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教育资源的慧眼,善于开发利用隐性资源,将宝贵的教育潜能挖掘出来,帮助孩子拓宽教材时空和知识领域,不断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但长期以来,很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无法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把它当做缰绳;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本人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加强语文的听说训练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就叫做语文。”我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把学生每天从早到晚在校的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读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他们的知识面;课间活动和午习期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给作文积累了一些素材;坚持每次上语文课时针对所教课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学习《马说》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针对这篇文章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学生都十分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畅所欲言,他们在欢乐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我还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地进步了。在自习课的时候,我们可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让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
  以上的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学生的写作成绩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的名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所以,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可见其作用之大。唯有多读书,才能读好书。
  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所以农村中学的图书馆的藏书相对较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本人认为,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自习课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阅读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提倡学生读中要疑。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综合学习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学习《生物入侵者》一文,我抛给了学生一个问题:在我们农村有哪些“生物”入侵而来?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我要求他们自己去生活中寻找例子,并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总结。课后学生们交给我一份令我十分满意的答卷。他们用相机拍下外来生物的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中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确实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好好利用,这便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语文资源是丰富的,只要教师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资源”的眼睛,积极探索,努力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就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趋势,促进国内外前沿技术的交流,加快勘察设计院信息化进程,展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工作委员会将于3
课程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与实施,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理应成为实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路径之一。  一、立足现有课程体系,挖掘公民教育资源  为有效实施公民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现有课程体系中尚无相对规范的公民教育课本,在这种状况下,实施学校公民教育需要立足现有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散见于教材中的有效教育资源。  毫
关键词 BIM应用研讨沙龙有了BIM就会带来更多项目吗?上下游领域BIM如何流转、协同?如何实现BIM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是否可行……近目,在由筑龙网主办、北京鸿业
据了解,天津滨海新区2013年将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全年安排资金750亿元,实施76个重大城市建设项目。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选材陈旧、立意陈旧、布局陈旧等现象。选材方面,一写到爱国主义就是屈原、陆游,一写到忧国忧民就是杜甫、范仲淹,一写到助人为乐就是雷锋,一写到身残志坚就是张海迪,一写到人民公仆就是焦裕禄、孔繁森。在立意上,格调不高,缺乏深刻的内涵。在谋篇布局上,大多采取“三段制”:开头一段点题,中间一段展开,结尾一段深化主题;行文上一马平川,一览无余。针对中学生作文的通病,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
河北林学院的郑均宝等选用叉子园柏,千头柏、金黄球柏、园柏、龙柏、杜松等柏科树种的嫩枝为扦插材料,用NAA、IBA或黄腐酸等药剂处理进行扦插试验。结果供试树种以生根能力强
在不同立地类型,对侧柏、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和毛条4个树种的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可提高34%~77.8%,其他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裸根苗
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呢?  一、抓住关键字词  人们写文章,往往追求一字传神,这一字,凝聚了作者心血,也常常是我们理
为更好地解决日益突出的路权分配矛盾,提高首都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水平,北京市规划委于近日启动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规范》将更加
近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等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