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软宣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告诉你软宣是怎么Work的吧,因为这个行当着实养活了不少人。
  第一类人是品牌公关,他们负责媒体关系,基本任务就是让媒体喜欢品牌及其产品,并刊登很多文章和图片。这些人是软宣的发源者,也是软宣的创作者。中国时尚类媒体的大部分软宣都是这些公关部门的人写的,时尚杂志只不过是抄抄罢了。
  第二类是时尚类媒体,原来只有杂志,后来又来了周报和报纸,然后有了电视,最后登场的是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时尚频道。媒体对软宣的态度一直是扭曲的——又爱又恨,又要去拉又不愿意做,又要跟客户炫耀我做了多少数量的软宣,又要把软宣藏在最不起眼的位置怕读者举报。总而言之,媒体喜欢做软宣带来的钱,但是都认为做软宣不挣脸,所以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做软宣。如果按照每平方毫米的回报来算,软宣页面的回报是很高的,但是这些页面的内容也是媒体投入最少的,大部分软宣就是几个实习生剪贴一下品牌的新闻稿。这是第二类靠软宣吃饭的人。


  第三类人最苦逼。大品牌对软宣的重视以至于养活了一个行业叫作媒体检测公司,这些是独立的公司,不隶属于品牌或媒体。检测平面媒体的人人手一把小尺子,把纸媒上每一个擦脸油的瓶子和打底裤都量出平方毫米,每个品牌每个月都搞个排行榜,看谁家公关赚得的平方毫米更多。盯着电视的就掐时间,还有盯着网络的,什么网页什么位置都是可以评估价格的。现在又多了社交平台,什么微博、微信,要检测转发、评语和一个更加虚渺的英文字,叫Buzz。
  第四类和软宣有关的人只有在大奢侈品集团才有,就是一个集团的媒体传讯部门。这个部门一般是政策性部门,不涉及具体执行层面的事情。它的功能之一是评估每个媒体机构和产品的价值及可利用性。这个部门在远东都有人,一般都是总部的亲信。这个部门的任务是评估哪些媒体是值得合作的,建立一个单子,集团下面的品牌只能把广告投放给这个单子上的媒体。
  以上就是软宣经济,其目的就是你的眼球,你的钱包。
  我和《iLOOK》当然已是这个经济圈里的一个媒体分子,不做软宣是不行的。只是我们经常赔了夫人又折兵,鸡飞蛋打,软宣做了,没挣到钱不说,还惹了一身骚。最典型的例子是七八年前拍的一组大牌时装片。那躺枪正中胸膛,简直啦!
  故事是这样的。那时候我没自信,看见大品牌就下跪,觉得我唯一能和国际刊物竞争的就是拿大篇幅内容去换取外国大牌的青睐。这一次,我们是拿一组时装大片去换取一个外国大牌设计师给我们写的一篇文章,结果片子拍了,国际大咖文章却杳无音讯。我们小杂志社,一旦片子拍了肯定会登的,没能力拿着一组片子叫板。所以虽然原来置换的文章没到位,我们还是把服装大片给登出来了。
  谁想到这组Total Look 大片让我们躺了枪。答应我采访的品牌公关和集团内部另一个品牌的公关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因为我们这组大片为这位公关提供了大平方毫米的宣传,使得另外那个公关当月比较失色。但是这位公关出手一点不逊色,立刻状告集团媒体部门,说对方与《iLOOK》违规操作,这次片子肯定是出钱买版面的结果,不是公关的成绩。就这么着,我躺了枪,被该集团在关注杂志名单上除名。
  我去香港跟那个不太会说中文的集团媒体部门的远东头头求情,结果是早上飞到香港,奔到该香港小姐的办公室,看她磨指甲长达20分钟,之后抬起头来说,我觉得你们就是一本软宣杂志。然后她就把我送出门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调整一下对软宣的态度了。
  媒体对软宣的态度总像一个被男朋友要求做爱的文艺女青年,嘴上说No,肢体说Yes。我真的厌烦这种扭捏的态度,觉得软宣应该是消费类杂志里面最好的文字和图片。客户可以提供各种资源支持编辑写软宣,比如,参观档案馆、作坊,访问设计师、高管等便利条件。


  软宣只要不是违心的,绝对可以做得很好看。问题是大部分媒体只是冲着钱去做软宣,不是冲着内容。这是媒体的毛病,自己把自己当妓女,总想卖个高价。这个意识真的很落后。
  今年春天,我在杂志里给自己开了这个栏目,决定好好写写我喜欢的品牌。你可以说这个专栏不是软宣,因为没有出售;你也可以说是软宣,因为我只写和《iLOOK 》有合作的品牌。我的理由是有合作的品牌可以提供很多资料和机会,让我能写得更好。第一篇写的是TOD’S的 Alessandra Facchinetti 和她的2014年春夏系列,第二篇是跟随伯爵去瑞士老山里面开了眼,第三篇是写的Jane Birkin,而上个月的爱马仕少东家专访,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奢侈品大牌所坚持的简约的审美、手工的质量以及超前的管理模式。我相信你读之前一定会以为我写了篇大软宣,但里面的干货绝对是营养丰富的。
  结果微信上,大家传得挺来劲。


