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ewong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多应用到各学科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教学成果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11-02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育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设的34个重大课题之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答疑解难,还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低位。由于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音、形脱节,多音多义字很多,低年级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可不小。而且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也非常枯燥。小学低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汉字中有很多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比如父母亲友的称呼和姓名,动植物的名称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汉字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环境等以音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的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植物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植物。在给动植物找名字的游戏中,用一个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植物,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的字音。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积累了新的词汇。
  2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内容很多,而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对于当时我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终于站立起来,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的兴奋心情,没有亲身的体会,无法真正感受。因此,笔者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集视频、图片、声音等为一体的课件,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的盛况视频,给学生观看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欢天喜地、笑脸盈盈的情景,以及各族人民、各行各业人民走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那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了学生,与历史的阻隔感也没有了。他们仿佛置身于1949年开国大典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此时此刻,课堂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此时,笔者再来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回答得积极而又准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化解了。
  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桂林山水在作者的描绘下确实是优美宜人,文中的插图也很形象。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把文字和文中的插图建立起好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惊涛澎湃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烟波浩渺的漓江水,通过视频来进行对比,学生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能够很好地感受漓江的特点。笔者又播放珠穆朗玛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与桂林的山来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来感受桂林的山的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形象思维得到发展,课文的重难点也变得简单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时间久远、时空限制等原因,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准备了详细的关于詹天佑的情况介绍以及当时旧中国的内忧外患的资料,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和爱国的,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再如教学《卫星比武》一课时,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要求学生掌握侦察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营救卫星等几种人造卫星的外形特点和用途。由于这些高科技知识学生平时很难接受到,笔者课前上网查阅、搜集大量国内外关于人造卫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且建立了一个资料库,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爱科学的教育,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4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是大部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作文教学对于广大教师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话是现在的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烦恼。当前家长普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又使学校给学生加了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异常紧张,几乎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异常单调,生活储备不足,没有可积累的素材,写出的作品自然就会干瘪失实、没有生活气息。
  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这些现存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感知的过程。人类大脑储存的很多信息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到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播放多媒体课件既能展示多种事物的图像,又能展示各种声音和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中不能看到的各种事物。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而且网络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含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它是小学生观察社会的窗口,也是完成生活储备、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捷径。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交际语言能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要达到的标准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现在很多的学生说话时经常带有不文明的词汇,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很是娇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如果自己在生活中对别人使用了不礼貌的话语,所产生的恶劣影响,让学生真正懂得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使学生思維的发展与教师原定教学目标相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其他文献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要做,而且要做好。”——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科技管理部主任宗弘元严谨、严细、严格,接触过宗弘元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这些词描述他。26年前,宗
业务竞赛融"学、练、赛"为一体,全面推进一线队伍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经过近3个月的激烈角逐,集团公司2013年业务竞赛于10月22日顺利结束。本
知识分子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党的政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文从邓小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发,阐述、论述了邓小平的知识分子政策,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逐步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从
为了满足区域配网电磁暂态仿真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线路原理对弱连接网络进行分割,实现解耦并行计算的方法.本方法首先利用长线路解耦原理搭建仿真模型,对仿真电网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课本上的知识只是语言符号,它是由单调、抽象的文字或图片组成,缺乏生动形象的元素,导致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课堂,为教学现代化提供新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视野,解决教学
高速铁路桥梁一般都会采用静定结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系统中的支座系统是由于与道床、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造比较复杂。根据高速铁路支座系统的要求,本文从我国铁路桥梁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飓风,刮遍中华大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带来极大的冲击。课程改革为生物教学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这必然要求生物学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今非昔比,陈旧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改革,满堂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随着生命化课堂的逐步推广和进一步深入,从学生自身找到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在初中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