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牛顿大悲剧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m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顶的天才,与天才的绝顶浪费!
  牛顿生于1643年,逝世于1727年,84岁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苦难悲惨的少年,流光溢彩的青年,追求功名利禄的后半生。
  苦难的少年。牛顿是遗腹子,又是早产儿。3岁时随母亲改嫁,6岁继父又死,早年温饱都是问题,学业在频繁辍学中进行。
  流光溢彩的青年。如果說牛顿之前,人类的发展道路还是在夜行,那么上帝派牛顿来就是要照亮世界的。牛顿18岁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分别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基础性贡献,比如运动学领域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领域的三棱镜色散实验、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光微粒说等三大贡献,数学领域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等等。
  追求功名利禄的中老年。30岁后,牛顿名气越来越大。但他随后的人生,却一无所成。反而牛顿长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排斥同行,巩固自己的地位。直至去世的50余年间,牛顿流俗混世,贪图功名利禄。与后半生科研一无所成相对比的是,他先后爬到了英国造币厂厂长(相当于央行行长)、皇家学会会长(相当于中科院院长)、国会议员、爵士贵族称号等一系列高位,去世时还成为唯一一位享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安葬在西敏寺教堂。
  当然,从世俗角度来看,牛顿这一辈子混得太值了,在荣誉、权力、财富三座高山上,都攀登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单从财富的角度看,牛顿当时的月薪就奇高,遑论他还有更多发财之道。但站在社会角度和人类的角度来看,假如牛顿30岁以后仍潜心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忙着当官挣钱,又该会对人类做出多大贡献?
  把幸福的人生撕破给人看,便是我们常说的悲剧。那么把绝顶的头脑浪费给人看,便是我们不常见的悲剧。更何况,这颗浪费的头脑还属于牛顿!路,都是自己走的,但牛顿却走出了这样一条伟大与流俗并存的人生之路。研究牛顿的职业人生之路,对当今的人们的职业人生的发展,仍大有裨益。
  牛顿的扭曲:从没书读到争名利
  牛顿生下来就是苦命的孩子,孩童时代几乎经受了所有的苦难:遗腹子,父爱天生缺失,贫穷,饥饿。牛顿作为长子,到上学年龄时,妈妈不仅供不起他上学,更重要的是想让牛顿作为劳动力使用。但牛顿太爱学习了,所以让妈妈在痛苦纠结中,学业也断断续续。当然,如此环境下的牛顿,经常遭受同龄孩子欺凌,便再正常不过。
  这样苦难的幼年童年,使牛顿受伤了,也成长了。他做任何事,都比同龄人用心投入。于是,吃得苦中苦的牛顿,在青年时代才有了超乎寻常的爆发力。我们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牛顿之所以前半段生命光彩绽放,与幼童时代的苦难磨砺分不开。生命的宝石,若有苦难的磨砺,越磨越光彩,早磨早出彩,没磨不出彩。
  但成就一个人的因素,往往也就是毁掉这个人的因素。30岁后的牛顿,转而步入了世俗的跑道,追求起功名利禄。
  一是因为补偿心理。幼童时期的牛顿,尝尽了人间冷暖,而毫无安全感,这必然会投射到他的成年行为中,补偿心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心理活动。所以在牛顿后来条件许可时,便通过追求和巩固无限的荣誉、财富、权力等,来充分补偿幼童年的极度缺失和深度伤害。人生的账就这样填平了,但人生的路也就这样走偏了。
  二是转型期的大环境影响。牛顿之所以走出如此的职业生涯轨迹,还与时代大环境有关。当时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中期,社会高速转型,处于财富饥渴阶段。而牛顿做了27年的穷酸教授,自然也渴望财富。另外,人们刚从封建帝王的家天下统治下挣脱出来,再有一些物质基础,便渴望权力自由。而政府管理社会时松时紧,权力的作用更像弹簧。所以,人们又都拼命追求权力、荣誉。牛顿身处其间,自然无法免俗。
  三是再无心境再无成果。牛顿在30岁后,也不是不想精心研究,再出成就。但牛顿把心思更多用在了追求荣誉、权力、财富上,并在这三座山上来回奔跑。因此在科学研究方面,心思再不能像过去青年时代那样专注痴迷。有了名气、荣誉,再后来又有了权力,心便静不下来了。试想一边当皇家学会会长琢磨怎么整人,一边当着皇家造币厂厂长琢磨怎么搞钱,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可能再出研究成果呢?
