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义市红花岗区林业局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结合森林永续利用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区域内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关键词:现代林业;乡村旅游;发展
1.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黔北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品牌,仁怀苗山人家、汇川区董公寺、绥阳温泉风情小镇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加快境内乌江峡谷风光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千里乌江画廊”精品旅游区。着力建设“飞龙湖”、“乌江大峡谷”等一批湖泊、岛屿和峡谷观光旅游产品。辖区内有遵义会议会址、"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等、沙滩文化、赤水丙安古镇等文化遗产;有绥阳水晶温泉、仁怀盐津河温泉度假区、云门屯休闲度假区、枫香温泉度假区、三岔河度假区等休闲胜地;有茅台酒工业旅游示范点、董公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有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有"小峨眉"之称的金鼎山寺、湘山寺、回龙寺。有中国国酒之乡、名茶之乡、辣椒之乡、竹子之乡、野木瓜之乡、诗歌之乡、小说之乡等特色县(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升级版。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点达到29个,乡村旅馆1343家,宾馆酒店76家,床位数6.36万张, 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9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全市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快捷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国家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助推下,自助自驾旅游模式成为游客出行的首选模式。入境游客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开通遵义至香港、至韩国、至泰国等国际航线,在香港和韩国举办遵义旅游宣传推介会,提升遵义旅游国际市场知晓率。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香港、台湾、法国、韩国等国家入境游客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2万美元。
2.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整体布局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环境状况、集镇及乡村绿化美化等美中不足;二是经营户对树立整体形象的意识不强,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组合,特色不鲜明、没有和谐统一的新农村形象;三是林业和旅游的关系还不够密切,游客参与性项目较少;森林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四是旅游产品转化率不高,附加值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五是在经营理念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六是主动宣传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回头客”和口碑传播,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七是资金匮乏,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对外宣传力度小,一些景区处于“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3.发展现代林业,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1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推进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森林健康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威胁我市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病虫害、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粗放管理,气候干旱。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推进我市森林资源林分结构调整、退化林地恢复、森林生态修复、森林生态景观改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健康经营、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火险管理、景观游憩设施建设、绿色文化和森林健康宣传等措施,加快了森林自然演替进程,发挥了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达到植物群落本土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优美的生活环境,推进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3.2加快通道及重点村寨绿化建设,提升绿化品位、增强景区景观效果
我市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臟、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了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应加强景区通道、旅游村寨及重点景区绿化建设,对城市主要出入口进行彩化、美化、园林化工作,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在旅游线路两旁、景区道路、山门、广场等地方,全面实行乔、灌、草、花(草本)立体化配置。结合地形、地貌、林相等自然因素,加强森林景观改造工作,在针叶林较多的地方,种植紫玉兰、茶花、香樟、桂花等阔叶树;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种植银杏、栾树、紫薇、杜英等高大乔木;增强景区景观效果,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3加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丰富乡村旅游文化
发展特色林果是事关农民增收、造福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战略任务。当前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点、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新亮点、新农村建设最现实的着力点。湄潭翠芽茶、风岗富硒茶、正安野木瓜、遵义核桃、红花岗葡萄、汇川杨梅等特色林果产品,已经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了声誉。今后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林果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特色林果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把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3.4创新森林游憩规划,丰富森林游乐项目,积极推进“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游
创新游憩方式,立体开发森林生态资源,以“超级大氧吧”的理念,依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分布特点,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紧紧围绕“欢乐休闲”的主题,形成“林地旅游产品开发”,“林中旅游产品开发”,“ 空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立体式结构,从而构建游乐性、参与性、浪漫性较强的主题丛林生活旅游产品体验体系。 “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是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开发森林负离子浴,空气负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还有治疗保健功能。森林环境中负离子含量较高,应开辟专门的森林负离子呼吸区,融入一定的养生保健内涵,以“欢乐森林、天下氧吧”為理念,实现“丛林生活、康体养生”功能。我市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游乐项目,大有可为。
3.5充分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
全市14个县(区)市均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戡界确权面积2137万亩,森林资源资产总值超过120亿元。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保障林木所有权人和林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条件下,按照合法、自愿、公开和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余庆县通过森林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森林资源交易的登记、流转、抵押、贷款等工作,通过担保公司向农民和私营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中介服务等,切实为该县中、小企业及种养植大户和农民解决在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仅2015年办理林权抵押担保业务9笔,担保金额658万元。切实解决了资金周转难,林农能方便、简单、快捷地将“活树”变成“活钱”,林农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及乡村旅游业,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的融资渠道。
