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武汉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想想,许多事都这样:当时过去了,总以为有后续,可是下次,真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我第一次去武汉是2006年,早春时节,住在华中科大旁边。
  现在想起来,似乎从科大某个校门进去,坡下左手边,有一片连起来的篮球场,少男少女们打篮球,声音噼里啪啦;再往前走,右转,就是一排宿舍楼,有一处布置秀雅的花店。那时我自己也还是个大学生,看到林荫路下、拍球声中的花店,一派生机盎然的滋味。
  当时招待我的朋友,偶尔跟朋友打电话时,会说句“今天我过江”。
  作为一个江南人,我听得诧异:过江这样的事,说来举重若轻的?后来才知道,对许多武汉人而言,过江是一种日常。
  在武汉坐公交车出门。有一趟公交路过卓刀泉——这名字太别致,一下就记住了。有一趟路过东湖。加上光谷和户部巷,这就是我记得住的武汉地名了。
  火车站买的地图,看看上面的字,觉得自己在读史书:江夏,武昌,江汉,汉南。
  我后来认识了一位在汉口工作的朋友,自己是湖南华容的,跟我打趣:赤壁之战时,刘备在夏口,曹操走华容。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个地名,都能让人开心。
  朋友带我“过早”(湖北人称吃早餐),去了户部巷。他直白跟我说,户部巷并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对我这样的外地人合适:一次都能吃到。
  我们那里人吃早饭,通常是稀饭、咸菜、炒鸡蛋、拌豆腐、榨菜、肉松、皮蛋之类;也有洋气点的人家,是牛奶、面包、煎蛋。出门吃的,油条豆浆是常例。吃早面下浇头是有年纪人的爱好。萝卜丝饼配豆腐脑也行。豆浆配粢饭团也能边走边吃。粢饭团里不裹油条而裹肉松,就算奢侈了。大体而言,早饭该是清淡(稀饭)、甜口(豆浆、粢饭团),吃的东西也不夯实,“点点嘴”为主。
  在武汉吃早饭,热干面?豆皮?鸡汤?按我们那儿习惯,这份敦实丰厚,得是正餐配置了。
  朋友这么跟我解释:武汉九省通衢,交通繁忙,大家起来得早,许多还得过江,奔走多,消耗大,早饭一定得吃饱吃好,当正餐吃,才行。
  热干面是我吃过香得最浑厚的面,没有之一。芝麻酱让整碗面都有种粗粝又雄浑的香气。挑起面来,拖泥带水,黏连浓稠,甜香夺人。我们那里的汤面讲究清爽,热干面反其道而行之,像在美味沼泽里捞面。我当年吃的第一碗,有辣萝卜干和酸豆角,没别的。所以我以后去哪儿吃热干面,都习惯这样了:萝卜干韧脆辣,酸豆角酸脆,搭配芝麻酱沼泽里捞出来的浓醇面,相得益彰。
  我在巴黎遇到过一个店做热干面,老板刻意将面揉细了一点,芝麻酱也选不那么浓稠的。我跟他讨论说,热干面的粗和颗粒感挺重要的,他也承认,但对非武汉人而言,要欣赏这份粗粝浓厚的美味,得有个过程——吃惯了的,会觉得这样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吃熟了的,会觉得热干面是全世界最“大巧不工”、香得纯粹的面——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
  作为江南人,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武汉的豆皮。
  此前我读《笑傲江湖》和《郑渊洁皮皮鲁对话录》,里面都提到了豆皮,似乎吃起来论“份”——我想象不出来。
  当时2006年早春,真看见豆皮时,我都呆了:金黄酥脆的一份,周周正正。豆皮香脆,糯米柔软,油不重,豆皮里是笋丁、肉粒、榨菜,我吃的其他家还有青豆和蝦米。咬上去脆得“刺”一声,脆然后糯,口感纷呈。
  可惜,后来我一直没太吃到。热干面,许多店都做;豆皮,那就珍贵了。在武汉之外,我只遇到过一家店做豆皮,那是我以前在上海时常叫外卖的一家店。我还在那家吃到过糍粑鱼(鱼腌渍、晾干后煎烧)和吊锅豆腐(豆腐先炸过,表面略脆,再入吊锅里,烩入腊肉风味,汁浓香溢)。
  我自己尝试过做豆皮,失败。怎么能做得那么酥脆,跟糯米如此相得益彰呢?那么多料,怎么准备妥帖呢?唉。
  再便是洪山菜薹。
  我当日在武汉吃到菜薹炒腊肉,一吃难忘。后来在上海的武汉馆子里吃到过几次,老板并不放菜单上卖,只是家乡寄来菜薹时,会给熟客做一份。洪山菜薹这玩意非常神奇,浓脆甘香,味道丰富;搭配腊肉炒出来的油,无可比拟。
  汪曾祺先生说沈从文先生吃茨菰,认为比土豆“格高”。我借这句话:洪山菜薹炒腊肉,比起一般的韭葱炒肉、洋葱炒肉之类,多出来的就是那一份“格”。这么一想,我会记住洪山这个地名,最初也完全是因为洪山菜薹。
  江南老读书人吃东西,讲究的是清爽;百姓吃东西,好的是浓油赤酱。我吃过的武汉吃食,妙在浓味油脆,又不失香甜:很通达,很周到,还有点辣。早起就吃得心满意足,然后便是熙熙攘攘地奔走。
  说到辣,聊个题外话。比起金庸写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古龙很少写山珍海味场面菜,他一般只写我们能吃到的东西,很亲民。我很怀疑,他写的就是他日常自己吃的东西。古龙好像很爱吃辣。说到辣菜,一气呵成。
  《绝代双骄》里,小鱼儿要的:棒棒鸡,凉拌四件,麻辣蹄筋,蒜泥白肉,肥肥的樟茶鸭子,红烧牛尾,豆瓣鱼。《绝代双骄》最后那段情节,发生在龟山附近:嗯,武汉。
  我原想是因为古龙笔下人物,比较江湖气,所以喜吃油辣。后来一转念,查了一下:古龙籍贯南昌,年轻时又住过汉口——立刻就理解了。大概武汉的吃食,连带武汉人,都是古龙笔下这份“大侠也要吃饭啊,街市上也要吃得很香啊”的生猛劲头吧?