  牛顿的病态:从被打压到打压人
  牛顿一生的贵人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舅父。舅父发现牛顿是学习的料,就说服牛顿妈妈,让被迫辍学的牛顿回到教室学习。一个是他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巴罗教授。巴罗教授不仅把自己的研究资料无偿地全部转授给牛顿,甚至为给牛顿升为数学教授让路,在38岁时就辞去了教授职务。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这两人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都没机会驰骋在科学大道上。
  然而,也有从中作梗的。1672年,29岁的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第一次向皇家学会提交学术报告,就被皇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胡克(胡克定律的发现者)来了下个马威,说内容正确的部分自己已提过了,创新的部分却不靠谱。时隔3年后的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又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牛顿是晚辈,只好忍气吞声,并逐渐远离皇家学会,声称不再发表有关光学的内容。1703年11月,在胡克去世三个月后,牛顿当上了皇家学会会长。报复胡克的机会就来了。
  牛顿当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后,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就被解散,胡克的所有研究成果、研究资料和实验器材或被分散或被销毁。1710年,学会完成搬迁,在这一过程中,胡克的许多收藏和仪器都丢失了,同时丢失的还有胡克的画像。从此后人再也无法知道胡克究竟长什么样了。其实,胡克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有太多的发明和发现,而且还是建筑学家。但在胡克死后两百多年间,几乎被人遗忘。这主要是由于他惹恼了报复心极强的牛顿。
  牛顿不仅要复仇,更打压年轻学者。应该说,牛顿受到巴罗教授的无私提携,更应懂得提携年轻人的重要;受到了元老派胡克等人对自己的打压,更不应让这种不幸继续下去。但是他均反其道而行之,和胡克一样,打压排挤了一大批年轻学者。比如: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哈雷。哈雷曾长期花费大量时间帮助牛顿整理,且出资资助牛顿出版了其标志作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在哈雷申请牛津大学本来实至名归的天文学教授时,牛顿却不予支持而使其落选,哈雷因此对牛顿极度失望。   更具代表性的是牛顿对莱布尼茨的论战和封锁。莱布尼茨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且比牛顿创建的微积分更被广泛应用。在微积分学发现权的争夺上,牛顿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执拗。牛顿声称自己先于莱布尼茨得出了他的方法,但当时牛顿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内容。而莱布尼茨的符号“微分法”被欧洲大陆全面采用,因为牛顿的原因,英国在一百多年之后才接受了该方法。牛顿,阻碍了英国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牛顿的畸形:从通天理到赚黑钱
  牛顿在其职业生涯中,有一件国人并不熟知的事,就是废旧币、铸新币。牛顿废除了银本位,彻底树立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
  1699年,47岁的牛顿被任命为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这是很牛的行实权职务。因为,新的政治体系刚确立,新的金融体系刚刚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金融秩序还很脆弱,急需要超级牛人来解决。于是牛顿收旧币,铸新币,等于重新换发货币,有效解决了货币不足、通货膨胀的混乱局面,并破除了银本位,确立金本位,—下子解决了由于战争和混乱给政府造成的财政吃紧问题、通膨问题。
  牛顿这一系列金融货币体系的改革,为后来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霸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讲,牛顿所为却是彻底的财富掠夺。因为铸新币,定价权在政府,政府自然不能吃亏。这为后来的政府滥发钞票和通过换发新币来掠夺财富,开了个恶劣的先例。
  牛顿的浪费:从超高效到全无效
  牛顿的科学研究,几乎都是30岁以前完成的。30岁以后,他大部分时间基本是在整理自己的著作、倾轧同行、研究神学理论和炼金术中度过的,推动科学进步的贡献寥寥无几,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发展。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后牛顿几乎花費了自己的后半生研究起神学来,同时热衷实验炼丹术。然而,牛顿钻进神学里研究了40多年,却没有任何成就。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牛人,如何避免自己的职业走入歧途?有两点:都要研究自己的个性,研究个性与成功的关系,成功前靠这种个性,执着,偏执。但成功后,应该改善个性。成功靠个性,维持成功,或收获更大的成功,要修剪个性。再有,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但成功以后,应该适当超越环境,否定掉自我,实现个体对环境的超越。这样反而更有助于取得更大的成功,避免自己误入歧途。在这一点上,牛顿和常人一样,受个性的约束和时代环境的羁绊,使之陷入神学研究的歧途,最终耗费了大半万年不遇的生命之光。
  (摘自《中外管理》)
其他文献
办会是秘书人员的看家本领。会务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变万化、学问很深,其中最为关键的,恐怕是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不厌其烦、不厌其细、不厌其琐碎,才能躲开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陷阱,稍一大意,稍一侥幸,就有可能出现难以挽回的差错和失误。  一、会场布置  让会场布置“活”起来  去年,我负责某次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布置好会场后,我请主任来检查。  初步检查后,主任问:“座位是按什么原
期刊
对于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工作,11月1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总体看报名工作平稳有序。与往年相比,此次招录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继续坚持重视基层用人导向,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单位职位。二是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进入门槛。三是进一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对部分特殊职位实行“2+X”考试模式,突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测查。四是进一步严格考察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
期刊
写好总结是秘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职责,是“笔杆子”必备的基本功。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  一、总揽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
期刊
四川省宜宾市针对集中换届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相对较多,以及单位想管但碍于情面、本人想干但有心无力等问题,出台《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将退出领导崗位干部与单位职工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根据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履职经历和个性特长,针对性用其所长、干其所专。(宜组轩)
期刊
国家公务员局党组10月26日和27日分别召开局党组理论學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和局机关党员干部会议,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动员部署。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兴国强调,在国家公务员局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系统和广大公务员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公务员培训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公务员准确把
期刊
重庆市通过“四个坚持”,建立推行了以“周记实、月考核、季审定”为主要方式的公务员平时考核机制。一是坚持考核到人到岗,变“年终算总账”为“平时算细账”。每月初,各单位为每名公务员量身定制个人月度目标任务责任单,以此作为公务员月度工作的施工图和月底考核的参照表。二是坚持考核见物见事,变“印象打分”为“精准评价”。督促全市各级机关成立公务员考核委员会,以记实打分、用事例说话,切实考准考实干部。三是坚持考
期刊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开一本书,我们希望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  如果我不打开书,我会以为世界就像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一样,有草原,有森林,有很多和善的人。但是当我打开书我才知道,《上下
期刊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省新野县广泛開展“千名公务员进村联户结穷亲”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当好脱贫攻坚战斗员、扶贫政策宣传员、工作落实监督员、基层情况信息员,不断提高公务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陜西省宝鸡市制定《关于精准识别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在年度目标责任、扶贫绩效、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考核中排名靠后,以及存在政治意识不强、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工作不在状态、不敢担当等情形的干部必须硬性“下”,因身体健康、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干部可自愿“下”。
期刊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区建立问题线索互通共享机制,各单位在工作中发现和掌握到的涉及公务员违纪问题线索,须按规定向区职能部门通报、移送。各单位明确工作人员,确定承办机构,负责涉纪问题线索互通共享机制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