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我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区经济获得了超常增长,连续几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增长模式从政策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转变,经济稳定增长的实质性动力不断增强。我区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以及价格机制等种种变化趋势均显示:由市场导向的、周期性扩张因素支撑的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在其推动下,2005年我区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18%左右。
  
  一、我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
  
  (一)近年来我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大大增强,GDP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增长轨迹
  下图为1990年以来我区和全国GDP增长率变动轨迹。从图中可见,1990年以来我区和全国一样,共经历了三次周期波动,即1990-1995年、1996-1999年、2000-2004年。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波动周期,我区经济增长的变动特征也不相同,随着经济上升动能的不断增强,我区GDP增长率正在走出相对独立的上升轨道。
  分阶段看,1990-1995年全国GDP的上升带动我区同步上升,我区上升速度慢于全国,而下降速度却快于全国,我区GDP增幅始终小于全国。1996-1999年,我区的变化走势虽然与全国相同,但GDP上升幅度大于全国,下降幅度小于全国,降势也较全国平缓。2000-2004年,全国GDP增长走势平稳,波动幅度较小;我区GDP则快速上扬,目前已接近20%的高速增长平台。今年1-3月份我区生产总值增长19.8%,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首位。
  
  (二)消费稳步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动力,经济的自主增长要以消费的主导作用为前提。1996年以来我区总消费占GDP的比重均在56%以上(按照支出法计算),2002年上升到61.96%,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中间力量。
  从2002年开始,我区经济开始加速上升,因此研究2002年以来消费的变化对于分析我区自主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2002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累计增长率变动可以看出,我区消费增长2002年一举突破10%-12%的平台后,2003-2004年一年上一个台阶,到2004年12月达到了22.7%的最高值。今年以来,消费增长虽然有所回落,但是1-5月份累计增长仍然达到了16.8%的较高水平,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回稳后蓄势上升的趋势,预示未来消费增长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强有力地支持了消费的增长
  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由此带来的居民消费升级的效用不可低估。据统计,2004年我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了18.2%;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了18.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了1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4.9%,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17.6%。如前所述,2002年是我区经济加速上升的起点,这期间我区居民收入与支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中间也产生波动,但总体呈现强势上升趋势。
  
  (四)投资自主增长机制作用日益显著
  消费需求的上升,对投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地促成了投资需求的形成和扩大。而投资需求增长的先导性特征,在乘数作用下又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了1809.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9.6%。其中,财政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9%,下降了2.3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占16.1%,下降了4.2个百分点;社会投资占34.8%,提高了4.2个百分点,社会投资已成为支撑投资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04年,全区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资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8.3%上升到了73.7%。投资增长的自主增长机制作用日益显著。可见,近年来我区投资的迅猛增长并非空穴来风,是市场需求加大、消费强力扩张的直接结果。
  
  二、在自主增长机制的推动下,今年我区经济继续强势增长
  
  今年以来,我区宏观经济承接了上年经济运行走势,继续呈现强劲上升态势,表现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强大动力。
  
  (一)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强力扩张
  1-5月份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速度高达57.1%,在全国名列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基建、房地产投资均获得了较高增长,投资热点行业集中于电力、燃气以及水的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重点工业行业。
  
  (二)轻重工业增长交替上升,显示了较强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我区工业增长的特点是“重快轻慢”,即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能源、钢铁等重工业的上升势头受到遏制,1-5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8.9%,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2.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30.8%,增幅比去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
  在重工业增长下降的同时,我区轻工业加快了增长速度,1-5月份轻工业增长率高达32.1%,增幅高于重工业3.2个百分点,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因重工业增长下降导致的工业增长速度放慢。以往“重快轻慢”的增长格局已为“轻快重慢”所取代。我区轻重工业的这种交替上升的现象表明我区工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作用日益显著。
  
  (三)主要工业产品增长稳定,市场反弹能力较强
  受市场影响,1-2月份我区钢材增长率曾经达到5%的较低水平,然而3月份起即开始回升,1-5月份已恢复到25.3%的高速度,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原煤、发电量、生铁、电解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一直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的态势,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企业盈利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产品产销率逐月增加,企业利润上升,经济效益获得不断改善。1-5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7.4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4.28,同比增加了24.73个百分点。1-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7%,在全国名列第四位。
  
