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美 缔造未来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 一书记宋秀岩、全国妇联书 记处书记焦扬、中国科协常 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尚勇、中国科协副主席、书 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科协荣 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青年 女科学家奖评委会主任韦 钰、中国科协副主席、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 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中 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 员会秘书长杜越、欧莱雅中 国副总裁兰珍珍与第十一届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 合影。

  2015年1月16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5个省市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从追溯动物起源到解密大脑神经,从研发纳米材料到探索浩瀚星空,从研究优良农作物到航空特种医学,她们用青春灌溉科学之美,用科学书写人类美好的未来。
  颁奖典礼结束后,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论坛,10位获奖者与现场100多名高中女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和精彩互动。围绕“爱上科学的理由”和“发现科学之美”两个话题,获奖女科学家们用亲身经历的故事生动演绎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为莘莘学子点亮一盏明灯,指引她们通向科学的梦想国度。
  科学之美,女性力量
  纵观现代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女科学家以其独有的细腻和感性情怀拓展对科学的想象空间,同时又以其睿智与理性的逻辑思维捕获那些至关重要的科研细节,她们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认可。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从事科研的女性队伍以12%的增长率日益壮大,但纵观全球,科研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仍不足三分之一;在诺贝尔奖得主里,女性获奖者的比例更是不足3.5%——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领域男女比例失衡、实现性别上平等的问题仍旧任重而道远。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
  作为一家以美为核心事业的公司,女性始终是欧莱雅关注和鼓励的社会群体。创立自一位化学家之手,欧莱雅集团对科学的执着与生俱来。1998年,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全球范围支持处于科研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女性,至今已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超过2000名女科学家获得殊荣。
  作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创立,致力于表彰在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杰出女性。11年间,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96位女性获此殊荣,欧莱雅的捐助总额达810万元人民币。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收到来自111个单位和22名专家的提名、推荐有效候选人183位;候选者最小年龄下探至30岁,少数民族的候选者比例达到7.65%,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候选者攀升至22.95%,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候选者比例接近5%;候选者研究领域覆盖数理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地球科学、农林科学、信息科学七大学科。这些喜人的数字印证了该奖项在中国的辐射范围愈加广泛、影响力度日趋深入,对培养更多才华横溢的女性科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
  突破十一载积淀,依托全新的高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成为衡定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最具影响力的标准之一,深刻展示并积极改变着中国科学界的面貌,全力推动青年女性不断攀登科研事业的高峰。
  科学之美 改变世界
  科学让现代文明的浪潮充满了进步与希望的曙光,也让人类在永无止境的未知与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如今,日益壮大的女性科学家队伍已成为科学天空里一抹绚丽的风景——从对个体生命的守候、到对国计民生的承诺、再到对人类知识领域的开拓,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奉献着自己毕生的热忱与坚持,镌刻出改变世界的科学之美。
  面对种种“疑难杂症”对人体造成的痛苦与困扰,她们矢志钻研、攻坚克难,以卓越的勇气和魄力维护生命的尊严。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中,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尝试在纳米世界探索癌症治疗的新方式,逐渐摸索出一套既可以准确地打击肿瘤细胞,又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有力武器;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翔发现一种比药物治疗安全许多的“感知觉干预”疗法,为神经疾病患者尤其是自闭症儿童开启了一扇与世界沟通的窗口。
  心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她们凝聚智慧、锐意创新,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生活境况的改善带去福祉。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中,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教授李永平正通过恢复水系的自我净化能力来治理水污染、调控水资源,为实现生活、生计、生态的良性发展而执着求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如则致力于带领团队设计超低功耗的电子器件,以独辟蹊径的设计思想改良器件结构并付诸应用,帮助人们尽情享受高科技芯片技术进步带给生活的便利。
  除了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问题,获奖女科学家们还积极拓展研究领域,破解物种起源的未解之谜,探究广阔宇宙的无穷奥秘。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刘建妮打破时间限制、扎根古生物学研究,以发现“叶足动物”的突出贡献破解了节肢动物起源的难题,也为人类探索未知生命开拓了全新纪元。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陈雪飞多年间始终深耕天体物理研究,从构建双星演化理论,到丈量宇宙空间,她希望通过对天文现象这种浪漫的追寻,去满足人们对浩渺星空在敬畏之余的好奇。
  科学之美 引领未来
  在表彰、扶持精英的同时,欧莱雅深信,科学之美的恒久盛放需要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2013年,欧莱雅中国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开创了“未来科学家可持续成长计划”,邀请获奖女科学家为高中生当面答疑解惑、带领他们探索科学的无尽乐趣。
  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后的论坛上,获奖女科学家们就纷纷与高中生分享了她们爱上科学的故事和对科学之美的领悟:
