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分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踏入工程硕士教育行列的师范类高校怎样才能抢抓机遇,使自己走上为区域经济服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呢?本文主要以两年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为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搞好工程硕士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对我校今后大力开展专业学位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卓越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聊城大学被增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进入到工程硕士教育的队伍,我校虽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但工科起步较晚,学科基础较弱,以往我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学术型为主,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教育硕士,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所以我们要与同样扩充到工程硕士教育队伍里来的其他有师范背景的高校一样,需探索建立一套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以两年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确定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如何搞好工程硕士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对我校今后大力开展专业学位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学校层面要重视发展专业学位
   在旧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只有少数学校招收过极少的研究生。从1935年到1949年,仅有200多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0年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2年。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有较大的发展,是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1981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从此,我国正式开始施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现在的学位教育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都建立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之上,又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不同需要,具有特定的针对性,有一定的交叉,但各有侧重,不可替代;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不同。高等教育越成熟,两个体系的划分越明晰。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同志发表讲话,指出:“要调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积极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改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的局面,为各行各业培养一线专业人才”。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指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至今增长近9倍,结构调整面临突出问题;从近几年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看,去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比例不到20%,而且大都不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及时调整”。这是对全国研究生教育现状的精确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从教育部近两年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结构性调整工作已经展开。
   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3月,教育部决定开始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同时决定,自2010年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全部可以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安排,今后每年增加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全部用于专业学位,并从学术学位的招生名额中拿出5-10%用于专业学位招生,预计到2015年使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达到1:1。这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到了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工程硕士等38种,工程硕士是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设立的专业学位类型,截止2010年共有40个招生领域,314个培养单位,2009年非全日制年招生67489人,全日制招生21755人,合计89244人,在学超过21万多人,累计授予学位超过19万人。已发展成为专业学位中涉及领域最广、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种类。
   我校作为新踏入工程硕士教育行列的师范类高校怎样才能抢抓机遇,使自己走上为区域经济服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呢?本文认为学校层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和积极的态度,如果对于新设立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不管不问,任其发展,那么这一新的学位类型将会被边缘化,最终走上自生自灭的道路;其次要有对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思考,根据本校的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以及人才培养定位来确定工程硕士总的培养目标;第三要有如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学生遴选、教学管理、毕业标准、学籍管理、教师评聘、教师考核等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学院方面要确定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就要走向工程,从“象牙塔”走出来,在工程中培养工程师,这就是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指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的原则是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具体实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其中对硕士层次研究生(工程硕士)的定位是“设计开发工程师”。[2]
   卓越计划的设计型工程师人才(工程硕士)培养标准是: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具备设计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具体有: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概预算、运筹学、系统工程、工程管理含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含质量管理等);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哲学等);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5、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6、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7、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9、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10、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学院方面应先转变观念重视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参考卓越计划中硕士层次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各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1、注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教育、注重企业参与、强调国际化、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推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其次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等。2、既然我们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自然应该加强实践、实训、实习环节,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逐步减少理论研究方面的学习,加强以较新实际案例结合基础理论的教学,尽量做到在保证知识体系的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加大实习实践时间,即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精神“在水里学游泳”。3、目前我们以两年为培养周期,第一年是在校内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到企业实习和进行论文写作。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还没有真正从工科教育中走出来,凝练出适合专业学位教育的教案和教法。相信随着第一批学生的培养经验的获得,我们将来会进一步缩减理论课的授课时间,将节省的时间让给实习和论文写作,从而真正提高工程硕士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的总结能力等,这些方面提高了那么研究能力也就提高了。因此,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要再纠缠于理论,而要更加重视行动。
   四、结论
   在各类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坚持独特的培养理念是专业学位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真的信奉“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那么在特色与定位上就不仅是张扬学校和教师的特色与定位,更多地应考虑学生的特色与定位需求,所以要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确定适合我校的培养标准;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教学团队,即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同时要有计划地选送年轻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后再返回课堂。另外,我校应加大对新上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实训实习等费用。本文受到山东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标号SDYC11122)的支持,是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
   [2]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2011年1月.
其他文献
刚上高中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无论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都存在着很大不同。其原因在于:   1、环境因素: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面临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变化不能短时间适应。   2、心理不成熟:学生很多的发展因素,特别是自主性、演绎推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判断能力、理想、价值取向、较
期刊
现代教学设计就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程序”和“标准”的动态生成过程。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现代教学设计人手,转变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使先进的新课程理念与实践融为一体,才能为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就从现代教学设计的要素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文献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中的持续推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自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
期刊
摘 要:创业板高管辞职兑现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大大超过持股高管人员的心理预期,并且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缺失,每一个新上市品种的诞生都会被市场追捧并且被过度炒作,这与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本文在对中国创业板市场泡沫与高管辞职兑现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创业板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板;辞职兑现;发现价格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实地研究和访谈的方法,通过对鲁南Y村的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试图对该村的宗教信仰状况做一客观描述,并从正负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该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最后从该村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宗教信仰的管理工作仍是一个盲区。Y村是一个个案,但是却具有普遍性,因而对以Y村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Y村;宗教信仰;基本状况;功能     二十世
期刊
摘 要:军事素质是国防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校国防生军事素质的现状,军事素质的培养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并指出了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说明了在校国防生军事素质培养路径。   关键词:国防生;军事素质;军事培养     国防生的教育肩负着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而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后备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的人才必须走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岗位。因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体育项目的结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论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点及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就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网球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网球运动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多媒体;运用      1.引言  网球运动因高雅,充满挑战性和刺激性而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
期刊
在苏教版数学《必修2》第92页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这样定义的:点 到直线 A,B不同时为0)距离为 ,公式形式简单,容易识记,在解析几何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它的具体应用:
期刊
摘 要: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本文从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和安全奖惩三个方面,对提高安全意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奖惩;安全意识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全国各地屡次发生的安全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惨痛损失和血的教训。有多少生命因为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而丧失,有多少企业因为工人一次违规操作而破产,有多少家庭因为一次矿难而家破人亡……客观地说,无论在舆论
期刊
摘 要:随着对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学校教育只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表现为循循善诱;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集中表现为独立思考。只有正确处理诱与思、主体与引导的辩证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