摘要: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结合森林永续利用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区域内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关键词:现代林业;乡村旅游;发展
1.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黔北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品牌,仁怀苗山人家、汇川区董公寺、绥阳温泉风情小镇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加快境内乌江峡谷风光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千里乌江画廊”精品旅游区。着力建设“飞龙湖”、“乌江大峡谷”等一批湖泊、岛屿和峡谷观光旅游产品。辖区内有遵义会议会址、"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等、沙滩文化、赤水丙安古镇等文化遗产;有绥阳水晶温泉、仁怀盐津河温泉度假区、云门屯休闲度假区、枫香温泉度假区、三岔河度假区等休闲胜地;有茅台酒工业旅游示范点、董公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有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有"小峨眉"之称的金鼎山寺、湘山寺、回龙寺。有中国国酒之乡、名茶之乡、辣椒之乡、竹子之乡、野木瓜之乡、诗歌之乡、小说之乡等特色县(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升级版。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点达到29个,乡村旅馆1343家,宾馆酒店76家,床位数6.36万张, 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9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全市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快捷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国家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助推下,自助自驾旅游模式成为游客出行的首选模式。入境游客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开通遵义至香港、至韩国、至泰国等国际航线,在香港和韩国举办遵义旅游宣传推介会,提升遵义旅游国际市场知晓率。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香港、台湾、法国、韩国等国家入境游客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2万美元。
2.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整体布局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环境状况、集镇及乡村绿化美化等美中不足;二是经营户对树立整体形象的意识不强,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组合,特色不鲜明、没有和谐统一的新农村形象;三是林业和旅游的关系还不够密切,游客参与性项目较少;森林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四是旅游产品转化率不高,附加值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五是在经营理念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六是主动宣传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回头客”和口碑传播,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七是资金匮乏,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对外宣传力度小,一些景区处于“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3.发展现代林业,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1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推进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森林健康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威胁我市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病虫害、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粗放管理,气候干旱。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推进我市森林资源林分结构调整、退化林地恢复、森林生态修复、森林生态景观改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健康经营、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火险管理、景观游憩设施建设、绿色文化和森林健康宣传等措施,加快了森林自然演替进程,发挥了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达到植物群落本土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优美的生活环境,推进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3.2加快通道及重点村寨绿化建设,提升绿化品位、增强景区景观效果
我市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臟、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了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应加强景区通道、旅游村寨及重点景区绿化建设,对城市主要出入口进行彩化、美化、园林化工作,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在旅游线路两旁、景区道路、山门、广场等地方,全面实行乔、灌、草、花(草本)立体化配置。结合地形、地貌、林相等自然因素,加强森林景观改造工作,在针叶林较多的地方,种植紫玉兰、茶花、香樟、桂花等阔叶树;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种植银杏、栾树、紫薇、杜英等高大乔木;增强景区景观效果,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3加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丰富乡村旅游文化
发展特色林果是事关农民增收、造福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战略任务。当前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点、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新亮点、新农村建设最现实的着力点。湄潭翠芽茶、风岗富硒茶、正安野木瓜、遵义核桃、红花岗葡萄、汇川杨梅等特色林果产品,已经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了声誉。今后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林果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特色林果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把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3.4创新森林游憩规划,丰富森林游乐项目,积极推进“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游
创新游憩方式,立体开发森林生态资源,以“超级大氧吧”的理念,依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分布特点,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紧紧围绕“欢乐休闲”的主题,形成“林地旅游产品开发”,“林中旅游产品开发”,“ 空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立体式结构,从而构建游乐性、参与性、浪漫性较强的主题丛林生活旅游产品体验体系。 “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是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开发森林负离子浴,空气负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还有治疗保健功能。森林环境中负离子含量较高,应开辟专门的森林负离子呼吸区,融入一定的养生保健内涵,以“欢乐森林、天下氧吧”為理念,实现“丛林生活、康体养生”功能。我市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游乐项目,大有可为。
3.5充分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
全市14个县(区)市均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戡界确权面积2137万亩,森林资源资产总值超过120亿元。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保障林木所有权人和林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条件下,按照合法、自愿、公开和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余庆县通过森林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森林资源交易的登记、流转、抵押、贷款等工作,通过担保公司向农民和私营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中介服务等,切实为该县中、小企业及种养植大户和农民解决在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仅2015年办理林权抵押担保业务9笔,担保金额658万元。切实解决了资金周转难,林农能方便、简单、快捷地将“活树”变成“活钱”,林农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及乡村旅游业,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