  三、2005年我区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一)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
  1.生产总值
  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国家宏观调控机制日益完善,使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得以延长,据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左右,我国GDP增长将达到9%以上。
  如前所述,目前我区生产总值增长态势良好,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和消费均呈现出较为强劲的上升势头。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和投资增幅均有所回落,居民收入增长有放缓趋势,金融也呈现出一定的收缩迹象。综合上述对经济增长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参考内蒙古宏观经济增长模型,预计2005年我区GDP增长率将略低于2004年,为18%以上,GDP总额约为3100亿元。
  2.第一产业
  今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农业税,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食品消费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率达到了12.6%。下半年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随着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增长方式的逐步深入,预计2005年我区第一产业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520亿元。
  3.第二产业
  近年来我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的超常发展。在市场的强力作用下,电力、钢铁、乳制品等主要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迅猛上升,使我区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轨道。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今年1-5月份短期贷款增长率已降至2.8%,企业用于生产周转的资金无疑将面临不足,近期内将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5年我区第二产业增长率将比上年略有下降,达到2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1620亿元。
  4.服务业
  近年来我区服务业增长较为平缓,大大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这一现状十分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自治区和各盟市也相继策划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其效应已初见显现。2004年,全区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4.1%,服务业同比增长13.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长了14.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1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层次的升级,预计2005年我区服务业仍将达到较高增长水平,全年增长速度为1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约为960亿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国家对投资领域实行整顿治理,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49.6%,幅度比上年回落了19.5个百分点。然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同期增长速度仍比上年高出了一倍之多,交通运输、城镇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均达30%以上,我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升迅猛。
  今年1-5月份,对工业的投资仍然保持坚挺,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增值率达到了136.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6%;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增长率达94.5%。结合1-5月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稳步上升的态势,预计2005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比上年略有回落,达到40%左右,总投资规模约为2530亿元。
  
  (三)消费与居民收入
  如前所述,近年来我区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带来了消费的稳步上升,对投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地促成了投资需求的形成和扩大。而投资需求增长的先导性特征,在乘数作用下又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进而拉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预计未来我区消费增长将维持目前的增长趋势。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将达1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将达1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左右。
  
  (四)市场物价
  2005年内蒙古物价水平将继续在高位运行。推动物价的动力从“成本推动”向“成本推动+需求拉动”转换。2004年,我区经济高速发展,钢铁、电解铝、原油、煤炭、电力发展迅速,部分行业和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出现了经济局部过热状况。由于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物价盲目增长的势头有所控制,但2005年物价受国内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这些工业消费品的供求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价格上涨的趋势仍将维持原状;同时,居民消费品价格将出现结构性上涨。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05年的煤炭价格涨幅将超过8%;由于国家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2005年电力价格也将随之上涨,涨幅在5.6%左右。预计上半年全区CPI指数将在高位运行,约达103.5%;下半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逐步显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有所释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约达103%。
  
  四、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互动性不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
  1990年以来我区消费率基本在55%-60%的增长区间波动,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没有促使消费率的上升,相反令其下降。2003年消费率为56.1%,比1990年还低10个百分点左右,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区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3年全区投资率为59.6%,比1990年高20.8个百分点之多,表明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消费的作用并没有明显加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
  经济的自主增长要以消费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因此,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治理和整顿,要以消费需求为核心进行投资,对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投资,要坚决予以控制。要大力鼓励居民信贷消费,改变目前居民信贷低迷的现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动态协调增长,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长效发展。
  
  (二)总投资构成中有效投资不足
  分析我区的总投资构成,可以看出我区库存增加占总投资的比重相当大。尽管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长质量的改善,库存增加占总投资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1年我区库存增加占总投资的比重比全国高20余个百分点,2003年高6.3个百分点。
  这表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生产过剩现象在我区仍然存在,投资的效益不高,产品和市场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防止下一阶段库存增量的进一步增大。
其他文献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振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平原农业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在有利的政策前提下,只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一定能脱颖而出,在欠发达地区中优先发展起来,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大为改观。    一、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的主要比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2004年,中央政府开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整合领域的扩大,物流管理从最初的职能管理阶段向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方向发展。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能管理阶段、内部一体化(企业物流一体化)阶段和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阶段。    (一)职能管理阶段  职能管理阶段是指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职能管理活动中,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相对独立地发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品、效益问题,也有生产、市场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就业不充分。本文认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大发展后,冲破体制约束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又一次创新,是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一、农村富余
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兴起,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经营者应尽快转变观念,在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外部资源,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变竞争者为合作者,从追求一个企业的“单赢”变为两个企业的“双赢”及多个企业的“群赢”。    一、虚拟企业的涵义    21世纪是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单靠企业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