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德育特色评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加坡德育特色的评析,旨在借鉴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期站在新的角度审视我国德育的实践,能更好地认识到我国德育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我国教育实践的完善发展。
  【关键词】: 新加坡;德育;多元文化;价值观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层面上的因素。新加坡高度重视德育的发展,不断改良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在增强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为了特色鲜明的德育体系。
  一、新加坡德育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屿国家,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连自来水、粮食等基本生存资料都要靠邻国马来西亚供给,特殊的地缘环境使得新加坡这个地处马来海洋生存的华人岛屿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建国之初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落后的经济状况,恶劣的生存条件,由经济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暴力犯罪问题,国内此起彼伏的族群冲突导致的流血事件,国外敌对势利的虎视眈眈,这些严重影响着新加坡这个新兴国家的社会秩序和长治久安。新加坡这个华人岛屿如何在充满妒意的马来海洋邻国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经济,摆脱落后,尽早实现国家富强是建国之初的新加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新加坡的品德教育特别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目的凌驾于品德教育之上,品德教育成为新加坡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学校的品德教育依随国际政治形势的的变化而变化。新加坡品德教育的过分政治化最鲜明体现就是新加坡推崇的国家意识教育。新加坡推崇国家意识教育,李光耀曾于1981年新加坡建国25周年之际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作为品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培养“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的总体目标始终贯穿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始终,培养新加坡人民的国家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新加坡品德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同时,学校成为新加坡灌输核心价值观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公民的效忠服从意识,如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以国家为荣并终于国家”是该课程的五大主题之一。新加坡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品德教育的政治性,对国民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过分强调品德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把政治目的凌驾于品德教育之上,把学校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加坡过分强调公民对国家对政府的服从和效忠,从而妨碍了公民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不利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则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国家民主进步的实现,其中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需要有批判意识的公民对政府进行监督和与政府行为进行良性互动。
  二、新加坡德育强调公民责任
  新加坡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遭遇了严峻的道德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并涌入新加坡社会,日益冲击着新加坡赖以为精神支柱的,诸如家族本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东方传统价值观念。社会风气日渐西化,极端个人主义、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等腐朽现象以及吸毒、色情、暴力、腐败等罪恶现象在社会横行,传统的东方价值观体系面临分崩瓦解的处境,新加坡正处在被西方社会侵蚀为“伪西方社会”的危险境地,人情观念、群体意识、国家意识日以淡薄,新加坡社会面临失去国家凝聚力、国际竞争力的危险。新加坡政府认为,社会道德出现危机,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良好势头。因此,新加坡把公民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素质的公民,强调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好公民”,强调公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分子,要肩负起公民应尽的责任以及如何能够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其中“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是五大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强调每一位新加坡国民在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关系时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人民,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民要自觉地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人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国家利益为先,必要时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及个人以保全国家。但是公民教育不等同于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在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而公民教育在于使公民明白自身的权力和义务,明白其作为公民对于国家的意义。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合格公民,既能充分地享有国家和社会赋予他的權力,又能认真履行他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公民的权利,那么新加坡社会就会因为缺乏人道和文明而走向野蛮。
  三、新加坡品德教育强调法律的制裁作用
  新加坡的品德教育是以法律制裁作为后盾的。新加坡的法律呈现出道德法律化的现象,大量的品德内容被写入法律之中,制定成专门的法律条文。例如口香糖在新加坡境内是被禁止销售的的,使用厕所后未冲水、在非吸烟区吸烟、不在制定的地方如天桥和隧道过马路、在地铁上饮食都会导致罚款,随地乱扔垃圾则会导致强制劳役,人们的生活习惯、两性关系、行为作风只要为主流道德所排斥都会立法予以禁止。各种在世界各国法典都无案可查的品德行为,无论巨细,都一一立法执行,没有疏漏。同时,新加坡的法律法规是及其严苛的,例如随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在非吸烟区吸烟罚款500新元,如厕后不冲水罚款1000新元,不在指定区域泊车罚款500新元,男子盗窃将会判处鞭刑。在新加坡的公园、地铁、马路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吸烟”、“限制区”等告示牌,时刻提醒着新加坡人应遵守法律法规,违者将接受相应得惩罚。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假如,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人民随德存仁,以礼义之法度引导人们提起相应的礼仁之心,类齐比肩,那么人人都会做到,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格除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进而长期保持不变。新加坡过分强调法律的约束作用,动辄以法律制裁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遏制社会道德败坏现象的后盾,这样还是导致了公民对法律惩罚和制裁的畏惧,忽视了道德的内省作用,没有培养公民自觉维护道德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国平.亚洲四小龙高校德育特色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
