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以培育务实高效干部队伍为支撑,秉承“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市场立校、专业建校、和谐办校”的办学指针,践行“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和“勤学苦练,知行合一”的学风,创新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关键词:质量内涵;办学特色;提升;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56-04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市场立校、专业建校、和谐办校”的办学指针,践行“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和“勤学苦练,知行合一”的学风,创新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一、抓住关键,多措并举,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制度保障促发展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人才强校”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构建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制订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方案,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五阶梯”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个个争当名师、乐于奉献,从而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内培外引”显实效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进修提高,三年来参加提升学历学位、访学的教师达22人次,国外进修学习23人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适时帮助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近三年年均选派60多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组织“双重结对”,强化“双师”素质的培养。青年教师与同课程教师结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再与专业课教师结对,使其能更好更快地了解专业、职业和行业的特点,自觉地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专业课青年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骨干医护人员结对,及时掌握最新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实施“五阶梯”人才培养工程,明确的培养目标、计划、措施、考核及评价,促进教师个个苦练内功,争先创优,完成由青年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完美蜕变。
“内培”固其本,“外引”富其源。学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坚持标准公开、待遇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原则,从计划编制到拟录用人员确定,纪委全程监督,经由系(部)集体研究上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录用人员名单。2011年以来,学校引进63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40人。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强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三)企业实践助成长
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机制。校企共同制订《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浙江迪安诊断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医疗单位相继成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得以提升,教育观念得到适时更新。专业实践中丰富、立体的案例,充实了课堂,拓展了视野,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企业、行业实际,也更具针对性。目前,学校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50余名,形成了一支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院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立足市场,精建专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科学设置专业
学校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依据,及时把握专业人才需求动态,形成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有效对接、良性互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共建协作机制。学校每年组织教师深入医疗单位调研了解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学校以护理骨干专业为核心专业,先后开发涉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群。紧贴当地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学校还积极开发新专业。2011和2012年,学校分别对助产和农村医学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新开设高职助产和农村医学专业,建立和完善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二)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近年来,学校投入数亿元改善教学条件,重点建设学校传统优势专业——护理、检验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符合实际情况和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力本位、情境教学、跟岗实习、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积极开发、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优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需求及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零距离接轨,各专业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遵循“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原则,设置理论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构建“校内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一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立体交融的原则,科学设置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过硬的教学条件,保证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质量。护理、检验两专业均为江苏省优秀示范专业,并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实训基地、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等称号。2011年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检验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
(三)服务地方卫生事业
由于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高,2008年学校作为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唯一主办学校,牵头负责相关培训工程。开学时注册学员33994人,32069名学员顺利毕业。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设立13个市级辅导中心和13个市级管理机构,学员分布在1069个教学点。全省学员各门课程综合过关率达98%,切实提高了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水平。学校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精神,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乡医学员的一致好评,培训工作经验也在省内被广泛推行。几年来,康复、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大部分专业达到100%。 为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适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学校严格按照干部培训的要求,把培训工作作为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实践证明,在规范、严格、民主的机制下选拔的干部,精明能干、年富力强、群众信赖,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和管理一线,为保证学校中心工作再上台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活力。
(二)改革创新的管理体制
学校深入实施校—系(部)二级管理,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权利和职责向系(部)下放,不断增强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一支高效创新的干部队伍、一套严谨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各项比赛,屡获佳绩;执护考试,名列前茅;升学就业,更是不为人后。2013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勇夺2枚金牌,为江苏省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4金6银9铜的好成绩;在2013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中护理专业和药学专业共考取28人,其中护理专业被录取人数占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本次招生人数的50%,居全省卫生类职业学校之首;2013年省文明风采大赛亦再创佳绩,共有92件作品获奖,获奖率达97.87%,其中一等奖14项。2011—2013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分别为99.74%、100%、100%,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胸有鲲鹏志,御风始冲天。”极目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日方暾。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的淮卫人正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以创建“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文化引领、特色鲜明”的卫生职教名校为目标,锐意改革,上下求索,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展鸿图,彼时风景最好;谋发展,我们任重道远!谱未来,我们淮卫人正无怨无悔,风雨兼程!
