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角函数概念建构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6
  在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有些概念是可以通过与环境的联系来习得的,如大部分基本图形的定义,很容易就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例子,但也有一些数学概念是不能通过这种途径习得的,如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概念,这类概念只能用语言来作出界定,只能依靠高中生门对这些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学习。这就造成了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包括我在内在角、函数、任意角三角函数等概念的认知上与老师要求的程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同学们普遍反映三角函数的学习很困难,很多学生宁愿使用建立代数函数的方法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可以说,三角函数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针对这种现象,我结合自自己的学习经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高中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方法,希望能对在三角函数概念上有所困惑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三角函数的教学难点及其原因
  三角函数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有多对一对应关系的函数,也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更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对高中学生而言,三角函数概念的学习存在困难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那么,这些困难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呢?为此,我对班内的同学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初中学到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直角三角形,但普遍不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回答“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则∠A的三角函数是只与∠A有关,还是与Rt△ABC有关?”这个问题时,有接近80%的学生回答与Rt△ABC有关。
  为了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查阅了初中教材上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发现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来定义的,利用直角三角形边与边的比来定义锐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函数,虽然教材也对高中三角函数的引入进行了一定的铺垫,但从当前高中阶段在三角函数方面的学习效果来看,这些铺垫很显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初中数学老师们在教学时偏重于对解题的教学,忽视对定义的教学,其次是很多教材在章头问题上存在不少先入为主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能准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概念的学生,只占了不到班内总人数的20%,有接近50%的学生在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谈到了以下两个问题:(1)为何高中教材要用坐标法来定义三角函数概念呢?(2)在用坐标法定义三角函数概念时,为何∠α中边上的点P能够任意选取呢?那么如何帮助同学们建构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结构呢?为此我积极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们探讨,思考出了以下几点采取措施。
  二、高中三角函数概念的建构方法
  1.复习初中三角函数的定义,建构三角函数的新定义
  从复习初中教材入手,有助于激活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再利用高中函数观点来解析初中三角函数概念,即“高中三角函数概念是对初中三角函数概念的深化,也是对初中三角函数概念的局限性(主要指定义域上的局限性)的揭示,是建构三角函数新定义的‘催化剂’”。函数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新定义具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实现从旧定义向新定义转化的有力保证。在高中函数定义的解释下,学生能准确的看到初中定义的不足:旧定义中的自变量局限为锐角,只能解决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而高中三角函数概念中,角的范围变大了,因此,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也必须相应扩大才行,将角纳入到直角坐标系中,在规定了始边与终边之后,用“坐标法”来定義三角函数概念的方法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将角纳入到直角坐标系中之后,角就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了,新定义也不再那么抽象,而是在涵盖旧定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内涵。
  2.巩固新定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在三角函数概念的定义中,旧定义内容少、浅、易,而新定义内容丰富,外延广泛,概括程度高,理解难度大,学生在学习新定义时,常对新定义的把握不够稳定,容易还原,因此,不间断、及时的帮助学生巩固新定义是老师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三角函数旧定义的最大优点就是直观性和情境性较好,“形”的特征突出,而新定义则是“数”、“形”兼备:距离、坐标、比值属于“数”的范畴,而坐标系的引进,角的旋转,则属于“形”的范畴,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数”“形”结合是我们帮助学生理解新定义的有力武器,转变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无疑是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新定义的明智途径。
  3.课堂上注重教学情境,挖掘问题本质,引出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悠久的历史,并由此引出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在学生的心中就能够其出现的背景以及发展的历程,同时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也就是由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选择较为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如此他们才会对这个概念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结语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标定要掌握三角函数,也就是说,能够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全部理解并且能够准确无误的应用在实际的例子中。可以说,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仅仅是利用其图像和性质,在数形结合使用方面体现为:求解三角不等式、三角方程,证明三角不等式、恒等式,倘若將“数”“形”分开对待,能够成为三角函数研究其基本问题的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对于老师们来说,详细准确的讲解也是非常困难的,倘若老师们在讲解之前进行足够的铺垫渲染,那么相信我们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总而言之,在高中教学阶段,定义性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学习是存在较大难度的,以上方法也只是我自身的探讨,具体的效果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感悟和理解。我相信,只要切实理解高中生门的学习难处,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师生间的沟通,就一定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三角函数的新定义,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对于许多的初中生而言,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同時也是一门较为困难的学科,因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途径  G633.6  当前在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注意运用欣赏学生的原则,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全体“因材施赏”。  关键词:赏识;因材施赏  G633.6  被别人欣赏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一个人积极争取进步的原动力。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然会欣赏他的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
G62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必修课,它不是让学生熟背具有逻辑体系的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评价引导了活动的方向,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与探求学习,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改正错误,所以说学生评价对于小学综合
期刊
G633.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育教学的方向。要想达成教学目标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个话题“生命仅仅属于自己”一课为例,试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一、灵活处理教材,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品德与社会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为了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的生
期刊
G633.6  数学学科知识的精髓所在即表现为数学思想。而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而言,数学思想的核心又体现在函数与方程思想中。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能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就能够解决大量的问题,为看似难度较大的题目挖掘大量的隐含条件,在简化解题步骤的同时,提高解题质量和解题效率。  一、方程与函数思想  方程与函数思想,可以说是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思想,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而且是重点和难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