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同样也能改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或胰岛素抵抗。”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21届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很多专家提出了这一观点。许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缺乏维生素D会缺钙,而维生素D水平与人胰岛素的合成、分泌、生理作用及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等的相关性却鲜为人知。
在我院,曾经有一位58岁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住院治疗。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D3肌肉注射7.5毫克。出院后每月注射一次,半年后,患者精神状态及腰酸背痛、肢端麻木、神经衰弱等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控制较前稳定,抵抗力增强,很少像之前那样容易感冒,胰岛素用量较之前减少了8单位。对她来说,小小的一支针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见维生素D3在糖尿病的治疗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对维生素D3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大量新的探索。
维生素D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汇总, 60%~70%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维生素D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防治缺钙的作用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功效。①除了骨组织,其他组织或细胞,如胰岛B细胞也能表达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能够调节胰岛B细胞内外钙的储存,使胰岛B细胞产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②维生素D可以抑制胰岛细胞凋亡进程。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中,也能对胰岛细胞移植物的生存发挥重要作用。③维生素D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表明,当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由25nmol/L增加到75nmol/L时,胰岛素敏感度可以增加60%左右。④根据最新观点,糖尿病是一种体内的炎症反应。维生素D能够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临床上很多医生都开始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有研究表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3,可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对维生素缺乏者每3个月注射1次维生素D3(30万单位/次)治疗,12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得到改善。
补充维生素D的其他途径
补充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晒太阳。如果在有效的阳光照射下,裸露脸、胳膊和手,持续20~30分钟,人的皮肤就可以合成够用一天的维生素D。然而,现代人久坐于办公室,沉溺于欣赏电视或上网,加上防晒霜的普遍应用,都使得接受日晒的机会大大减少。
第二种是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在蛋黄中含量较多,每个鸡蛋所含的维生素D约有3.5国际单位。动物肝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丰富,每500克含100~200国际单位,但不宜多吃和常吃,否则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种是通过维生素D制剂补充。中老年人如果接触阳光少,且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年轻人的1/3,可以通过服用或注射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口服制剂还有活性维生素D3的前体1α骨化醇和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产物如骨化三醇。
不同类型的维生素D在治疗中的应用
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二者的区别在于分子结构不同,另外维生素D2不能由皮肤合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有在体内通过肝脏和肾脏的处理加工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发挥作用,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对人的生理功能相似,在临床上使用的适应证基本相同。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进肾曲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促使钙、磷自骨中溶于血;同时促进钙、磷沉着于骨基质。因此,临床最早使用维生素D主要用来预防及治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维生素D治疗的适用范围
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外,还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等。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过量均可致中毒。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连续大剂量肌内注射最易导致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血清钙增高及肾、心血管、肺、脑等全身异位钙沉着,严重者肾、脑等脏器大片钙化,死因多为肾功能衰竭。因此,合并高钙、高磷血症者要慎用。
维生素D治疗的未来发展
尽管目前对维生素D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普遍达成共识,但有关最佳给药方式、最佳补充剂量及达到的最佳血浆浓度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此外,为了达到最大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维生素D剂型的开发也需要突破一些瓶颈。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对血钙浓度影响不大的维生素D衍生物,这可能是未来安全性更高的治疗选择。
(编辑/杨洁)
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外,还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我院,曾经有一位58岁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住院治疗。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D3肌肉注射7.5毫克。出院后每月注射一次,半年后,患者精神状态及腰酸背痛、肢端麻木、神经衰弱等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控制较前稳定,抵抗力增强,很少像之前那样容易感冒,胰岛素用量较之前减少了8单位。对她来说,小小的一支针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见维生素D3在糖尿病的治疗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对维生素D3的临床应用也进行了大量新的探索。
维生素D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汇总, 60%~70%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维生素D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防治缺钙的作用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功效。①除了骨组织,其他组织或细胞,如胰岛B细胞也能表达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能够调节胰岛B细胞内外钙的储存,使胰岛B细胞产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②维生素D可以抑制胰岛细胞凋亡进程。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中,也能对胰岛细胞移植物的生存发挥重要作用。③维生素D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表明,当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由25nmol/L增加到75nmol/L时,胰岛素敏感度可以增加60%左右。④根据最新观点,糖尿病是一种体内的炎症反应。维生素D能够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临床上很多医生都开始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有研究表明,对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3,可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对维生素缺乏者每3个月注射1次维生素D3(30万单位/次)治疗,12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得到改善。
补充维生素D的其他途径
补充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晒太阳。如果在有效的阳光照射下,裸露脸、胳膊和手,持续20~30分钟,人的皮肤就可以合成够用一天的维生素D。然而,现代人久坐于办公室,沉溺于欣赏电视或上网,加上防晒霜的普遍应用,都使得接受日晒的机会大大减少。
第二种是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在蛋黄中含量较多,每个鸡蛋所含的维生素D约有3.5国际单位。动物肝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丰富,每500克含100~200国际单位,但不宜多吃和常吃,否则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种是通过维生素D制剂补充。中老年人如果接触阳光少,且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年轻人的1/3,可以通过服用或注射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口服制剂还有活性维生素D3的前体1α骨化醇和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产物如骨化三醇。
不同类型的维生素D在治疗中的应用
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二者的区别在于分子结构不同,另外维生素D2不能由皮肤合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有在体内通过肝脏和肾脏的处理加工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发挥作用,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对人的生理功能相似,在临床上使用的适应证基本相同。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进肾曲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促使钙、磷自骨中溶于血;同时促进钙、磷沉着于骨基质。因此,临床最早使用维生素D主要用来预防及治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维生素D治疗的适用范围
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外,还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等。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过量均可致中毒。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连续大剂量肌内注射最易导致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血清钙增高及肾、心血管、肺、脑等全身异位钙沉着,严重者肾、脑等脏器大片钙化,死因多为肾功能衰竭。因此,合并高钙、高磷血症者要慎用。
维生素D治疗的未来发展
尽管目前对维生素D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普遍达成共识,但有关最佳给药方式、最佳补充剂量及达到的最佳血浆浓度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此外,为了达到最大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维生素D剂型的开发也需要突破一些瓶颈。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对血钙浓度影响不大的维生素D衍生物,这可能是未来安全性更高的治疗选择。
(编辑/杨洁)
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外,还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