  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妮从有记忆开始就与自然产生了直接而亲密的联系:满山遍野地奔跑,只为观察蝴蝶翅膀在太阳下透出的迷人色彩;拿起小棍翻遍地上的树叶,只为寻找一只只形态迥异的昆虫——她也因此鼓励青少年将兴趣延续为始终的追求,只要不轻言放弃,最初的梦想就能蜕变为最后的美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贾卫华至今仍对罹患癌症而去世的师妹记忆犹新,一个闪闪发亮的年轻生命好像花朵凋零般迅速消逝,这让处于博士后阶段的她从此坚定了“攻克癌症”的信念,并支持她一路披荆斩棘、成为鼻咽癌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对于年轻学生,贾卫华也希望她们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将过程本身当作一种奖励。
  对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员段慧玲而言,正是充满精细分析、严密推理的力学之美,以理论知识改造现实的科学能量,激发了她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望,促使她从工程师成功转型为一名科学家;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英贤眼中,科学从来都不枯燥,在逆水行舟中寻找柳暗花明,通过面向航天的前沿研究造福全人类,正是科学所蕴含的真、善、美;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廖红教授,通过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植物生理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提升了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依靠自然的方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施肥量,减轻污染,让万物灵动地生长。
  肩负着全面的责任与使命,欧莱雅中国表示:将继续专注求索、履行承诺,并通过携手各界共同努力,让科学之美持续绽放,让美在科学中生生不息。
其他文献
Nature  最强镁合金  Nature封面: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捕捉到的超强镁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Nature杂志第765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高强度的镁合金材料。这种合金由双相纳米结构造就,强度接近理论极限。纳米构筑晶态金属合金能得到高强度的材料,但随着应变的增强,这种材料往往会软化。吕坚及其研究团队将纳米晶体与单相非晶态金属玻璃的优势结合起来,制备出了一种双相材料——二铜化镁纳米晶粒(直径6nm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且让我们深情地记住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挚情于祖
田野考察途中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古往今来,徜徉于山水田野之间者,大抵心胸开阔,博古晓今;而能将之引以为毕生志趣追求者,更是如此。蓝勇便是这样一个人。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历史学中与现实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短短几十个字就概括了蓝勇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但道不尽的却是其后的艰难险阻、山高水长。载着简单的行囊,蓝勇在他所从事的历史地
一、大数据将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下一波浪潮  继第二代互联网(Web2.0)和云计算之后,大数据接踵而至,有可能成为信息技术界的下一个重大热点。第二代互联网将人和物实现联网,云计算是向在线计算基础设施转变,大数据则通过对传统计算技术无法分析的大量数字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来创造价值。据美国思科公司估计,到2015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4.8ZB,这表明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近在眼前。  全球计算机产生的数
一.德国所依靠的基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  民强国富,重在教育。我一直认为,没有高素质的民众,不会有先进与富强的国家。德国的先进与富强,源于德国民众的素质。而民众的素质,其基础在于教育,而教育成效在于实行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除德国以外,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北欧的一些国家等,无论大小,凡走在前面的的国家,都和国民教育的理念、机制、途径密切相关,和国家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教育先行是个基
Nature封面:一个实验对象的皮层表面,上面覆盖有被预测会在相应皮层位置引起特别强的反应的单词。单词颜色表示语义类别:例如,绿色单词大多是视觉和触觉概念,而红色单词大多是社会概念。白色线条描绘出了人们以前就知道的兴趣区域。Nature杂志第760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大脑皮层的语义。人们认为,单词和语言的意思表达在一个语义系统中,该系统则分布在整个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地方。每个语义概念被表达在多个语义区
它波束窄、方向性强、分辨率高、能量密度大、抗干扰与抗杂波能力强……,在雷达、电子战、保密通信、微波武器、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加热、材料加工与改性等军事、科学研究、工业方面具有极重要的应用。  它叫做高功率毫米波。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优越特性,然而依靠传统微波管却很难得到高功率,特别是高平均功率。回旋器件是目前毫米波波段唯一具备工程化能力的大功率源。  电子科技大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团队多
魏启明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外曾祖父是台湾最早期西医,父亲魏正明教授为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博士,是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母亲王碧云教授为日本东京东邦大学医学博士,是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二姐魏丽惠教授也是著名的妇产科专家,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科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产科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中国医师会最优秀医师奖。  魏启明教授在日本
李新亮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并于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博士后。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李新亮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在这里,他投身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及教学中,并对湍流这一百年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采用
他是一名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三尺讲台,他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真情;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屡获嘉奖,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他丝毫没有官架子,笑容满面,平易近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老马”。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马建泰。  二十多年来,马建泰教授主要从事工业催化剂与催化工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