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7月老年脑梗塞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见回血后,左右手边进边退配合送管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右手食指固定针翼位置,右手拇指延着血管方向缓慢推Y型接口送管,右手食指同时拉针翼往后缓慢退出针芯前段的方法置管。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观察组穿刺方法,解决了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两种置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普及,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的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弹性差,血管位置容易变化,从而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老年人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笔者改进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7月老年脑梗塞住院患者120例,入院时外周血管细,血管弹性差,血管不易固定。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62-94。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置管所用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Ⅱ-A型),3M Health Care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操作者工作年限2年以上,留置针穿刺技术熟练。操作前应向家属说明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取得配合。
1.2.2 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程序准备好用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选择前臂浅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避开皮炎、瘢痕、肢体受伤部位和关节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范围8cm×8cm以上待干,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上的头皮针排气,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对照组:左手握住穿刺部位并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度进针,见有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推入0.1-0.2cm,右手固定针翼,左手持针座送外套管,将外套管全部送至血管,最后右手拔出针芯,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固定,调节好输液速度,并注明穿刺日期。观察组:穿刺时先将Y型接口顺时针方向叠放于白色针翼上方,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以15°-30°角度进针,见有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推入0.1-0.2cm,右手食指固定针翼位置,右手拇指延着血管方向缓慢推Y型接口送管,右手食指同时拉针翼往后缓慢退出针芯前段,确认穿刺成功后,撤出针芯,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固定,调节好输液速度,并注明穿刺日期。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首次置管的成功率
2 结果(见表1)
两组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占住院患者比例越来越高。老年患者疾病病种多,病情重,在临床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静脉通路的建立很重要,为危重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老年人本身存在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易滑动及心理承受能力差[4] 有时往往不是一针就能扎上,结果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给护士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照组中因左手松开皮肤送管后,皮肤失去支撑而松弛,在送管过程中,皮肤沿着送管方向而皱缩,血管随着皮肤皮肤的滑动而扭曲移位,造成送给困难[3]观察组的方法是穿刺过程中左手一直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完成穿刺皮肤,退针芯和送导管,保持血管位置不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留置针一次性成功率。
综上所述,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时,采取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术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患矛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
[2]姚静.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0,15(5):24-25
[3] 莫文慧.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的改进[J].现代护理,2006,12(7):6105
[4] 王霞.浅静脉留置针技术在老年病人中应用[J].中华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69-170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两种置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普及,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的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血管弹性差,血管位置容易变化,从而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老年人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笔者改进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7月老年脑梗塞住院患者120例,入院时外周血管细,血管弹性差,血管不易固定。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62-94。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药、置管所用材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Ⅱ-A型),3M Health Care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操作者工作年限2年以上,留置针穿刺技术熟练。操作前应向家属说明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取得配合。
1.2.2 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程序准备好用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选择前臂浅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避开皮炎、瘢痕、肢体受伤部位和关节处。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范围8cm×8cm以上待干,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上的头皮针排气,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对照组:左手握住穿刺部位并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度进针,见有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推入0.1-0.2cm,右手固定针翼,左手持针座送外套管,将外套管全部送至血管,最后右手拔出针芯,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固定,调节好输液速度,并注明穿刺日期。观察组:穿刺时先将Y型接口顺时针方向叠放于白色针翼上方,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以15°-30°角度进针,见有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推入0.1-0.2cm,右手食指固定针翼位置,右手拇指延着血管方向缓慢推Y型接口送管,右手食指同时拉针翼往后缓慢退出针芯前段,确认穿刺成功后,撤出针芯,用3M透明敷料无张力固定,调节好输液速度,并注明穿刺日期。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首次置管的成功率
2 结果(见表1)
两组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占住院患者比例越来越高。老年患者疾病病种多,病情重,在临床抢救和治疗过程中静脉通路的建立很重要,为危重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老年人本身存在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易滑动及心理承受能力差[4] 有时往往不是一针就能扎上,结果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给护士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照组中因左手松开皮肤送管后,皮肤失去支撑而松弛,在送管过程中,皮肤沿着送管方向而皱缩,血管随着皮肤皮肤的滑动而扭曲移位,造成送给困难[3]观察组的方法是穿刺过程中左手一直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完成穿刺皮肤,退针芯和送导管,保持血管位置不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留置针一次性成功率。
综上所述,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时,采取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术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患矛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
[2]姚静.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0,15(5):24-25
[3] 莫文慧.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式的改进[J].现代护理,2006,12(7):6105
[4] 王霞.浅静脉留置针技术在老年病人中应用[J].中华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