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T灌注成像的变化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对CT灌注成像的变化及认知的功能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4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256层CT灌注成像,检测支架置入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CBF、CBV、MTT分别为(23.82±4.67)ml.(100g)-1.min-1、(3.06±1.33) ml/100g、(4.48±1.37)s,术后1月CBF、CBV、MTT分别为(33.03±6.76)ml.(100g)-1.min-1、(3.35±1.34) ml/100g、(4.16±1.65)s;术后6月分别为(32.54±6.53)ml.(100g)-1.min-1、(3.26±1.65) ml/100g、(4.23±1.79)s。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脑血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6个月对应供血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MoCA总分、MMSE 评分、Stick Tes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MoCA总分、MMSE 评分、Stick Test评分术后1月、术后6月及记忆力、执行能力大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血区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大部分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较重,支架置入术后明显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血流灌注改善有关。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灌注成像;介入治疗;认知障碍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得到重视,而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也被很多研究所证实,但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明确,一些研究证实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组织长期低灌注状态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目前通过CT灌注成像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量与认知功能的变化,尚未见报道。颈动脉手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文献结论迥异。本研究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变化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介入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 (61.5±7.3) 岁。支架置入适应证参照国内2005年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修订稿)[2]。颈动脉狭窄的测量以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制定的标准。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2±6.7)岁,无脑梗死及脑梗死易患因素。研究方案经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受试者知情同意,签署书面同意书。
  1.2入选标准:(1)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为未见明显异常或腔隙性脑梗死。(2)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或责任血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者。(3)可以完成认知功能测试。(4)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狭窄,单侧血管直径狭窄≥70%。排除标准::⑴有智能障碍史或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⑵不能完成量表检查者。⑶严重心、肝、肾、血液、肿瘤等疾病,不适合手术者。⑷精神异常者。(5)有抗血小板药物禁忌症。(6)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颅内动脉瘤者。(7)不合作者。
  2方法
  2.1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行颅脑CT、MRI、MRA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脑组织结构、脑梗死情况并排除颅内其他疾患,了解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长度、斑块性质、侧枝血管代偿等。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减影设备行支架置入术,严格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操作规范行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处理参考2005年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修订稿)[2]。
  2.2认知功能评估
  分别在术前,术后 1个月、6 个月时使用多种认知功能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由两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完成,均顺利完成随访。
  (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总分 30 分,≥26 分为正常,受教育年限≤12 年则加一分。评分标准参照 MoCA 使用与评分指导手册。
  (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总分 30 分,分数在 27-30 分为正常,21-26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 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9 分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
  (3)搭火柴测验(Stick Test):总分 30 分,分为三个部分,模仿、回忆和旋转,各占 10 分。主要考察患者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视空间结构能力,目前被广泛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
  2.3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比较
  对照组术前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6 月给予256层CT灌注成像评价局部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测量取半卵圆中心层面白质区前、中、后3点测量颈动脉支架置入侧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脑血流容积及平通过时间,比较术前血流灌注的差异及术后缺血区域的灌注恢复情况。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组患者术前脑组织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侧支架置入术后血流灌注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组患者MoCA、MMSE、Stick Test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月、6月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组患者MoCA、MMSE、Stick Test评分在术后 1月、6月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脑组织血流灌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脑组织血流灌注量与MoCA、MMSE、Stick Test评分均呈正相关( r=0.356,r=0.493,r=0.393,p<0.05) 。
  5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年龄在65岁至85岁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5%,年龄在85岁以上者则为65%。认知功能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脑血流量及其分布有密切关系。Balestrini S等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特别是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能明显影响认知功能。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呈负相关,即颈动脉狭窄越重,认知功能评分越差,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说明了狭窄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组织长期低灌注状态,可造成认知障碍的发生。目前很多研究提示,血流重建术如内膜剥脱术或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3]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的灌注增加有关。我们以往的研究也证实对于颈动脉狭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忆力、执行能力明显改善。
  本研究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解除颈动脉狭窄后,通过与术前比较发现术后患者MoCA、MMSE、Stick Test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提示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CAS)可通过改善颈动脉狭窄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进一步说明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与以往的报道一致。患者的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同时在研究脑血流量与神经心理评分之间的关系中也证实了脑组织血流量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狭窄严重者的认知功能,从而说明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目前认为颈动脉狭窄引起认知障碍的机制[4]可能包括:(1)一方面是狭窄远端慢性脑的低灌注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加和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可引起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活动的改变,特别是乳头体、海马及海马旁的周围组织边缘系统神经网络,造成患者认知障碍;另一方面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造成颅内动脉的栓塞,引起无症状性脑梗塞,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可见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认知障碍是脑血流的慢性失代偿或脑结构损害的结果。
  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于严重颈动脉狭窄特别是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都应根据其颈动脉狭窄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血管性危险因素而临床无症状者的患者,更不应忽视对其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对颈动脉严重狭窄者,应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 CAS,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同时还能改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冉昌丽,李耀彩.Rho激酶抑制剂和解除狭窄联合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 ( 5) : 465 -468 .
  [2]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Ⅲ(修订稿).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478-479.
  [3]赵秀芹 赵冰 夏章勇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577-579.
  [4]贾建平.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6.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适时按需分阶段因人、因病施教进行人文护理、个性化骨科健康教育,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护患之间的良性互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拓宽护士的知识水平,从而也使骨科患者达到预防并发症、增进健康、促进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人文护理;个性化;骨科;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科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针对因素实施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4例急性阑尾炎实施阑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214例患者中,21例(9.81%)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症状,主要为术后2~8d内出现感染。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程、手术切口长度及体重指数、是导致阑尾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肿瘤标记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rheumatiod arthritis with lung disease,RA-ILD)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住院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分为RA-ILD组(52例),RA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取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取二阶段交叉设计试验方法,分别给予单剂量口服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受试品)与富马酸酮替芬片(参比品)2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浆样品不同时刻血药浓度,并计算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
期刊
摘要:目的: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估判体内肾结石成分,据其结果设置合理治疗参数,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肾盏结石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KUB平片对肾结石的密度情况进行评估,观察组使用双源CT双能量体内结石成分分析技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最高工作电压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期刊
摘要:临床检验是诊断和治疗的的重要依据,人们将医院检查科喻为军队的侦察兵。在现代医疗中,临床检验为医生对早期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制定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各种重要信息。但出现不合实际的检验结果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会给临床带来的不便,会给患者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是检验人员,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临床检验的水平体现在检验设备,人员素质,临床检验相关法规,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光棒与可视喉镜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无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气道评估为Ⅰ~Ⅲ级,年龄为25~60岁,随机分为光棒组(A组)和可视喉镜组(B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记录心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我院接收的需要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等量的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度差和上中切牙凹距差,两组患者不适应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磨牙移位较小、上中切牙轻度差和凹距差
期刊
摘要: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老年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治疗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常采用安放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但是因为大部分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都伴有骨质疏松症,这样就可能破坏内固定。本研究从螺钉改进、伤椎处理、钉道强化以及植骨融合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增强老年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增强;老年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稳定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上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对于具有慢性的支气管炎的老年病患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份~2015年3月份的120例具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的老年病患,随机分为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平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对病患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进行一定的干预护理。试验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病患一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护理。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