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缘十五载
亲爱的读者们,我是《女性天地》的老作者安子,相信大家一定熟悉我的名字,因为我为《女性天地》杂志供稿15年了。
15年了,人生能有几个15年呢?这么多年了,与我交接的编辑也换了好几个,然而对于这本杂志的热爱和情怀,已经不再是一本杂志,一张稿费单那么简单。
对我来说,这15年,我见证了《女性天地》的成长,见证了编辑们的努力,见证了一期期的大策划,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栏目的革新;而我自己,也从《中国青年》的杂志编辑,成长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成长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嘉宾主持,我从写杂志小文到写书,一直写过来,直到今日,出版了自己的青春小说《愿有人与你相约盛开》和悬疑小说《白夜救赎》。我对于《女性天地》的情感,已经从作者和杂志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相爱相怜、相互尊重、不离不弃的情感。
和我一起见证《女性天地》这15年的,也许还有当下正在读这本杂志的读者—您,同时,还有我的一位至亲,我的表妹晓珂,从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和我一起读《女性天地》了。晓珂看到我在键盘上敲击的文字变成铅字,总会兴奋不已,每个月收到《女性天地》的样刊,她都会拿去读,然后在学校宿舍里给同学传阅,并且告诉她的同学:“看,这上面有我姐姐写的文章。”可以想象,每次她这样说时,自豪之情一定溢于言表。
至今,我还保留着15年来,每一本刊载着我的文章的《女性天地》,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历程,这是我创作的一个积累。尽管生活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尽管我搬了一次又一次家,然而我从来不舍得丢弃一本杂志,我把它们好好地保存着,不管我搬到哪儿,都把它们带在身边,它们也是我青春岁月的一份见证。
曾经共辉煌
我至今记得,在2003年的《女性天地》杂志上,有一期,我做了封面人物的采访,那一期的封面人物,是当时还算火的《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和晶,也就是接替崔永元的那位女主持人。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采访结束后,和晶老师开车载我到西单图书大厦,我当时想到西单图书大厦去逛书店、买书。于是,和晶老师就将车停在了西单的路口上,我就下了车,与她道别。
可没想到,我刚下车,还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名警察快步走了过去,原来,此处不许停车下人。我当即转身往回走,却看见和晶老师已经从车窗内递出200元人民币给警察,然后迅速启动了汽车。
这件事算是我采访经历中,唯一一次给采访对象“找了麻烦”的采访,我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我参与了《女性天地》的好多期大策划,说实话,大策划不好做,要考虑时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好,我对于女性话题也算敏感,所以也在编辑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做了多期大策划。至今记得,有一期年底的策划,我选择了一个有关幸福感的话题,那一期策划,采访了几个普通人,讲述了日常的幸福,也就是在那一期策划后,我突然觉得,平常的幸福其实最温暖。还有一期策划,选题有关孝敬父母,我请几位朋友讲述了自己和父母的故事,而我自己,却在那期策划中掉下了眼泪,深刻地感触到父母的爱是那么重要,那么温暖。也就是在那期策划之后,我对于亲情有了新的体会:年轻的时候,都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可真正有了孩子的时候,体会到了父母的恩情,变成“父母行千里儿担忧”了。
中国有很多杂志,我也给很多杂志供稿,比如《家庭百事通》《中国女性》《女友》等等。我也写小说,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上发表,也有不少小文被《青年文摘》《读者》转载。然而,专栏开的不多,当年在《新京报》上开过专栏,和刘心武同版面,也颇为开心,不过专栏开得最久的还是《女性天地》,一则因为结缘久,二则因为杂志定位和我对自身的定位相符,三则因为《女性天地》杂志的编辑们始终很热情很负责。
由于辗转搬家,地址换了好多次,每次,我都赶紧通知编辑,我的地址改了,麻烦告诉财务,稿费单的地址变了,后来,还出现过新搬的小区不通邮,收不到稿费单的情况。于是,编辑就让我把卡号给她,稿费汇到银行卡上,省去了去邮局查询汇款单,排队等候取款的麻烦。这让我开心极了,真心感受到编辑的周到和热心。
并肩人生路
为《女性天地》撰稿15年,在这15年里,我的人生也有起起伏伏,也有很多变化。感谢这15年,《女性天地》的编辑们一直鼓励我,支持我。
说实话,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消沉的时候,一个月,不想动笔,不想写一个字,虽说人活着,就要有精气神,不能自暴自弃,不能荒度时日,然而有时候,还是感觉动力不足。可编辑们却很认真,他们总会在网络那头催我,“交稿子了!”于是,我就放下心头的那些怨念和忧愁,开始投入到创作中去。也正是这样的催促和压力,让我忘却了忧愁,忘却了烦恼,而将新的生活描绘在笔下。
对我来说,人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生没有文字,就没有颜色。我用我的笔,写出了世间百态,写出了喜怒哀乐,将我的文字贡献给读者,贡献给《女性天地》。
尤其感谢《女性天地》每年中秋节邮寄月饼给我,这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感受到作为一名作者,所受到的尊重和支持。这也让我始终不舍《女性天地》,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我的书如今有了多少读者,我都不肯抛舍《女性天地》这方温暖的天地,正所谓不忘初心吧。
今日,作为一名作者,对于《女性天地》的艰辛,我也是有所体悟的。早在很多年前,有关电子出版物、网络媒体等对于纸媒的冲击,就已经显现出来。于是大家看到,不管是《女性天地》还是其他杂志,也都在不断变革,不断开拓。然而,杂志作为一种纸媒,终究还是在新媒体广泛传播的今天,逐渐被人们冷落。与我一起并肩前行十五载的《女性天地》也难以幸免,但是我们依然努力着。
再會,女性天地
从没想过,要和《女性天地》以及《女性天地》的读者们说再会,然而,一周前,《女性天地》的编辑却犹豫地告诉我,“亲爱的,这是最后两期了。”我当时有一种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的感觉,当时,我正在创作我的第三本悬疑小说,以为自己不过是听错了。然而接下来,编辑的话却让我明白,我的老朋友—《女性天地》,真的要和我说再会了。编辑对我说:“你给大家写篇告别的文章吧。”
告别?
好吧,十五年的朋友了,真要分手,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可舍不得,也要分手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
相信对于我,对读者朋友们来说,《女性天地》都是一个好朋友,她不像《知音》那么血淋淋,也不像《读者》那么高亢,也不像《北京文学》那么文艺,她是邻家姐姐,她是居委会的阿姨,她亲切,温暖,接地气,可以随时走近她,不必羞怯,不必害怕,也不必怯懦。所以,我爱《女性天地》,我相信很多读者也像我一样喜欢她。
然而今天,却到了和这位邻家大姐说再会的时候了,我的内心充满了不舍和伤感。不过我相信,我们还会记得《女性天地》,如同我们还会记得黑白电影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样。我相信,《女性天地》虽然就要停刊了,但是她还会以另一种形象继续存在,或许是新媒体的形象,或许是电子媒体的形象,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媒体,都需要内容。媒体只是一种传播的工具,内容永远存在,所以,我相信,我们还会和《女性天地》再会!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感谢你们多年来的陪伴和支持。亲爱的《女性天地》,感谢你多年来的并肩和鼓励。
作者安子在这里,给亲爱的读者们,和亲爱的《女性天地》,鞠一躬,相信我们还能够在未来再一次见面,再一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