得到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升,是我们科室临床教学的一大特点。遇到复杂的病情,医生对疑难手术的处理方案,往往比手术操作本身更为重要。
  鉴于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科室要求年轻的医生都要到重症监护室锻炼半年以上。培养清晰、严谨、高效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青年医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在重症室锻炼过后,无论是处理过程的果断干脆,还是考虑问题的思维全面性,都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提升。
  《上海医药》:李主任参与的“肠功能障碍治疗”研究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科技类最有含金量的大奖。您擅长疑难、复杂及危重胃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与营养支持, 您为何选择肠道疾病作为您的研究领域?
  李幼生:2011年,我的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个研究项目我也参与其中。这项成果,确立了肠功能障碍全系列针对性治疗的标准和规范,创新发展了传统战创伤腹部外科治疗新模式,使我国肠功能障碍治疗的整体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器官移植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小肠移植,更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困难、患者长期存活率最低的手术。我的老师黎介寿院士被誉为全世界研究肠道疾病时间最长的人,我也以此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在肠移植、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肠胃外科的复杂性疾病和肠胃手术后疑难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疑难、复杂、危重,这三个词我们可以单独来看。疑难,是指其他医院不做的,我们医院做;复杂,是指一两次手术可能无法解决的病例;危重,是指需要联合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一起合作开展治疗。任何一个词都不容我们忽视。我喜欢有挑战的工作,认准方向后即便前进的路上充满了困难,也甘之如饴。曾经有一个肾移植患者,送来我们医院的时候已经在原来医院告别仪式都举行过了。最开始我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没有到最后一刻,我们始终不抛弃、不放弃。经过我们科室团队的奋力救治后,最后化险为夷,病人终于逃离了“鬼门关”。
  《上海医药》:注意到李主任也关注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为何近几年您会聚焦这个领域?
  李幼生: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病灶、修复组织与重建功能,是机体先经过病变所造成的损害后,再一次接受治疗所致的创伤、应激,然后进入到修复、康复的阶段。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主要是尽力降低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加速病人的康复。早前,黎院士曾经就一直强调不要只关注手术的数量,要更关注手术的质量。在我们接收的患者中,已经经历了四五次手术的是司空见惯的。我们除了要尽力地完成手术的治疗,同时也必须重视康复的重要性,这对于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ERAS开展过程中,多学科协作也非常重要,只有在相关学科的合作下,才能够保证诊疗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医疗安全。
  《上海医药》:九院普外科有十大特色,李教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分别有哪些方面的特色吗?
  李幼生:我们医院普外科自开院初期至今,已有近 100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室已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是国家普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首批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普外科)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培养单位。已形成了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减重与代谢外科、疝和腹壁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肛肠外科、重症医学与胰腺炎、内镜、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十大特色专业。在肠瘘与腹腔感染、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短肠综合征、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重症监护、疝与腹壁缺损和门静脉高压症等方面的诊治这些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亚专业或疾病治疗已达到国内较为领先水平,并广泛开展了炎症性肠病、胃癌、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顽固性便秘、减重代谢、肝脏肿瘤、胆总管结石、胰腺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普外科疾病的规范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上海医药》:您是黎介寿院士的得意门生,现在您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医教研多手抓的科室主任。您在教学中有怎样的风格?在您学生眼中,您是什么样类型的老师?
  李幼生:我鼓励我的所有学生要敢于挑战,要勇于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师长。我总是和我的学生说,你们一定要超越我,因为时代在前进,医学在发展,你们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时刻跟进时代的步伐。我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主要看思考问题的方式。我提出一个病例,如果这个学生分析病例的时候将很多方面都考虑到,如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等,我就认为达到了我的要求。作为黎院士的学生,1994年,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亚洲及中国首例临床小肠移植。黎院士言传身教,总是毫无保留地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黎院士的学生,我也希望能将这份传承履行致远。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勇于挑战,才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向未知挑战,向平庸挑战,向陈规挑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年代,爱好挑战的李幼生前行的步伐从容不迫。
  李幼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师从著名的普外科学专家黎介寿院士。侧重于危重、疑难及复杂的胃肠疾病的外科治疗,兼顾胃癌、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治疗的主要疾病包括肠瘘与腹腔感染、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及短腸综合征等。在国际上第一个用腹腔镜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治疗及短肠综合征延长术技术领先。近年来加强了少见病因的肠梗阻如腹茧症、结核性肠梗阻的研究与外科治疗。在严重的腹部创伤、腹腔开放与腹壁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首次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大范围腹壁缺损,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新理念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合理规范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提高疑难复杂胃肠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