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中国移动2月份新增用户数达491万,创公司历史最高纪录。联通2月份用户增加146.2万户,同比上升6.25%。对此专家表示:随着3G建设的推进,中国电信运营商必然会出现新一轮重组。也正是基于此观点,几家电信运营商的重组方案引起各方面猜测纷纷。]
267亿深层次的意义
随着中国移动TD设备招标的首单推出,我国3G建设即将加速。在267亿元的投资规模中,移动承建TD-SCDMA将为本土通信设备商带来极大的机遇,市场的蛋糕肯定超出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有研究报告估计TD-SCDMA未来的投资序列为220、523、497、472亿元。一旦3G建设更大规模展开,国内上市公司将受益巨大,如果能够走出国门,那将意味着更加巨大的投资机会。
根据各方面了解,2007年TD投资大规模上调,表示了国家对TD的坚决支持态度,同时隐含了国家希望能在2008年初发放3张3G牌照的意图。据了解,此次TD投资将由中国移动集团层面采购,北京、上海、青岛、保定、广州、深圳、秦皇岛、天津以及沈阳十个城市除将完全按照商用的标准来建设。
根据发改委的姿态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国家对TD标准的强力支持态度非常坚决,这对TD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二是根据发改委坚决要求在10月份完成建设的态度,说明国家还是想完全履行08年奥运会3G服务的承诺,有可能在2008年初同时发放3张3G牌照。
竞争格局成新焦点
在3G发牌的前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网通副总经理朱立军表示:2006年电信运营业新增业务收入和利润中,中国移动占了70%以上。竞争格局进一步失衡。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各项设备利用率仅达到50%-78%,光纤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因此他建议加快对运营商进行重组。
事实上,由于移动替代固网之势日益加强,中电信、中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正为此苦恼不已。
以中电信发布的2006年度财报为例,截至去年底,若计入初装费收入,中电信全年净利润为271.42亿元,同比下跌2.8%,这一数字与中移动2006年660亿元的净利润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中电信的固话业务也在进一步萎缩。2006年,中电信本地电话业务收入为780.74亿元,比上一年减少3.5%,占总经营收入44.6%;长途电话使用费收入降2.5%至286.57亿元,占总经营收入16.4%。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称,这是因为手机资费持续下降,使得对固网话务量分流进一步加剧。据悉,从今年2月开始,北京、广东的移动、联通已相继推出单向收费举措,信产部日前更称今年将使手机国内漫游资费下调,而这些均将直接对固网运营商带来负面影响。
为降低自身成本,中电信、中网通已在今年2月签署了一份“互不进入”协议,中电信在北方、中网通在南方今后将减少投资并停止业务开展。中电信去年还大幅压缩了小灵通的投资,使其2006年度资本开支仅为490.85亿元,同比下降8.9%。
目前,中电信、中网通正期盼通过3G发牌及相关的电信业重组,以让自身进入移动领域,摆脱现在的经营“尴尬”;国务院国资委的一则研究文件则在无意中传递了电信的“心声”。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研究文件表示,电信业重组要以平衡促进竞争、发展国产3G技术及为国有资产保值为目标;其中,最获支持的建议是联通分拆C网予中电信、并与中网通合作,抗衡中移动。文件认为,此举能形成势力相当的三大运营商。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中电信一直有意洽购联通C网,但联通内部对此未有鲜明态度。毕竟,分拆不仅是涉及资产、网络那么简单,还关系到人事权、管理权等更复杂的东西。分拆、重组也直接涉及三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政府愿不愿意埋单、如何埋单,都是个“大问题”。

“市场上关于3G和电信重组的消息不断,不排除是管理层在试探市场反应的可能性。”银河证券分析师表示,为了找到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3G电信运营格局,通过不同的试探与反馈来修正自己的判断不失为政府的一个明智之举。
分析机构已预测交易方式
目前,关于电信行业重组的消息纷繁复杂,难辨真伪。不过,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国资委将于今年发放3G牌照之前重组电信企业,而中国联通拆分CDMA和GSM业务营销平台,以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签订互不侵犯的合作协议等都是电信业重组的先兆。
摩根大通发布市场报告称,内地电信业的重组最快会在今年第一季度发生,并预计中国联通将会被分拆,中国电信将会以现金方式收购中国联通CDMA资产,估值达到25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联通将会向中国网通发行122亿股新股,中国网通将持有中国联通经过扩大后的股本49%股权。为了中国联通股东能够接受合并方案,摩根大通预计中国网通将会获得一张3G牌照。此前这一重组版本已经被多次披露过。
美林分析并乐观预测“中电信将比市场预期更迅速地在3G业务有良好表现”,美林同时指出,投资者较为关注中电信需要支付多少向联通收购资产,及对每股盈利起多少摊薄作用。瑞银则估计若中电信及网通向联通收购资产,推算每股作价为现金12港元水平,不排除部分收购价会以股份方式支付,但投资者很快会明白到合并存在的问题,将出现摊薄效应。由于此类报告都是在该行研究人员与运营商高层会面后写出,因为被认为反映了运营商的“心声”。瑞银也发表看法,称市场预期中电信将收购联通的CDMA网络,而网通则与联通的GSM合并,但投资者很快会明白到合并存在的问题,将出现摊薄效应。据悉,上述投行都是与中电信管理层会面后发表的看法,疑为传递中国电信的“心声”。此前内地电信业几乎所有重组传闻都是由这些香港投行最早传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闻至今也都还未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电信业重组传言一直不断,六变三、四变二等各种说法“风起云涌”,尤以各投行的预测最多,不过,猜测变幻至今,仍未见谜底揭开,而当事方则无一例外地沉默或称未获通知。易观国际电信业分析师周屹如此解读:“作为上市公司的CEO或高层,不会在确切的政策没有出台之前,披露某些消息。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政策到达得比较晚,他们现在并不知情,或者是一切都没有确定,那么他们现在说的其实都是没有错的。”
联通分拆和运营商重组,已是市场上徘徊了两年多的老话题,最早的推动力来自国资委。
早在2004年,业界就已在酝酿各种版本的运营商整合重组传言。当时,固话业务被移动替代这一全球趋势在中国日趋明显,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两大固话商不断丢失市场份额,联通受累于C网包袱也欲振乏力;而中移动一枝独秀,市场份额和利润节节上升。至2004年底,国资委主导的联通分拆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今日的联通已与两年前大为不同,倘若分拆,阻力更大。中金公司一位分析师指出,近来联通财务结构不断改善,负债率在下降;两税合一后,联通的所得税率将由33%下调至25%,这会进一步改善联通的现金流,“这些利好只会加大分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