  [2]魏晓文 孙淑秋.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3]王天桥 刘红.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0)
  [4]王学风.多元文化视野下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质[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5]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探析及借鉴[J].教学研究.2011(5)
  [6]冯玉军.新加坡宗教事务的法律治理.政法论丛[J].2013(6)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美学史上下两千多年,涉及的范圍相当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中国美学对于我们来说有太多的魅力。本文论述了中国美学史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文化特色;艺术美学;礼  中国美学史上下两千多年,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但是一本书的篇幅终究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对每个时代的每一个美学思想家(或每一本有关美学的著作),不分大小主次地排列
期刊
【摘要】:本文从儿童幼儿期的立场出发,浅析儿童动画对3-6岁孩子的情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伦理学设计在儿童动画创作的应用。本文作者着重分析儿童动画作品,在创作中体现表达情感,呼吁儿童选择性观看,要把真善美以及传统文化运用到儿童动画创作中去;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设计创造出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应儿童发展的儿童动画。首先树立良好正确的价值观;创作出真正适合动画作品,使中国儿童动画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越来
期刊
【摘要】:目前国内一直存有对民族唱法“千人一面”的形容,认为在民歌演唱中,总给人一种相同的感受,褒贬不一存有争议。笔者针对这一现象,浅析此现象的形成原因,并从正反两方面谈谈拙见。  【关键词】:学院派;民族唱法;千人一面  近几年,在国内一直存有对民族唱法“千人一面”的形容,即认为在民歌演唱中,总给人一种相同的感受,犹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对此现象的好坏,幸与不幸,争论也没停止。民歌作为音乐文化的一
期刊
【摘要】: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罗让巴,其中观哲学是中外藏學界和佛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文章首先概述了宗喀巴的生平事迹及其外观环境,重点论述了宗喀巴大师所提出的“缘起性空”论,从缘起性空的基本特征中的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抽象思辩入手,叙述了它所涉及的许多重大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 藏传佛教;格鲁派;缘起性空  一、宗喀巴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宗喀巴(Tsong-kha-pa,13
期刊
【摘要】:康德的先天综合学说是理解分析哲学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该学说不仅对了解西方哲学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的认识。本文从综合性与分析性的对比入手,着重阐释的先天综合判断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关键词】:综合性;分析性;先天综合知识  引言  逻辑学、哲学、语言学中与分析性(analyticity)相对立相互依存的一个常见范畴。在语言类型学中,按照语素的粘着性
期刊
【摘要】:善良是心存他人,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善良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去诠释其意义;不能因为一些假恶丑的现象就不去做善事;教育对于培养善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善良也需要我们把握其中的度。  【关键词】:善良;培根;仁爱  因为兴趣所在,笔者非常关注幼儿教育,经常留意儿童教育片,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如经典图画书《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神话《马兰花》等,都是在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堂公开课——《变色龙》,执教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接着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环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教师既没有指导,也没有要求,也没让学生准备,只是花了15分钟时间选角色和朗读,这样,可想而知,怎么能读出效果来呢?不但淹没了课堂气氛,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再仔细一想,语文课上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朗读似乎经常可见。朗读只是一种课堂虚空的热闹和喧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而实质上是
期刊
【摘要】:时空意识常常来自不自觉,同时带有明显的的主体性特征,林徽因的诗歌流露出强烈的时空意识,这是诗人对个人生存意义的追寻与反思,以及诗人人生价值观的折射,诗人的时空体验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显在的时空意识背后还可以把握诗人所处时代的脉搏。本文立足于林徽因的诗歌文本,结合其人生境遇,以探诗人的时空意识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意味。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时空意识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变。所谓的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关于人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此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质  教师素养的高低便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立有效的实训室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实训室管理,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岗位情景下开展实训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中职学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实训室向着产教学多赢的理想教学模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实训室;双向一体化;管理制度;配套使用;实践  引言:  平面广告设计最为一个强调动手实践的专业,其发展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训室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使用,二是如何管理,三是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