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对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就是要教会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用双手去创新。在教育改革不断往前推进的今天,美术教师也要大胆突破,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艺术的催化下不断提升。
一、鼓励自主鉴赏,培养个性审美
尽管美术欣赏几乎是每节美术课常规的内容,但却总是教师在充当鉴赏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地解读作品,完全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个性是美术鉴赏最重要的品质。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审美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鉴赏,笔者摸索出了一套“背景介绍——学生鉴赏——教师补赏”的鉴赏方式。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际遇和作画的灵感来源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鉴赏方向。学生鉴赏是培养其个性审美情趣的关键过程。学生先于教师鉴赏能够有效消除他们对教师引导的依赖性,给自己营造一个独立鉴赏的空间。教师要对学生的鉴赏结果以宽容相待,无论学生的鉴赏是否到位,教师都不要加以指责,让学生大胆地吐露真实感受才是重点。经过学生七嘴八舌的鉴赏后,教师补赏是完成一次鉴赏过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压轴好戏。这样的鉴赏流程能夠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鉴赏习惯,形成个性审美情趣,并且逐步习得鉴赏技巧,增进对美术的感悟。
二、用心感悟生活,累积创新素材
对于初中生而言,美术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一定素材积累之后的艺术情愫的释放,也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
生活是美术创新源泉,更是初中美术教学赖以依托的强大平台,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美术素材积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逐步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美术创新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创新素材,笔者特意给美术课堂增加了一个探讨生活的环节。几乎每节课笔者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宽泛主题,请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在生活中找寻素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那些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美的感悟的事物,然后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美,照片、视频、简笔画、素描、漫画等通俗简易的方式都成了有益的辅助工具。例如在学习初一美术的《身边的物品》这一课时,经过两个学时的学习和引导,我请学生以“喜爱·分享”为主题,彼此分享自己最喜爱的生活物品。由于大家的美术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试探着用素描来表现物品的立体感,同时也用自己熟悉的摄影技术记录物品的原貌,这种简单的分享过程让美术课变得活泼有趣。
三、创设教学美境,激发创新灵感
笔者认为,美术教学重在一个“美”字,如果脱离了 “美”,美术便只剩下“束”,对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全面发展都是一种束缚。美术课堂要抓住“美”,着力营造教学美境,充分展示美术的精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美术课堂就是一场对美的探索旅程。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为创设教学场景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音乐的渲染、动画的展示和图片的刺激等都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情境。例如在教初二的《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幅四季美景图片,并且配以动听的音乐,景点都是学生熟知的,但是这样的美却是学生不曾感受到的,在音乐的渲染下,每一种色彩仿佛都有了鲜活的生命,静静地渗进学生心里。欣赏了图片,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我便紧接着又展示了教材中的几幅作品,与学生一起探索对色彩和构图的完美配比,感悟四季轮回的奇妙。领略了自然之美,表现自然之美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各尽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各种语言完成了风景创作,一次愉快的创作体验圆满成功。
总之,创新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根据时代需求适时地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情趣为基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感悟,全面挖掘其创新潜能,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责任编辑 谭有进)
一、鼓励自主鉴赏,培养个性审美
尽管美术欣赏几乎是每节美术课常规的内容,但却总是教师在充当鉴赏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地解读作品,完全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个性是美术鉴赏最重要的品质。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将审美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鉴赏,笔者摸索出了一套“背景介绍——学生鉴赏——教师补赏”的鉴赏方式。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际遇和作画的灵感来源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鉴赏方向。学生鉴赏是培养其个性审美情趣的关键过程。学生先于教师鉴赏能够有效消除他们对教师引导的依赖性,给自己营造一个独立鉴赏的空间。教师要对学生的鉴赏结果以宽容相待,无论学生的鉴赏是否到位,教师都不要加以指责,让学生大胆地吐露真实感受才是重点。经过学生七嘴八舌的鉴赏后,教师补赏是完成一次鉴赏过程的收尾工作,也是压轴好戏。这样的鉴赏流程能夠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鉴赏习惯,形成个性审美情趣,并且逐步习得鉴赏技巧,增进对美术的感悟。
二、用心感悟生活,累积创新素材
对于初中生而言,美术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一定素材积累之后的艺术情愫的释放,也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
生活是美术创新源泉,更是初中美术教学赖以依托的强大平台,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美术素材积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逐步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美术创新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创新素材,笔者特意给美术课堂增加了一个探讨生活的环节。几乎每节课笔者都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宽泛主题,请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在生活中找寻素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那些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美的感悟的事物,然后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美,照片、视频、简笔画、素描、漫画等通俗简易的方式都成了有益的辅助工具。例如在学习初一美术的《身边的物品》这一课时,经过两个学时的学习和引导,我请学生以“喜爱·分享”为主题,彼此分享自己最喜爱的生活物品。由于大家的美术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试探着用素描来表现物品的立体感,同时也用自己熟悉的摄影技术记录物品的原貌,这种简单的分享过程让美术课变得活泼有趣。
三、创设教学美境,激发创新灵感
笔者认为,美术教学重在一个“美”字,如果脱离了 “美”,美术便只剩下“束”,对学生的艺术创新和全面发展都是一种束缚。美术课堂要抓住“美”,着力营造教学美境,充分展示美术的精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美术课堂就是一场对美的探索旅程。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为创设教学场景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音乐的渲染、动画的展示和图片的刺激等都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情境。例如在教初二的《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幅四季美景图片,并且配以动听的音乐,景点都是学生熟知的,但是这样的美却是学生不曾感受到的,在音乐的渲染下,每一种色彩仿佛都有了鲜活的生命,静静地渗进学生心里。欣赏了图片,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我便紧接着又展示了教材中的几幅作品,与学生一起探索对色彩和构图的完美配比,感悟四季轮回的奇妙。领略了自然之美,表现自然之美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各尽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各种语言完成了风景创作,一次愉快的创作体验圆满成功。
总之,创新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根据时代需求适时地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情趣为基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感悟,全面挖掘其创新潜能,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