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氛围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其内容和任务,本文尝试从教师角度对新课程师生关系的建立作几点探讨,以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有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师教生学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建立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敢于说话,乐于实践,参与学习,体味成功乐趣。师生之间只有建立新型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建立这种关系,本人初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所谓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老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做起。不管学生成绩优劣,他们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当学生取得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一般害怕老师批评,特别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批评。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该奖励的奖励,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学生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学生面前批评。批评学生,点明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指出错误危害即可。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心灵未达到溝通,心理的距离就会增大,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教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四,教风民主、平易近人。教师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学生。
2.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将他们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
3.建立师生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主张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与以往相比,学生在教育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接受者,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正如《面向21世纪的教育》所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作为的学生要尊重教师,同时教师要引导和爱护学生,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准。为此,“教”必须针对“学”,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4.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他的老师,德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因此教师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这样就会不自觉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以精湛的业务吸引学生。要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充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的教育思想,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从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盛连喜.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中小学教育[J].2003.4.
[3] 徐继村. 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教育研究[J].2005.1.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有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师教生学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建立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敢于说话,乐于实践,参与学习,体味成功乐趣。师生之间只有建立新型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建立这种关系,本人初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所谓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老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做起。不管学生成绩优劣,他们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当学生取得成绩或有所进步时,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一般害怕老师批评,特别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批评。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该奖励的奖励,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学生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学生面前批评。批评学生,点明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指出错误危害即可。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心灵未达到溝通,心理的距离就会增大,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教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四,教风民主、平易近人。教师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学生。
2.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将他们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
3.建立师生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主张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与以往相比,学生在教育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接受者,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正如《面向21世纪的教育》所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作为的学生要尊重教师,同时教师要引导和爱护学生,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准。为此,“教”必须针对“学”,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4.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他的老师,德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因此教师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这样就会不自觉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以精湛的业务吸引学生。要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充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的教育思想,用生动活泼,知识渊博,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来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从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盛连喜.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中小学教育[J].2003.4.
[3] 徐继村. 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教育研究[J].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