Improving Intrinsic Values and Developing Educational Features
HUA Kai-gong
关键词:质量内涵;办学特色;提升;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56-04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市场立校、专业建校、和谐办校”的办学指针,践行“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和“勤学苦练,知行合一”的学风,创新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一、抓住关键,多措并举,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制度保障促发展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人才强校”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构建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制订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方案,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五阶梯”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个个争当名师、乐于奉献,从而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内培外引”显实效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进修提高,三年来参加提升学历学位、访学的教师达22人次,国外进修学习23人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适时帮助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近三年年均选派60多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组织“双重结对”,强化“双师”素质的培养。青年教师与同课程教师结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再与专业课教师结对,使其能更好更快地了解专业、职业和行业的特点,自觉地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专业课青年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骨干医护人员结对,及时掌握最新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实施“五阶梯”人才培养工程,明确的培养目标、计划、措施、考核及评价,促进教师个个苦练内功,争先创优,完成由青年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完美蜕变。
“内培”固其本,“外引”富其源。学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坚持标准公开、待遇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原则,从计划编制到拟录用人员确定,纪委全程监督,经由系(部)集体研究上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录用人员名单。2011年以来,学校引进63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40人。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强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三)企业实践助成长
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机制。校企共同制订《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浙江迪安诊断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医疗单位相继成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得以提升,教育观念得到适时更新。专业实践中丰富、立体的案例,充实了课堂,拓展了视野,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企业、行业实际,也更具针对性。目前,学校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50余名,形成了一支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院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立足市场,精建专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科学设置专业
学校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依据,及时把握专业人才需求动态,形成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有效对接、良性互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共建协作机制。学校每年组织教师深入医疗单位调研了解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学校以护理骨干专业为核心专业,先后开发涉外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群。紧贴当地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学校还积极开发新专业。2011和2012年,学校分别对助产和农村医学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新开设高职助产和农村医学专业,建立和完善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二)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近年来,学校投入数亿元改善教学条件,重点建设学校传统优势专业——护理、检验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符合实际情况和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能力本位、情境教学、跟岗实习、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积极开发、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优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需求及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零距离接轨,各专业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遵循“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原则,设置理论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构建“校内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一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立体交融的原则,科学设置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过硬的教学条件,保证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质量。护理、检验两专业均为江苏省优秀示范专业,并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实训基地、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等称号。2011年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检验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
(三)服务地方卫生事业
由于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高,2008年学校作为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唯一主办学校,牵头负责相关培训工程。开学时注册学员33994人,32069名学员顺利毕业。全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设立13个市级辅导中心和13个市级管理机构,学员分布在1069个教学点。全省学员各门课程综合过关率达98%,切实提高了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水平。学校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精神,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乡医学员的一致好评,培训工作经验也在省内被广泛推行。几年来,康复、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大部分专业达到100%。 为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适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学校严格按照干部培训的要求,把培训工作作为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实践证明,在规范、严格、民主的机制下选拔的干部,精明能干、年富力强、群众信赖,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和管理一线,为保证学校中心工作再上台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大活力。
(二)改革创新的管理体制
学校深入实施校—系(部)二级管理,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权利和职责向系(部)下放,不断增强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一支高效创新的干部队伍、一套严谨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各项比赛,屡获佳绩;执护考试,名列前茅;升学就业,更是不为人后。2013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勇夺2枚金牌,为江苏省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4金6银9铜的好成绩;在2013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中护理专业和药学专业共考取28人,其中护理专业被录取人数占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本次招生人数的50%,居全省卫生类职业学校之首;2013年省文明风采大赛亦再创佳绩,共有92件作品获奖,获奖率达97.87%,其中一等奖14项。2011—2013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分别为99.74%、100%、100%,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胸有鲲鹏志,御风始冲天。”极目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日方暾。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的淮卫人正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以创建“国际接轨、国内一流、文化引领、特色鲜明”的卫生职教名校为目标,锐意改革,上下求索,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展鸿图,彼时风景最好;谋发展,我们任重道远!谱未来,我们淮卫人正无怨无悔,风雨兼程!
Improving Intrinsic Values and Developing Educational Features
HUA Kai-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