  我很希望武汉尽快好起来。
  我很想再去吃一份豆皮,一碗热干面,吃一盘洪山菜薹——当年我吃时也没太珍惜,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总以为以后有的是机会。也没想到这一下,就十四年了。
  现在想想,许多事都这样:当时过去了,总以为有后续,可是下次,真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孤山夜雨摘自《新华日报》
其他文献
经历了这段日子,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灾难苦痛、同情悲悯、相守相助有了直抵灵魂的感受。哪怕是让我窄窄的心房大了一厘米,也是命运的馈赠。  今年春天的经历,让我对生活的理解多了一点。   这些日子里,我理解了人类一地鸡毛中的声音。平日里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生活的人,马路上车流的声音、空调滴水的声音、手机微信没转换成静音的提示声、楼上邻居深夜起来咳嗽的声音,这些声音都让我烦躁不安,影响我的冥想状态,影响我敏感
期刊
没有考取医学部的升学班,我悔恨交加,整整一个晚上都在默默流泪,一直哭到了第二天早上,枕头都湿透了。   然而实际上我成绩合格并被录取了,只是放榜时不知哪里出了错。第二天,当得知这个结果时,我喜出望外,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刻。   这样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伤心和喜悦,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紧密连在一起。   一晚上不停地流泪,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想进医学部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夜
期刊
教室门口 他轻轻唤着她的小名  她迟疑着起身 走到跟前  他一言不发  把手里的袋子塞给她 转身离开  打开 是前天回家 她提到的棉鞋  当时她怯怯地說 天太冷  他突然生怒 一个一个催命鬼似的  那是母亲走后的第三年  那一年的雪 真大  一夜间 下白了父亲的鬓发
期刊
即便你身陷黑暗的时候,他也能陪你坐等天亮。  明代学者苏竣在《鸡鸣偶记》中,对世间的真朋友作了界定。他认为:真朋友应是在道义上能互相砥砺的人。读罢,不禁沉吟半晌。   我想到的是鲁迅与瞿秋白,两人可谓一见如故,言行十分投契。此后,他们一直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时期,瞿秋白几次避难于鲁迅家中,鲁迅不但为他安置住处,还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并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
期刊
我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温暖与幸福。  “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不会告诉父母?”这是某期《奇葩说》的辩题。有网友评论:“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事,让他们没面子。再苦,我也会咬牙挺住,因为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这段无比揪心的话,竟有无数人留言点赞,说自己也是这样。我们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事实上,好像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对待孩
期刊
我打定主意,我也要去买一捧玫瑰,对妈妈说声谢谢,谢谢她的爱,谢谢她对我宝贝的爱。   一    周六难得可以睡个懒觉,我正躺在床上做着美梦。恍惚中,一只软软的小手在我的脸上轻轻抚摸。我以为还在梦中,换了一个姿势继续睡,没想到那只手又游移到了我的鼻子上。   我实在受不了那痒痒的感觉,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谢小奇,你捣什么乱?”我睁开眼,果然看见女儿正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满脸无辜地看着我:“妈妈起
期刊
谦卑其实是一种经过掩饰后出现的品格。它含有讨巧的意味。它是压制个性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在现代生活中,由于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形形色色的利益之争,谦卑有时还成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便是伪装谦卑、装孙子,从中获得好处。  读师专二年级时,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有位男生突然发疯了。他手执一根铁条,先是把三楼走廊的玻璃砸得稀里哗啦,然后他又跳到二楼,依然噼啪噼啪地用铁条砸走廊的玻璃。同学们从教室如惊弓
期刊
那时,我们坐在水边  互相盯着双方的眼睛  看白色的花儿  像钻石那般纷飞  一瞬间的闪耀,在冬季里  一股純洁的激情像火焰一样再次燃烧  永恒的岁月就这样流淌着  流淌到大海的深处  神圣地对着圣洁的爱情再一次朝圣  在水乡,我也在等着你  等着你,像白色那样那样纷飞
期刊
后来他站在校门口,露出浅笑,只是朝我点了点头,目光再没有往昔的神采。好像不再是那个与我在辩论赛上一争高下的少年。那不是经过时间洗礼的成长,而是病痛带来的沉默。  小时候姥爷去世时,我只认为死亡是庄重却自然的事,而这必经的仪式一定还离我很远,因为我还年轻。这想法盘踞在我脑中,直到16岁时听见他离开的消息。有时候,看似简单的离别可能是再不相见的诀别,甚至来不及发生在最恰当的地点,甚至不让你说出未准备好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永远都是相互的,沒有一份感情能仅靠一方的付出维系。正如有句话所说:“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些。不要一味地从中提领,任性地觉得你的钱永远都挥霍不完。”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愿意为你付出的人一定是珍视你的人。所以,请善待每一份付出,珍惜每一段感情。如果付出不被珍惜、真心不被回应,再深的感情也会出现嫌隙,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