  所以我的结论是:软宣只要不违心可以大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看。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又当婊子又立牌坊,干脆当个快乐的小寡妇,没啥了不起的。
其他文献
2014年秋冬系列的Helmut Lang传承了过往的简约风格,廓形依旧流畅简单没有过多细节,多层马海毛针织衫也许是设计师的一个新尝试,多层的针织面料叠加看起来轻盈松软,完全没有秋冬的厚重感,是整个系列中最具女性柔美气质的一身Look。系列中的其他款式都较为中性、剪裁干净利落,秀的第一排坐满了美国各大百货公司的买手们,听说上一季的销售额不错。设计师组合Michael Colovos and Nic
期刊
今年是Donna Karan30周年纪念,2014年秋冬的秀场设在了纽约的华尔街上。走进秀场,你能看到“金刚狼”Hugh Jackman、Rita Ora、Tom Cruise的前妻Katie Holmes。大银幕上播放的是新一季的灵感舞蹈,整个场子非常震撼。20世纪80年代,Donna Karan发布了著名的“七件装”:一件紧身衣、一条裙子、一条裤子、一件羊毛开衫、一件外套、一件皮草以及一款晚礼
期刊
2014年秋冬的Philosophy系列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性感女人形象。设计师Natalie Ratabesi这一季对线条切割的偏爱体现在一些外套与裙装的廓形上,干净利落的黑白色块表达简约的设计理念, Natalie Ratabesi运用流苏和叠加的方式融合不规则设计,飘动的黑色雪纺出现透视效果,立刻具有了浪漫知性的美感。裸粉色系使整体风格中多了一些甜美,比如,一件几乎透明的针织毛衫搭配装
期刊
2014年秋冬的Oscar de la Renta强调女性的干练、自信。大量运用皮草、毛呢和皮革面料突出女性侵略性的强势魅力。色彩相对来说比较浓重,宝蓝色与暗红色穿插在整体的深色之中,还有一些柔美明快的女性色彩做点缀。开场那件灰色细条纹剪裁合身的套装,搭配奢华皮草,展现职业女性自信优雅的作风。皮革材质的阔腿裤也并不常见,搭配蓝白黑色皮草小外套,给人的感觉却是休闲而又清新的。晚装的高潮部分,从串珠流
期刊
赵洋的工作室在距北京四五十公里外的郊区,一大家人住在里面,一亩地的院子,一个大鱼池,各种果树蔬菜,一群乌鸡,一群元宝鸡,无数鸽子,两只乌龟和一条狗。  赵洋大学学平面设计,摄影最初是玩儿,结果给玩儿成专业了,后来喜欢皮具,如今也快玩成专业皮匠了。  赵洋在给我们展示皮具工具的时候,他两岁的儿子在旁边显得很激动,所有的工具都要拿起来玩玩。在对待手艺这件事上,赵洋更沉得住气。他说:“做手艺,他这一代就
期刊
设计师 Narciso Rodriguez的设计之所以让人爱不释手,就是因为那些令人感动的小细节和设计师的完美品位,要知道做到既简单但又不枯燥是不容易的。Narciso Rodriguez 2014年秋冬依然将重点放在低调实用上,但是增加了艺术感,比如,裸色外套的翻领拼接,平衡了整体造型的层次感,里衬被如此巧妙的重视起来让人无法不为之疯狂。肩部的剪裁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女人的优雅或强势,比如,开场那件
期刊
设计师Olivier Theyskens为Theory设计的2014年秋冬系列想要表达一种内敛的精致感,这从剪裁、衬衫的面料和廓形中你都可以体会到。那件经典的白衬衫被反复运用于系列中,但是被重新诠释,将下摆延伸至腿部,采用不对称设计,露出女性性感的长腿。这种方法同样被运用在西装、马甲和风衣上,这些单品搭配在一起立刻就呈现出奇妙的轮廓。Olivier Theyskens将这一季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整洁、
期刊
2014年秋冬的Ohne Titel依然强调独立坚强的现代女性,设计师Alexa Adams和Flora Gill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科技元素,每一年都使得品牌特色焕然一新,这一季在面料方面做了更多探寻,将氯丁橡胶、鹿皮、杂色针织和光泽的黑色羊剪绒融入拉链式机车夹克、马甲与外套中,它们极有可能成为寒冷天气里女士们的必备品。从剪裁和轮廓中也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人体分割线的不断探究,强调女性的肩部使之看上去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患有听力障碍或是失去双亲,和普通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少了许多阳光和欢乐。  舞蹈艺术家刘岩在身体上也有缺陷,因为一场意外,她从3米多的高台坠落,下肢失去行动能力,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尽管下肢无法行动,但她仍坚持以手为舞,为观众带来美的演出。也正因此,她更加理解艺术对逆境中的人的影响力。无论是对于先天就有生理缺陷,还是后天失去双亲的孩子们,艺术都将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心灵力量。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