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在欧洲,名气很大,人气很小。
几年前,当时的外经贸部(现在叫商务部)新闻司,邀请我们首都几家新闻单位的七八个记者开一次洋荤,到欧洲去访问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几个成员国,我有幸在被邀之列。
当然,外经贸部的这一举动也有它的科学道理。一个报道对外贸易的记者,没有去过外国,没有见识过现代经济的真面目,没有看过外国的企业,不知道飞利浦、西门子是怎么回事,光知己而不知彼,写出来的稿子难免有时候牛头不对马嘴。
那天我们到了风车之国荷兰,去访问世界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飞利浦。
这家企业的总部设在一个名叫埃得霍芬的小镇上,因为飞利浦最早就是在这里靠做灯泡起家的。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当年做灯泡的车间,不为别的,就为了教育职工不忘本,也为了让外人了解它的光荣史。
我们住在镇上一位华人开的文华酒店,酒店是中式建筑,门楼上竖挂着汉字写的“文华酒店”匾额,黑底金字,中国味十足。
酒店老板祖籍温州,是第二代华侨,40 来岁。其父在法国经商,为了使他不忘祖国的民族文化之根,年轻时送他到北京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因此他看上去一派儒家风范。他在荷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是荷兰国家的中国顾问,经常作为荷兰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来我国访问,既当翻译,又当顾问。他在他的酒店接待过胡耀邦和赵紫阳,还和他们讨论过中国的改革,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我们刚到酒店的时候,见他正在大堂像伙计一样热情招呼客人,跑前跑后,还和他的众多雇员一起帮客人办住店手续呢。按照我们中国人衣帽取人的眼光,你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个大老板,是个国家级的顾问。
酒店的客房里自然都有电视机,但我发现不自然的是,所有的电视机都没有牌子,也看不出是哪个国家哪家企业的产品。在我们中国,这叫三无产品,属黑货。
吃过饭老板招待我们喝茶,因为是祖国来的客人,另眼相看。
我们和老板聊天,我就趁机问起电视机的事。他说:“这电视机是日本货,买来的时候是有牌子的,是我故意让人抠掉的。为什么要抠掉呢?因为这里是飞利浦的发祥地。众所周知,飞利浦也做电视机,而且质量也不错,也是世界名牌。但话又说回来,飞利浦的电视机虽然也好,可价钱没有日本的便宜,我当然买又便宜又好的日本电视机了。我抠掉日本电视机的牌子,是不愿伤害飞利浦的自尊心,更何况这里还是飞利浦的发祥地。”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他不但会经商,而且也懂政治,懂得两全其美之策。他大概就是我想像的“儒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天,飞利浦的老板约见我们。这是一位西装革履、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汉子,50来岁。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板一开场就大骂日本人不是人。他说:“我们做生意是讲究互利互惠的,日本人是光想着自己赚钱,连碗汤也不给你喝。我们和技术落后的国家做买卖,连有些技术都给他们,日本的企业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他的这番话我想可能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标榜飞利浦经商有道,讲究义利;二是希望中国多和飞利浦做买卖,有广告之嫌;三是同行是冤家,但又有几分无奈。但是,后来我们碰见的事,使我觉得我的这些想法可能是“小人之心”,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我们离开荷兰去比利时的时候,在飞机上我和一位老外坐在一起。他扳着面孔问我是哪国人,我说是中国人。他脸上立刻挂出笑容说:“中国人就好,要是日本人我就不和你说话了,因为他们不是人,是经济动物。”
我们在比利时采访了设在布鲁赛尔的欧共体总部之后,又来到了有“世界城市之花”称号的法国巴黎。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以及这条街上的凯旋门,都没有使我大吃一惊,因為这些地方太有名了。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参观巴黎大磨坊,不是因为那里的面包做得如何好,而是因为那里的人对日本人的愤怒。
我们先看的是面包坊。这是一间不大的房子,有十几位面包师正在案子上揉面团。他们都穿着白大褂,戴着高高的白帽子,和中国厨师打扮得一模一样。当我们一行十来个人进去时,所有的面包师都停下手中的活儿,一个个都对我们怒目而视,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好像我们是一帮强盗。
陪我们的欧共体雇员,是一位名叫麦瑞的荷兰小姐。只见她叽哩咕噜地向面包师们说了一通,面包师们立刻转怒为喜,同时响起一片掌声。
麦瑞对我们说,原来面包师们一看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以为我们是日本面包师参观团,所以对我们怒目而视。
麦瑞说,由于日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欧洲市场上占了很大的份额。同行是冤家,所以我们欧洲的企业职工,对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她还说,日本人由于有钱,子女可以周游世界。在欧洲,你随时随地都能看见日本的青年游客。别看他们小小年纪,还没有赚钱,可他们花钱如流水。他们住高级宾馆,吃高级餐馆,买高级商品,享受高级服务,这让我们非常看不惯,也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花的是父母的钱。我们西方的习惯是,子女成人之后,讲究的是自力更生,不花父母的钱。
这样看来,日本人在欧洲是老少都不受欢迎。
根据我们这些中国记者在欧洲的观察,我们得出这样两点结论:做买卖要互惠互利,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不顾对方的利益;日本造的东西,靠价廉物美争得了市场,我们应当学习。这两点虽然毫无新意,但却是永恒的真理。
