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评析;黏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1.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2-0005-04
  一、引 言
  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1]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此后,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以及以货币主义为基础并由此发展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等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它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倡导具有古典经济学色彩的经济自由化,一时间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主流、正统经济学的地位上滑落下来。
  到了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学者认为,完全脱离政府干预的经济是运行不畅的,同时,他们注意到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用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刚性来解释失业的长期存在,并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也未能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2]而新古典综合派以及从微观视角分析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要么存在机械组合、难成有机整体的问题,要么存在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等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虽然将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并能够保持宏微观经济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但其片面地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模型的完整性,忽视了经验检验,存在脱离现实的现象且其政府干预完全无效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其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经验支持。
  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之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逐渐形成,以曼昆、菲尔普斯和费希尔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该学派研究者在深刻反省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认真对待各方的批评并吸纳他们的精华和正确观点,创造性地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其微观基础,逐步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该理论并没有简单地、完全地否定以往的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而是吸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体系。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结合两种经济理论中切合现实的一些假设观点上,提出了本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
  1. 市场非出清假设
  市场非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为重要的假设,该假设实际上来自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假设条件,其基本含义在于:如果经济出现需求冲击或攻击冲击后,工资和价格并不能够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即供求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市场将持续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而这其中又暗含着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假设,而在传统凯恩斯主义假设中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前者假设前提是工资和价格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的速度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后者却认为工资和价格是不具有弹性的,或者说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工资合同和长期劳动合同结束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工资需交错调整使得工资具有黏性,而由于菜单成本理论和价格交错调整理论导致了价格也具有黏性,而价格黏性成立又暗含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假设。由此可见,市场非出清假设中同时又递推出另外的两个方面的假设,且该假设又不同于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非出清假设。
  2. 利益最大化假设
  在吸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为弥补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微观基础的缺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学者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所有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同样提出了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实质上源于微观经济理论,同时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承认并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实际上表明了该理论已经承认宏观经济学必须具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且认可了这一基本假设,从而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不得不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一点上较传统的原凯恩斯主义有明显的发展和进步。   3. 理性预期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理性预期理论,该理论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影响,认为经济人是根据理性预期而作出经济决策的,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使得市场出清的供求均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理性预期为主要假设之一,实质上包含了3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其次,为了得出正确的预期,经济行为人在作出决策之前试图得到一切相关信息;最后,经济行为人在做出预期时随时会根据得到的信息不断调整其预期,因此,总体上从长期来看,经济行为人对未来的预期与未来的实际值是一致的。[3]事实上,该假设暗含着经济行为人能够获得完全信息这一假设,从而才能保证预期的正确性,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人总会有矫正原来信息不准确的时间,从而会准确地或趋向于能够预测到经济变量所应该的数值。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沿用了这一假设,并将其与其他两个假设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其自身的经济理论观点。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上述基本假设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推导与数理分析,主要持有以下观点:①否定了古典学派的“二分法”①,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换言之,货币是非中性的,而货币的非中性缘于价格是黏性的,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并不具有完全弹性,当货币等名义变量发生变动时,根据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它不仅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且会导致产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二分法”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失效的。②经济中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该观点早已被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就基于外因并从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原因,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认为实际经济周期的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用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他们认为更准确地确定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解释短期中工资和价格行为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造成了经济偏离了自然率水平。