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立足区情,因势利导,一直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积极探索一条有利于公平、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认可的均衡发展之路。
一、加快学校建设,让集团办学奠高位均衡之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制约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泰山区坚持“四个优先”政策,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大力实施学校建设朝阳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名校加弱校”“名校加民校”模式,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泰山区周边学校发展为例:南部泰安南关中学,从创建之初的1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到目前的40个教學班,2500余名学生,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突破;东部泰山岳麓小学原本是一所厂办学校,每个年级1个班,学生不足100人,新校建成后,班级扩充到6个,新增学位200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也都达到了较高标准。
全区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作为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实、抓牢、抓好。投入9.5亿元,先后完成了38所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5165万元,改造提升街道镇薄弱学校18所。2016年,兴隆学校建设、灌庄小学迁建、凤台中学扩建、文化路小学四所学校新建项目被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与此同时,2013-2015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分别高出2.2%、4.6%、23.61%,教师人均月工资分别为3880元、4714元、6966元。
“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破解这一难题,泰山区打破传统模式,实现集团化合作办学。全区成立6个教育集团,由一所优质学校引领多所薄弱学校,每个教育集团辐射1~3个区域,进一步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力促均衡发展。集团内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荣辱共担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专家报告会、教育讲师团报告会、校际工作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缓解招生压力,泰山区教育局出台有效措施,深化泰安六中教育集团、东岳中学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上高中学、省庄一中及泰安六中博阳中学纳入泰安六中教育集团,将凤台中学、泰前中学纳入东岳中学教育集团。其中,泰安六中博阳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初中学校,由泰安六中选派执行校长、副校长及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博阳中学作为政府办学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集团向实体化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壮大了优质学校队伍,提高了学生在优质学校的入读比例。
二、优化区域师资,多措并举寻高位均衡之根
泰山区审时度势,不但在学校之“形”——学校建设上下功夫,更在学校之神——师资力量上善筹谋,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神兼备”。
1.建立梯级培养机制,让教师成长“靓”起来
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实施青年教师“n 1”培养和提升工程、“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青年教师成才,引领卓越教师发展,带动骨干团队提升,弘扬先锋模范精神。在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中,青年教师“n 1”培养和提升工程,即n个专家引领1个青年教师,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团队38个,培养青年教师400余名;“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即遴选101名优秀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聘请36位教育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举办讲座51场,引领卓越教师发展。
梯级培养机制的建立,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风貌。“n 1”培养,引发了青年教师的诸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卓越教师牵手农村教师”“李慧静名师工作室和曹秀玲名师工作室进乡村课堂”活动,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闪亮“名片”,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新交流(任职)制度,让教师队伍“转”起来
泰山区按照“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政策引导、城乡互动,有序交流、合理流动”的原则,制订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教师交流制度,让城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定期、定量”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进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泰山区规定城区无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
如今,全区创新建立了区直、街道镇、学校统一协调任职和挂职机制,实现了区直学校校长到街道镇交流,学校干部、教师到局机关挂职锻炼,为街道镇带去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更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更新颖的教育思路,让学校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得到了成长。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19人通过公开选拔流转进入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岗位。
3.建设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让教师教学“活”起来
泰山区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投入5600余万元,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校校通”“班班通”的实现,教育云平台的利用,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方便了城乡教师的日常教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开启区域数字化校园和云端教育新时代,让教育均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呈现。如今,全区有25所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全自动录播教室,有5所学校建有电子书包教室,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远程互动教学不再是梦想。另外,还有10所学校建成了“空中课堂”,这使师生可以在线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互动,使城乡学生同步共享智慧课堂。
