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破裂向量扫描在微震监测中的解释原则

来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震监测过程通常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计算、解释等步骤.所谓解释,就是研究与确定微震4D分布、微震与解释目标之间的关联、以及目标时空特性.本文讨论微破裂向量扫描(Vector Scanning,VS)的解释原则,它是VS系列文章的第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为微地震监测技术研发进展,VS的原理、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数据处理.解释同微震监测的前期各项工作类似,它不仅涉及微震学,也很强地同地质、石油煤炭工程、力学、和统计误差等很多学科相关.应用VS的必要条件是避免、去除、和压制干扰信号以获得较小振幅的随机记录.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紫金山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当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之一。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和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物性和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紫金山地区煤系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石英和岩屑体积分数高,长石体积分数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细喉为主;孔隙
期刊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要以硅酸盐相存在,占总量的57.6%;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相存在,占总量的56.9%;与岩石中金的相态分布对比,矿石中硫化物相金、游离自然金和碳酸盐相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可溶
期刊
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制备电容电极,研究电容去离子化(CDI)对地下水中镉的吸附性能。分别探讨了镉初始质量浓度、体系供电电压、地下水中常见阳离子种类对CDI去除镉的影响。结果表明,CDI吸附镉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DI对镉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量随镉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低质量浓度时,较高的供电电压会提高初始阶段的吸附速率,但对电极的最终吸附量无
期刊
The goal of our work was to locate and quantify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66% of the Mexican coastline, based on four land cover maps generated by the Mexican Mangrove Monitoring System(SMMM) of the Na
期刊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文件中位协[2019]29号(第一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有关单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全体单位会员及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建成并
期刊
Geomorphic evolution often presents a spatial pattern of a "young to old" distribution under certain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hereby sampling the geomorphic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spat
期刊
~~
期刊
本文采用1950—2000年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分别进行了5个初值的集合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海域观测海表温度强迫下东亚夏季风环流的潜在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海域海表温度强迫作用下,东亚地区夏季风环流的潜在可预报性表现为低纬地区高于中高纬地区,其中全球海表温度强迫作用下的东亚夏季
期刊
在地表高密度电阻率勘探的基础上引入井中电极实现带井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可以有效扩展探测范围、提高分辨率.本文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研究了带井高密度电阻率数据的2.5维正则化反演.反演采用最小结构稳定因子构建正则化反演目标函数,并对非结构化网格模型梯度算子的计算进行了推导;采用高斯-牛顿法求解反演目标函数,并通过稳定双共轭梯度法求解高斯-牛顿方程,实现了反演目标函数的快速、稳定求解.在设计算法的基础上,对三
期刊
海底地下水排泄是陆海边界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是陆源物质进入海洋的重要渠道.二十年来,电阻率法已经被证实可有效对该过程进行原位监测.本文归纳分析了十几个典型案例,评价了电阻率探测技术对地下水排泄过程咸淡水时空变化的监测能力和基于监测结果的排泄量计算方法.研究认为常用的海床基电阻率法、走航式电阻率法及井中电阻率法各有优缺点,但海床基电阻率法更适合开展连续监测.监测电阻率剖面可清晰、直观反映出地下水排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