如果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来解释,那么就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黏性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并不是呈垂直的状态。因此,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周期性波动。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对经济的短期波动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③在政策涵义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是:第一,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干预宏观经济,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使非均衡的经济状态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第二,政府应该采取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稳定化政策。[4]事实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与传统凯恩斯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强调政府应该“作为”,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从而达到减缓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该理论与古典学派所主张的政府“不作为”的经济自由化是完全相反的。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现实的一个微观解释:名义价格黏性模型
  在解释价格黏性这一基本假设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改变经济中的价格就要使用经济资源,然而厂商只有在价格变动的利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他们才会改变价格。这种解释产生的问题是,改变价格的成本很小,但是经济波动大约占GDP的几个百分点,可能变动价格的利益几乎要大于由此产生的成本,而且这种解释本身也比较宏观,显得不够具体,缺乏较强的可信度。随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前沿理论中,能够从微观的角度比较可靠地解释这种现实的理论模型也出现了,其中,以曼昆的名义价格黏性模型最为典型。名义价格黏性模型要回答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中的各个厂商面临名义货币变动时,为什么依然会保持各自名义价格不变?我们在这里列出该模型的简化分析过程。
  假设一个经济中的生产领域包括众多的厂商,他们在各自的市场中都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将厂商i所面临的需求表示为:
  Yi=(■)■■ (1)
  其中,Pi是厂商i制定的价格,P是总体价格水平,M一般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而ε(ε>1)是需求价格弹性。假设生产中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劳动边际产量为a,名义工资为W。作为垄断者的厂商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给产品定价。因此,边际成本为W/a,那么根据垄断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即为MR=MC其中MR=P(1-1/ε),得出厂商的定价为:
  Pi=(■)■ (2) 而厂商的名义利润为:
  (Pi-■)Yi (3)
  如果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假设增加1%时,则名义价格和工资均为上升1%,即方程(2)中的左右两边均上升1%;因为M、P和所有的Pi均上升了1%,方程(1)中的实际需求保持不变。由方程(3)知,名义利润上升了1%,但由于总体价格水平P已经上涨,所以实际利润是不变的。现在假设各个厂商如果提高价格Pi,就必须承担菜单成本支出费用k,因此,厂商就将面临维持其当前较低价格的损失与将价格提高2%时潜在利润增长之间的取舍。以图1来说明,纵轴上以最优产出的百分比来度量,横轴表示价格偏离最优价格的百分比,曲线1表示一个中等程度垄断的厂商的利润损失。假定厂商的当前价格低于最优水平的价格1%,则厂商放弃了相当于产出0.25%的潜在利润,如果菜单成本k大于这个损失,厂商就不会改变价格,其他厂商面临同样的是同样的选择,所以也不会改变价格。由此造成的净效应就是所有名义价格保持不变,总体价格水平P仍然固定,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会随着实际货币供给上升。由方程(1),实际货币供给M/P与产出会上升2%。[3]
  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从微观厂商的视角,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各个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少量的菜单成本就很可能大于潜在利润的变动,解释了经济中当货币价格变动时,名义价格保持不变的原因。该模型从现实出发,给宏观假设提供了严密的微观证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构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薄弱环节;语文学习和作文训练应该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临摹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认真积累的习惯,写好每一篇习作的习惯。而好的习惯是教与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键词】作文训练;语文学习习惯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train and language study habit of become  Llu Min  【Abstract】C
期刊
1.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然而大部分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较为淡薄,如何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设疑法教学     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主张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教学目标明
期刊
【摘要】加强历史概念教学;重视历史因果分析;重视对历史事件后相关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课文前言、引文和习题的分析。  【关键词】体会;加强;重视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 sea ten shells  Yan Dai- cheng  【Abstract】Strengthen history concept teaching;Value history cause
期刊
1.注重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我的妈妈》、《我想xx》、《一件小事》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
期刊
1.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削弱教学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导致网络学习效果被削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政治教学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偏差行为:  第一,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资源中迷失自己。  我们知道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转”的模式,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新教学观念应该是让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手段  Teacher at student independence function within study  Teng Zhi- hua  【Abstract】The teacher is in the classroom
期刊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能从中受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其“主人”的身份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
期刊
【摘要】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人才,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者需要对学校的人、财、物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但对人的管理是最重要的;要使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就要做到以身作则。教职工对管理者最敬重的是人品,最敬佩的是才能,最重要的是行动,也就是管理者的非凡影响力。  【关键词】管理目
期刊
摘 要 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国城镇化率增长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化率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促使政府官员追求GDP并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  关键词 城镇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时间序列模型;分税制  中图分类号 F8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