三、文化多元多彩,学生幸福践高位均衡之本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让优质教育惠及所有的适龄儿童,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泰山区坚守的教育均衡发展底线。
1.聚焦幸福教育,打造现代教育品牌
注重具有泰山区特色、地域特点、学校特质的“幸福教育”品牌的建设。如泰安六中不断彰显“竭智尽能,育毓俊秀”的教风,发扬“克自振拔,群相琢磨”的学风,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准备;东岳中学汇五岳独尊之灵气,建一流师资,创一流环境,出一流質量,育一流人才,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泰山实验中学坚持办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通过“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成就最好的自己,等等。
2.聚焦立德树人,创新现代教育模式
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成立中小学校四大德育工作片区。围绕幸福德育工作目标,推行“1345”班教导会运行机制和操作模式,即以“一个”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为保障,以“三会”为形式,以“四原则”为根本,以“五个操作步骤”为抓手,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6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礼、成长礼、青春礼和成人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财源街道仓库路学校开展校园“争星进阶”活动,定期评选“金星少年”“银星少年”“铜星少年”,制订争先进位标准,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泰前街道办事处岱道庵小学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书机制”;上高中心小学开展“粽情端午,欢乐共享”活动,在粽叶飘香中,重温祖国传统文化;省庄镇第一中学凸显“法治特色”,注重实践内化,积极创建法制特色学校,等等。
3.聚焦课程文化,丰富现代教育内涵
泰山区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逐步推广体育、艺术教育等弹性课时制度;以山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区为依托,创建了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近年来,在省、市足球比赛中,泰山区中小学足球队连获佳绩,如凤台小学曾获山东省“体彩杯”足球联赛亚军。
同时,各学校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全方位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立了自主选课日,引导学生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素质提升。如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先后开发“天天悦读、情意浓浓话佳节、这样走过每一天、快乐剪纸”4大类30多种特色课程,并开设走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小博士、快乐竹竿舞、跃动的篮球、飞舞的毽子、花样轮滑、五彩脸谱等30多门菜单式课程;上高中心小学的“蔬菜伴我成长”系列课程,让学生于精心耕耘的菜园中,细细体味万物生长的过程,该课程曾获山东省校本课程一等奖;徐家楼街道办事处泮河中学开设的射箭课程,让学生了解了射箭文化,磨砺了其意志品质,等等。多样化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总之,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只是硬件的均衡,更是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的均衡。泰山区将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和“独一无二”的中小学教育。
一、加快学校建设,让集团办学奠高位均衡之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制约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泰山区坚持“四个优先”政策,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大力实施学校建设朝阳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名校加弱校”“名校加民校”模式,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泰山区周边学校发展为例:南部泰安南关中学,从创建之初的1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到目前的40个教學班,2500余名学生,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突破;东部泰山岳麓小学原本是一所厂办学校,每个年级1个班,学生不足100人,新校建成后,班级扩充到6个,新增学位200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也都达到了较高标准。
全区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作为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实、抓牢、抓好。投入9.5亿元,先后完成了38所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5165万元,改造提升街道镇薄弱学校18所。2016年,兴隆学校建设、灌庄小学迁建、凤台中学扩建、文化路小学四所学校新建项目被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与此同时,2013-2015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分别高出2.2%、4.6%、23.61%,教师人均月工资分别为3880元、4714元、6966元。
“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破解这一难题,泰山区打破传统模式,实现集团化合作办学。全区成立6个教育集团,由一所优质学校引领多所薄弱学校,每个教育集团辐射1~3个区域,进一步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力促均衡发展。集团内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荣辱共担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专家报告会、教育讲师团报告会、校际工作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缓解招生压力,泰山区教育局出台有效措施,深化泰安六中教育集团、东岳中学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上高中学、省庄一中及泰安六中博阳中学纳入泰安六中教育集团,将凤台中学、泰前中学纳入东岳中学教育集团。其中,泰安六中博阳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初中学校,由泰安六中选派执行校长、副校长及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博阳中学作为政府办学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集团向实体化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壮大了优质学校队伍,提高了学生在优质学校的入读比例。
二、优化区域师资,多措并举寻高位均衡之根
泰山区审时度势,不但在学校之“形”——学校建设上下功夫,更在学校之神——师资力量上善筹谋,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神兼备”。
1.建立梯级培养机制,让教师成长“靓”起来
