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广大教师开始追求打造更有效的课堂,有了更深远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显然,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创设能促使学生有序思考的课堂,力求创设师生相互促进,能用心去感受知识建构过程的课堂,力求创设朴素、自然、和谐、有趣、有益的课堂,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长足发展。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准确解读并有效利用教材的情感内涵,准确定位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必要途径。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是一种渗透着关爱、用情感进行交流的教学模式,从中可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工作热情、灵活的教育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把爱的情感倾注于学生。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而使师生共享愉悦、乐在其中呢?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制造氛围,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语言生动化、趣味化: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可先创设以下情境。
有一天,猴妈妈给小猴子们分桃子,猴妈妈说:“现在分给你们每人6个桃子,要吃3天,你们可得算着吃。”小猴们一听,想了想,说:“不够,不够,一天只能吃2个。”猴妈妈便说:“好了,现在我给你们每人12个,这下可多了,不过得分6天吃。”小猴们一听,又叫起来:“还是不够!”这时,猴妈妈提高了嗓门:“别叫了,别叫了,我决定分给你们24个,不过要分12天吃。”猴妈妈的话刚说完,小猴们又叫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接下来,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再让学生讨论发言,这下可热闹了。“猴妈妈给小猴们的桃子一次比一次多了,但要吃的天数也一次比一次多了,结果每天吃的桃子数目却没有多。”学生认识到,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4倍,但是要吃的天数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4倍,结果,每天吃的桃子数不变,也就是商不变……这样,“悬念”得到了解答。学生在找到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了新知识,同时还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周边直观形象的事物,创设有趣的情境。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指着校园围墙边一棵粗壮的老槐树问:“不用锯倒大树,你有法子知道树干的直径吗?”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兴趣盎然,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了对新知识的探求,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寓学于乐”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就钻得深,学习才会更有成效。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或挖掘激“趣”因子,充分利用故事、谜语、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运用下面的小故事引入,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进美妙的数学世界……
三、动中有乐,乐在其中
1.重视直观操作
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彩色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开展教学,或通过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在大胆实践中提高技能素质,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使大脑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从而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適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通过剪拼、旋转、平移得出结论:梯形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身体语言
教师也可运用肢体语言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且只要运用得准确、恰当,富于启发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要求学生回答判断题时用手语来表示对错:用两手食指交叉表示“错(×)”,右手虎口分开,伸直大拇指、食指表示“对(√)”。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用手指的根数来表示某数能被几整除的意思。这些动作虽然简单,但学生们会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教师也能够更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给予赞赏或指正。又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分别让学号是质数、合数的学生站起来,虽然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却实现了“静”中有“动”,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同样,教师恰当的手势、优美的表演、关爱的目光、微笑的表情、亲切幽默的谈吐等,无一不使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美。
总之,课堂教学应提倡乐教、乐学,寓知于乐,以趣激学。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使讲课内容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将乐学不倦、锲而不舍,教师也会更加充满信心、情绪激昂,使师生皆能乐在其中。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是一种渗透着关爱、用情感进行交流的教学模式,从中可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工作热情、灵活的教育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把爱的情感倾注于学生。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而使师生共享愉悦、乐在其中呢?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制造氛围,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语言生动化、趣味化: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可先创设以下情境。
有一天,猴妈妈给小猴子们分桃子,猴妈妈说:“现在分给你们每人6个桃子,要吃3天,你们可得算着吃。”小猴们一听,想了想,说:“不够,不够,一天只能吃2个。”猴妈妈便说:“好了,现在我给你们每人12个,这下可多了,不过得分6天吃。”小猴们一听,又叫起来:“还是不够!”这时,猴妈妈提高了嗓门:“别叫了,别叫了,我决定分给你们24个,不过要分12天吃。”猴妈妈的话刚说完,小猴们又叫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接下来,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再让学生讨论发言,这下可热闹了。“猴妈妈给小猴们的桃子一次比一次多了,但要吃的天数也一次比一次多了,结果每天吃的桃子数目却没有多。”学生认识到,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4倍,但是要吃的天数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4倍,结果,每天吃的桃子数不变,也就是商不变……这样,“悬念”得到了解答。学生在找到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了新知识,同时还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周边直观形象的事物,创设有趣的情境。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指着校园围墙边一棵粗壮的老槐树问:“不用锯倒大树,你有法子知道树干的直径吗?”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兴趣盎然,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了对新知识的探求,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寓学于乐”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就钻得深,学习才会更有成效。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或挖掘激“趣”因子,充分利用故事、谜语、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运用下面的小故事引入,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进美妙的数学世界……
三、动中有乐,乐在其中
1.重视直观操作
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彩色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开展教学,或通过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在大胆实践中提高技能素质,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使大脑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从而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適时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通过剪拼、旋转、平移得出结论:梯形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身体语言
教师也可运用肢体语言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且只要运用得准确、恰当,富于启发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要求学生回答判断题时用手语来表示对错:用两手食指交叉表示“错(×)”,右手虎口分开,伸直大拇指、食指表示“对(√)”。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用手指的根数来表示某数能被几整除的意思。这些动作虽然简单,但学生们会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教师也能够更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给予赞赏或指正。又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分别让学号是质数、合数的学生站起来,虽然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却实现了“静”中有“动”,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同样,教师恰当的手势、优美的表演、关爱的目光、微笑的表情、亲切幽默的谈吐等,无一不使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美。
总之,课堂教学应提倡乐教、乐学,寓知于乐,以趣激学。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使讲课内容引人入胜。这样,学生将乐学不倦、锲而不舍,教师也会更加充满信心、情绪激昂,使师生皆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