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和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 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病例27例,采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均做矢状及冠状面扫描,层厚4mm.对8例有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和22个没有ACL损伤的膝关节,分别测量后交叉韧带(PCL)角和弯曲度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31个半月板损伤,术前MRI确诊18例,24个半月板,确诊率分别为62.07%和77.42%.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①半月板内可见线条样异常信号影,延伸到关节表面(Ⅲ度);②半月板变小,内侧缘变纯;③半月板失去正常三角形结构;④半月板边缘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改变;⑤半月板外缘与关节囊之间距离增宽.在9例有ACL损伤的病例中,仅有5例术前得到明确诊断,确诊率为55.56%.PCL角和弯曲度指数测量结果在ACL损伤组和非损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RI对半月板和韧带损伤绝大多数能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但诊断半月板损伤时,应注意辨别易混淆的正常结构和有些容易漏诊的MRI表现;对可疑ACL损伤者,在观察直接征象同时,应注意分析间接征像.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改进四肢骨不连的植骨新方法.方法根据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特点,设计以夹板式、加垫式、播种式为特征的有效植骨方法.共治疗 134例 148根四肢骨不连.结果术后随访 5.5月~ 6年,平均 2.25年.术后平均 3.5个月,骨不连端呈类板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率 99.3%.结论作者改进的有效植骨方式为治疗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新而有效的方法.
期刊
目的通过对128例拇外展功能受损患者的病例统计,列出常用手术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使用频率及结果优劣.方法按动力、伤因、神经损伤部位、神经损伤数及有无肌腱移植,进行列表统计,以找出规律.并强调了转移肌腱的方向应与拇短展肌轴线方向一致.结果术后经长期随访,环指屈指浅肌、掌长肌、尺侧伸腕肌等应用最多,平均优良率为87.2%,小指外展肌、屈拇短肌等例数较少,但效果很好,值得推广.结论各种伤因所致
期刊
目的 研究前臂真皮下血管网构筑情况,为设计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8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灌注、防腐后,对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动脉构筑和静脉回流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 肱动脉末段和前臂的桡、尺动脉分别发出多达4~15支细小穿动脉,其外径在0.2~0.9mm之间.筋膜皮穿动脉入真皮下层,在真皮下层形成稠密的真皮下血管网.自此网再分支向浅面的乳头层和深面的浅筋膜层发出分支,分别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据文献可归纳为:①伤前相关因素:骨骼质量,患者年龄,身体的其他疾病情况及病人对功能的期望;②受伤相关因素:骨折类型,是否有神经损伤,股骨头脱位及股骨头软骨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其他并发损伤;③手术因素:损伤与手术间隔的时间,手术复位的精确度与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医师的经验,手术入路选择的合理性,医院条件,手术并发症等.
骨折内固定中生物学的重要性和保护骨和软组织,作为 AO的第 4项原则已受重视.AO传统加压接骨板对骨面的压迫会干扰骨皮质的血运,引起接骨板下方骨的结构性改变.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 DCP)可减小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锁定螺丝钉( LHS)、点接触固定器( PC Fix)及微创固定系统( LISS)设计则因接骨板与骨面无接触和压迫,是新的一次变革.这种内固定器原理的概念可以用外固定支架来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从 1994年~ 2001年 8月,采用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 22例受伤 1周内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结果随访 8个月~ 5年,按照 Arner- 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 19例 (86.4% ),良 3例( 13.6%),优良率达 100%.结论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有效分散断端张力,有效保护断端血供,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