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实施青年教师“n 1”培养和提升工程、“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青年教师成才,引领卓越教师发展,带动骨干团队提升,弘扬先锋模范精神。在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中,青年教师“n 1”培养和提升工程,即n个专家引领1个青年教师,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团队38个,培养青年教师400余名;“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即遴选101名优秀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聘请36位教育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举办讲座51场,引领卓越教师发展。
梯级培养机制的建立,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风貌。“n 1”培养,引发了青年教师的诸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卓越教师牵手农村教师”“李慧静名师工作室和曹秀玲名师工作室进乡村课堂”活动,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闪亮“名片”,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新交流(任职)制度,让教师队伍“转”起来
泰山区按照“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政策引导、城乡互动,有序交流、合理流动”的原则,制订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教师交流制度,让城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定期、定量”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进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泰山区规定城区无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
如今,全区创新建立了区直、街道镇、学校统一协调任职和挂职机制,实现了区直学校校长到街道镇交流,学校干部、教师到局机关挂职锻炼,为街道镇带去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更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更新颖的教育思路,让学校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得到了成长。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19人通过公开选拔流转进入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岗位。
3.建设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让教师教学“活”起来
泰山区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投入5600余万元,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校校通”“班班通”的实现,教育云平台的利用,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方便了城乡教师的日常教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开启区域数字化校园和云端教育新时代,让教育均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呈现。如今,全区有25所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全自动录播教室,有5所学校建有电子书包教室,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远程互动教学不再是梦想。另外,还有10所学校建成了“空中课堂”,这使师生可以在线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互动,使城乡学生同步共享智慧课堂。
三、文化多元多彩,学生幸福践高位均衡之本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让优质教育惠及所有的适龄儿童,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泰山区坚守的教育均衡发展底线。
1.聚焦幸福教育,打造现代教育品牌
注重具有泰山区特色、地域特点、学校特质的“幸福教育”品牌的建设。如泰安六中不断彰显“竭智尽能,育毓俊秀”的教风,发扬“克自振拔,群相琢磨”的学风,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准备;东岳中学汇五岳独尊之灵气,建一流师资,创一流环境,出一流質量,育一流人才,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泰山实验中学坚持办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通过“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成就最好的自己,等等。
2.聚焦立德树人,创新现代教育模式
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成立中小学校四大德育工作片区。围绕幸福德育工作目标,推行“1345”班教导会运行机制和操作模式,即以“一个”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为保障,以“三会”为形式,以“四原则”为根本,以“五个操作步骤”为抓手,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6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礼、成长礼、青春礼和成人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财源街道仓库路学校开展校园“争星进阶”活动,定期评选“金星少年”“银星少年”“铜星少年”,制订争先进位标准,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泰前街道办事处岱道庵小学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书机制”;上高中心小学开展“粽情端午,欢乐共享”活动,在粽叶飘香中,重温祖国传统文化;省庄镇第一中学凸显“法治特色”,注重实践内化,积极创建法制特色学校,等等。
3.聚焦课程文化,丰富现代教育内涵
泰山区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逐步推广体育、艺术教育等弹性课时制度;以山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区为依托,创建了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近年来,在省、市足球比赛中,泰山区中小学足球队连获佳绩,如凤台小学曾获山东省“体彩杯”足球联赛亚军。
同时,各学校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全方位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立了自主选课日,引导学生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素质提升。如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先后开发“天天悦读、情意浓浓话佳节、这样走过每一天、快乐剪纸”4大类30多种特色课程,并开设走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小博士、快乐竹竿舞、跃动的篮球、飞舞的毽子、花样轮滑、五彩脸谱等30多门菜单式课程;上高中心小学的“蔬菜伴我成长”系列课程,让学生于精心耕耘的菜园中,细细体味万物生长的过程,该课程曾获山东省校本课程一等奖;徐家楼街道办事处泮河中学开设的射箭课程,让学生了解了射箭文化,磨砺了其意志品质,等等。多样化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总之,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只是硬件的均衡,更是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的均衡。泰山区将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和“独一无二”的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