几年前,当时的外经贸部(现在叫商务部)新闻司,邀请我们首都几家新闻单位的七八个记者开一次洋荤,到欧洲去访问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几个成员国,我有幸在被邀之列。
当然,外经贸部的这一举动也有它的科学道理。一个报道对外贸易的记者,没有去过外国,没有见识过现代经济的真面目,没有看过外国的企业,不知道飞利浦、西门子是怎么回事,光知己而不知彼,写出来的稿子难免有时候牛头不对马嘴。
那天我们到了风车之国荷兰,去访问世界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飞利浦。
这家企业的总部设在一个名叫埃得霍芬的小镇上,因为飞利浦最早就是在这里靠做灯泡起家的。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当年做灯泡的车间,不为别的,就为了教育职工不忘本,也为了让外人了解它的光荣史。
我们住在镇上一位华人开的文华酒店,酒店是中式建筑,门楼上竖挂着汉字写的“文华酒店”匾额,黑底金字,中国味十足。
酒店老板祖籍温州,是第二代华侨,40 来岁。其父在法国经商,为了使他不忘祖国的民族文化之根,年轻时送他到北京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因此他看上去一派儒家风范。他在荷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是荷兰国家的中国顾问,经常作为荷兰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来我国访问,既当翻译,又当顾问。他在他的酒店接待过胡耀邦和赵紫阳,还和他们讨论过中国的改革,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我们刚到酒店的时候,见他正在大堂像伙计一样热情招呼客人,跑前跑后,还和他的众多雇员一起帮客人办住店手续呢。按照我们中国人衣帽取人的眼光,你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个大老板,是个国家级的顾问。
酒店的客房里自然都有电视机,但我发现不自然的是,所有的电视机都没有牌子,也看不出是哪个国家哪家企业的产品。在我们中国,这叫三无产品,属黑货。
吃过饭老板招待我们喝茶,因为是祖国来的客人,另眼相看。
我们和老板聊天,我就趁机问起电视机的事。他说:“这电视机是日本货,买来的时候是有牌子的,是我故意让人抠掉的。为什么要抠掉呢?因为这里是飞利浦的发祥地。众所周知,飞利浦也做电视机,而且质量也不错,也是世界名牌。但话又说回来,飞利浦的电视机虽然也好,可价钱没有日本的便宜,我当然买又便宜又好的日本电视机了。我抠掉日本电视机的牌子,是不愿伤害飞利浦的自尊心,更何况这里还是飞利浦的发祥地。”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他不但会经商,而且也懂政治,懂得两全其美之策。他大概就是我想像的“儒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天,飞利浦的老板约见我们。这是一位西装革履、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汉子,50来岁。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板一开场就大骂日本人不是人。他说:“我们做生意是讲究互利互惠的,日本人是光想着自己赚钱,连碗汤也不给你喝。我们和技术落后的国家做买卖,连有些技术都给他们,日本的企业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他的这番话我想可能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标榜飞利浦经商有道,讲究义利;二是希望中国多和飞利浦做买卖,有广告之嫌;三是同行是冤家,但又有几分无奈。但是,后来我们碰见的事,使我觉得我的这些想法可能是“小人之心”,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我们离开荷兰去比利时的时候,在飞机上我和一位老外坐在一起。他扳着面孔问我是哪国人,我说是中国人。他脸上立刻挂出笑容说:“中国人就好,要是日本人我就不和你说话了,因为他们不是人,是经济动物。”
我们在比利时采访了设在布鲁赛尔的欧共体总部之后,又来到了有“世界城市之花”称号的法国巴黎。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以及这条街上的凯旋门,都没有使我大吃一惊,因為这些地方太有名了。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参观巴黎大磨坊,不是因为那里的面包做得如何好,而是因为那里的人对日本人的愤怒。
我们先看的是面包坊。这是一间不大的房子,有十几位面包师正在案子上揉面团。他们都穿着白大褂,戴着高高的白帽子,和中国厨师打扮得一模一样。当我们一行十来个人进去时,所有的面包师都停下手中的活儿,一个个都对我们怒目而视,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好像我们是一帮强盗。
陪我们的欧共体雇员,是一位名叫麦瑞的荷兰小姐。只见她叽哩咕噜地向面包师们说了一通,面包师们立刻转怒为喜,同时响起一片掌声。
麦瑞对我们说,原来面包师们一看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以为我们是日本面包师参观团,所以对我们怒目而视。
麦瑞说,由于日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欧洲市场上占了很大的份额。同行是冤家,所以我们欧洲的企业职工,对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她还说,日本人由于有钱,子女可以周游世界。在欧洲,你随时随地都能看见日本的青年游客。别看他们小小年纪,还没有赚钱,可他们花钱如流水。他们住高级宾馆,吃高级餐馆,买高级商品,享受高级服务,这让我们非常看不惯,也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花的是父母的钱。我们西方的习惯是,子女成人之后,讲究的是自力更生,不花父母的钱。
这样看来,日本人在欧洲是老少都不受欢迎。
根据我们这些中国记者在欧洲的观察,我们得出这样两点结论:做买卖要互惠互利,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不顾对方的利益;日本造的东西,靠价廉物美争得了市场,我们应当学习。这两点虽然毫无新意,但却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