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新时期经济发展目标,对工业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几大问题,妥善处理这几大问题将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非常必要。
一、关于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保持较快增速,做大总量,仍然是自治区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工业经济规模较小,总量较少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完成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经济总量走进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必须保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增长,实现增量上的新跃升,促进工业经济在总量上的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
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30%左右的增速,保持了连续4年全国第一的水平,成为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2006年,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总量是2002年的4.5倍,纯增129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12省区中,由2003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位;在全国的位次中,由200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8位,占全国的份额由1.24%上升到2.1%。工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37.8%上升到60.7%。
分析2006年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超1万亿元的地区有山东、广东和江苏等3个省,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仅为山东省2006年新增量2123.8亿元的78.5%;与江苏省的新增量1765亿元、广东省的新增量1658亿元相当。
自治区在资源供给、空间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与沿海地区相比,均具有一定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好、快、大、长”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二、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符合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实际
重工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技术创新空间,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等优势。目前,自治区工业经济仍处于资源型经济发展阶段,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重工业加快发展,继续推动轻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轻、重工业“两轮同转”的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实际。
近年来,自治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有色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盐碱化工、煤化工、硅化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专用汽车制造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2003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8.56%、70.36%、72.99%、77.81%,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8.79%、73.79%、78.7%和88.09%,重工业处于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有效地支持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因此,应该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推进重工业发展。
三、关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促进有优势的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促进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呼包鄂地区,先行“起飞”,实现率先发展;同时,采取措施支持和推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优势分析,呼包鄂地区资源禀赋较好,改革开放程度较高,具备率先发展的条件,呼包鄂地区也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2006年,该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57%,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53.2%;据有关机构对全国200个城市进行分析显示,呼、包、鄂三市的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部盟市的优势表现为,在地缘方面,毗邻东北三省和俄蒙两国,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为自治区融入和参与东北地区经济竞争,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利用俄蒙两国的资源,为开拓两个市场、运用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在能源方面,目前,东北地区的能源供给接续能力不足,大量的电力、煤炭需要从自治区调入,这为加快发展东部盟市的能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后发优势方面,可以避免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走的弯路,在较高的起点上承接来自先进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此外,东部盟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也成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动力之一。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也有了良好开端,2006年,东部5个盟市中,除兴安盟外,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今年1—5月份,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的增速继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实践将进一步证明,鼓励和支持呼包鄂地区率先加快发展,有利于以局部带动全局;积极推进东部盟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和谐发展,自治区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四、关于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是保持和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坚定不移地培育和打造一定数量竞争力强,有持续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是支撑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下大力气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2006年,自治区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7户,包钢公司275亿元、电力集团195.3亿元、北方电力公司118.9亿元、伊利公司156亿元、蒙牛公司162.7亿元、石油销售公司166.3亿元、呼铁局148亿元。全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60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与上海宝钢一家的销售收入相当。煤炭是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企业单体生产规模与拥有资源不相匹配。2006年,全区煤炭产量超过3亿吨,而产量超1000万吨的企业,也仅有神东公司、准格尔能源公司、霍林河煤业、平庄煤业和伊泰公司5户。
2006年,山东省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72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25户,超200亿元的12户,超300亿元的8户,超400亿元的7户,超500亿元的2户,正是这些大企业集团,有力地支撑了山东省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企业是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大企业支撑;同时又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和协作。
五、关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和组织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循环经济活动,是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自治区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企业以比较低的产品成本和价格赢得市场,这是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装备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约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地区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投资体制,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形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经委)
一、关于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保持较快增速,做大总量,仍然是自治区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工业经济规模较小,总量较少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完成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经济总量走进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必须保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增长,实现增量上的新跃升,促进工业经济在总量上的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
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30%左右的增速,保持了连续4年全国第一的水平,成为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2006年,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总量是2002年的4.5倍,纯增129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12省区中,由2003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位;在全国的位次中,由200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8位,占全国的份额由1.24%上升到2.1%。工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37.8%上升到60.7%。
分析2006年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超1万亿元的地区有山东、广东和江苏等3个省,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仅为山东省2006年新增量2123.8亿元的78.5%;与江苏省的新增量1765亿元、广东省的新增量1658亿元相当。
自治区在资源供给、空间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与沿海地区相比,均具有一定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好、快、大、长”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二、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符合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实际
重工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技术创新空间,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等优势。目前,自治区工业经济仍处于资源型经济发展阶段,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重工业加快发展,继续推动轻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轻、重工业“两轮同转”的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实际。
近年来,自治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有色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盐碱化工、煤化工、硅化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专用汽车制造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2003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8.56%、70.36%、72.99%、77.81%,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8.79%、73.79%、78.7%和88.09%,重工业处于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有效地支持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因此,应该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推进重工业发展。
三、关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促进有优势的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促进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呼包鄂地区,先行“起飞”,实现率先发展;同时,采取措施支持和推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优势分析,呼包鄂地区资源禀赋较好,改革开放程度较高,具备率先发展的条件,呼包鄂地区也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2006年,该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57%,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53.2%;据有关机构对全国200个城市进行分析显示,呼、包、鄂三市的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部盟市的优势表现为,在地缘方面,毗邻东北三省和俄蒙两国,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为自治区融入和参与东北地区经济竞争,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利用俄蒙两国的资源,为开拓两个市场、运用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在能源方面,目前,东北地区的能源供给接续能力不足,大量的电力、煤炭需要从自治区调入,这为加快发展东部盟市的能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后发优势方面,可以避免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走的弯路,在较高的起点上承接来自先进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此外,东部盟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也成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动力之一。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也有了良好开端,2006年,东部5个盟市中,除兴安盟外,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今年1—5月份,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的增速继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实践将进一步证明,鼓励和支持呼包鄂地区率先加快发展,有利于以局部带动全局;积极推进东部盟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和谐发展,自治区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四、关于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是保持和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坚定不移地培育和打造一定数量竞争力强,有持续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是支撑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下大力气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2006年,自治区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7户,包钢公司275亿元、电力集团195.3亿元、北方电力公司118.9亿元、伊利公司156亿元、蒙牛公司162.7亿元、石油销售公司166.3亿元、呼铁局148亿元。全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60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与上海宝钢一家的销售收入相当。煤炭是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企业单体生产规模与拥有资源不相匹配。2006年,全区煤炭产量超过3亿吨,而产量超1000万吨的企业,也仅有神东公司、准格尔能源公司、霍林河煤业、平庄煤业和伊泰公司5户。
2006年,山东省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72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25户,超200亿元的12户,超300亿元的8户,超400亿元的7户,超500亿元的2户,正是这些大企业集团,有力地支撑了山东省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企业是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大企业支撑;同时又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和协作。
五、关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和组织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循环经济活动,是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自治区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企业以比较低的产品成本和价格赢得市场,这是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之一。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装备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节约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地区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投资体制,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形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