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督陶官唐英是一个“全才”型传统文人,在陶瓷、戏曲、诗词、训诂、书画等领域均有建树。他设计制作的瓷器更是把书法、绘画、诗词、印章艺术与陶瓷器物巧妙地融合,赋予了陶瓷独特的文人趣味。唐英陶瓷上的书法、绘画等内容不仅风格清隽雅逸,洋溢着文人气息,在形式上也富有装饰性,并将他的审美观、理想抱负和文人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工匠之瓷提升为文人之瓷。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ZD024)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督陶官唐英是一个“全才”型传统文人,在陶瓷、戏曲、诗词、训诂、书画等领域均有建树。他设计制作的瓷器更是把书法、绘画、诗词、印章艺术与陶瓷器物巧妙地融合,赋予了陶瓷独特的文人趣味。唐英陶瓷上的书法、绘画等内容不仅风格清隽雅逸,洋溢着文人气息,在形式上也富有装饰性,并将他的审美观、理想抱负和文人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工匠之瓷提升为文人之瓷。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区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很好地促进幼儿发展的途径。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区材料开发与利用也成为幼儿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从科学区材料功能、结构、数量、空间和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腰麻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术后体位的管理。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120例改良腰麻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体位为垫枕平卧位,待患者下肢感觉功能恢复后根据个人习惯取舒适卧位。对照组术后6 h取去枕平卧位,6 h后取垫枕舒适卧位。结果:2组术后72 h内均未发生腰麻后头痛。术后8 h,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开胸患者术后早期取半坐卧位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15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术后1~2 h均通过头颈下垫枕将头部抬高15°,对照组术后2~6 h取传统去枕平卧位,观察组取半坐卧位。比较两组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和引流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级评估两组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众多南朝时期的造像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北方地区同一时期的造像碑造像,有相似也有不同。其中最大不同,是在四川造像碑上出现了持杖胁侍造像,这在北方地区的造像中较为罕见。本文认为其渊源可追溯至克孜尔壁画“蛤蟆闻法升天”图中的牧牛人持杖形象。同时,参考大同御东新区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中的牧牛人形象,及其守护之功能,可以推测,以牧牛人信仰为代表的《善见律毗婆沙》在西域、四川等地区
明成化时期吏部尚书尹旻,执掌吏部14年,虽然对铨政多有贡献,但由于结交宦官汪直,导致其文本形象大相径庭。弘治、正德时期,刘吉、尹直与焦芳、李东阳等因个人恩怨将其形象差异化定位;嘉靖至崇祯时期,诸士人在改革积弊时代背景下,由于自身性格、仕途经历等影响,基于此前差异化记载产生更加多样化描述;在清初明亡反思下,则最终总结为能臣与奸佞两极化的形象。尹旻文本形象因受到不同社会情境影响导致的多变与复杂,最终促
历史意识与历史书写是史家著史的立场表达,而在易代鼎革中忧患意识尤为明显。明清之际的士人们在一系列价值考量中,面临生死自处,为旧朝修史就成为他们寄托故国之思,与清廷争夺话语权的重要形式。透过谈迁的《枣林杂俎》这部笔记体史书,去考察明清之际士人们的历史意识,并且谈迁借由笔记抒志,通过当代人记当代史的书写方式,最终完成士人身份的转变和对文化秩序的诉求。
遗民群体,古已有之,南宋之前正史多将遗民、逸民笼为一谈,归入《逸民传》。迄至宋亡,遗民意识方发轫。明成化年间,始有程敏政记遗民之专书《宋遗民录》问世,首创《遗民录》体例。明清鼎革之际,程录于明遗民中广为流布;而各类《遗民录》的编撰风潮,则延续至清末民初。大抵而言,清代的《遗民录》著述经历了清初明遗仿《宋遗民录》之体例,编纂历代遗民以寻求自我认同之依据;康熙中叶以降私家史著通过对遗民忠义之阐幽发微,
分析2023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内容特点,探析其命题意图:引导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对作图能力和空间几何体中基本元素关系的研究;提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情境,在综合情境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命题导向,即注重立体几何学习的基本功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给出2024年立体几何专题内容的复习备考建议.
北宋名臣蒋之奇因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座主欧阳修而被视为“小人”,按常理其仕途将难有起色,但在北宋中后期波谲云诡的政治时局中,蒋之奇以突出的政治才能跻身宰臣之列,叱咤政坛。这导致各类文献对蒋之奇的评价非常矛盾。通过梳理史料,我们会发现蒋家家风良好,蒋之奇权宜善变,才干杰出,文才优长,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对其不能作简化评论。
“处士”群体有自身的演变历程,其发展深受社会变动的影响。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处士”群体在战国之际已颇具影响,此时的“处士”常以“横议”的姿态出现,无明显的避世倾向。“处士”在西汉逐渐发生分流,开始向仕与隐两个方向演进;东汉后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变动,隐而放言成了多数“处士”的选择。两汉时期的社会奠定了“处士”演变的主流方向——归于“隐”,魏晋以后“处士”的演变与“隐士”几无差别,因此魏晋以后有史传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