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发展概况述评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回顾了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确立教学内容阶段、教学知识点多样化阶段和教学知识点删减并统一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指导思想由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培养法律意识。
  【关键词】 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发展概况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81-01
  
  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主要是依附于法律基础教材而存在的。法律基础课程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法律基础教材的发展变化,伴随着的是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对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的回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对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透过这一现象发现国家法治观念的转变过程。
  1 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的发展历程
  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元到统一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的不同认识,法律基础教学知识点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日趋成熟。
  1.1 确立课程地位并初步确定教学内容阶段 法律基础课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十一届三中全回以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并巩固其成果,我国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在1980年颁布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在1982年颁布了宪法、商标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还颁布了有关对外开放和国家机关组织等方面的法律。这些有关个体行为规范的法律和各级国家机关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行为规范的法律颁布实施,特别是1982年《宪法》的颁布施行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要求“从1986年起,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并且逐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并且把青少年列为普及法律常识的重点对象。根据这一精神,当时的国家教委在1986年9月公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课的通知》,决定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在1987年10月公布《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法律基础课开始正式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此后,国家教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来强化高等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的地位和规范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1.2 教学知识点多样化阶段 新课程的设置必然要求配套教材的建设。教育部曾出台一些法规来规范法律基础课教材的建设。实践中,教材的编写权和出版权给予了地方教育部门,并且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高等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也出现了有出版社组织个人编写教材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版本的法律基础课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笔者大致进行了统计,在过去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四百多个版本的教材出版,编者有的是个人,有的是当地教育局,在教材内容和教材的名称上也各不相同,有的名称为“法律基础”,有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的为“法律基础知识”,有的为“法律基础教程”等等。在知识点的选择与编排上也是多样化的,不同学者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理解选择知识点,如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就将民族法律制度单列为一章讲述;张备主编的《法律基础教程》将“信息网络监管法”作为单章讲述;刘文主编的《法律基础》将商法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法、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内容。虽然存在诸多的个体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各种版本教材知识所覆盖的领域有共同性,大致由三部分构成:①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正义,包括法和社会主义法的特征、本质和作用,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意识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理论;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③国际法,包括国际法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具有广泛性和较强的综合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多种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④其他内容,包括不同学者认为该作为知识点讲述的其他法律。
  1.3 教学知识点删减并统一阶段 2006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管理、规范教材使用的通知》,要求从今年9月开始,全国高等学校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次将法律基础课的教材编写与出版工作收归国家教育部统一管理。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施行了多年的地方编写法律基础教材的历史的终结。新版的教材全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的教材独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也成为了历史。法律基础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编排在一起,共同构成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新版教材中,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法理、宪法以及与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相关的部分实体法内容与程序法内容。这与之前的情况相比,知识点内容删减了许多,只保留了最基本的知识点。随着这本教材在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知识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统一。
  2 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2.1 指导思想由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培养法律意识 “两课”体系中的法律基础的教学不是法学学科知识的教学,既不属于理论法学教学也不属于应用法学的教学。它只是对法学中的有关原理和法律规定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主要针对的学习对象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过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科学的认识,认为法律基础教学就是法学知识浓缩的教学,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尽量多地讲授法学知识,将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的部门法知识用几个课时讲述。虽然在单位时间内老师告诉了学生较多的法律常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面对大量的法律术语,很多学生都无法准确理解和接受。新版教材的出现意味着教育者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知识点的选择与编排就很容易看出,教育者把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了法律基础教学的首要目标。知识是无穷尽的,只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这样才会使他们自发地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这比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更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2.2 教学实践效果要求教学知识点的变化 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了,有学者曾对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做了专项研究,发现高在“法律基础课课程及内容是否能引起你的学习兴趣”一项调查中,61.4%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有点兴趣,15.6%的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而26.6%的学生对该课程毫无兴趣。该项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渴求程度不高,学习兴趣并不浓厚[1]。作为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后备军,大学生没有学习法律的足够热情,这势必会使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
  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不好固然有诸多原因,但是其中知识点繁多让学生难以接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时少,教学知识点多,这就势必会造成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输送的知识点多。通常法学专业一个学期学习的部门法知识在法律基础课上只能讲述几十分钟甚至更少,而法学知识又是一门专业术语相对较多的学科,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必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所以减少知识点,删去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太密切的部门法知识成为了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凤宁.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调查分析和对策[J].高教论坛,2002
  [2]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美]R·M·加涅.皮连生,庞维国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纳税服务寓于税收工作全过程,是税务机关“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保障,新型纳税服务常态下,有效提升纳税义务人的税收遵从度也是征纳关系和谐化的最终体现.本文对纳税服
【摘 要】根据中学历史课课时、单元教学时间较长的特点,陇西南安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在中学历史课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六步教学法。即在一堂课内,体现出复习导入、自学、启发、练习、作业、总结六个步骤。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得更紧了。  【关键词】导入;自学;启发;练习  根据中学历史课课时、单元教学时间较长的特点,陇西南安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在中学历史课教
马来西亚:参加“制服团体”年底的总考试结束后,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生将迎来7周左右的长假。马来西亚的家长为了保持孩子的童真,很少让孩子在假期补习或者参加特长班。参加“制
期刊
2013年,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大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荧屏热潮.在节目中林志颖、郭涛等5位明星剥离艺人身份回归一个普通爸爸的角色,在没有孩子妈妈的陪伴下和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营改增这个政策开始实施,这种模式就是由原来的营业税变为营业增值税。随着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建筑施工行业会在营改增的改革中迎来新的挑战和变化。主要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不是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方面做的没有专业的金融机构完善;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以及当前宏、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货币市场体系.但是,从市场的构成体系、组织结构、市场条件、市场影响及功能发挥来看,货币市场的内在调节机
摘 要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展会服务的相关研究,探讨了感知服务质量、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衡量维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大量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参展观众感知服务质量和行为意向满意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参展观众 感知服务质量 满意度 行为意向  本文通过2014年第47界(春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参展观众对展会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探讨参展观众的展会感知服务质量、行为意向及满意度。为会展主办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