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超声衰减专业委员会、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和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暨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内耗与超声衰减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大会于2000年10月20-23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3个单位的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向大会提交了38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为特邀报告),共有34篇学术论文在大会上宣读.4篇特邀报告“凝聚态物质切变波共振吸收谱仪的原理”(张进修,中山大学)、”结构弛豫与玻璃化转变”(黄以能,南京大学)、“相变及相关过程的内耗”(徐祖耀,上海交通大学).”与位错和点缺陷交互作用有关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的研究”(方前锋,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全面总结了国内当前内耗与超衰减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和理论工作.会议文集将在中山大学学报上正式发表.rn徐祖耀院士的报告总结了相变及相关过程的内耗研究,得到了其他技术不能得到的有用信息(如马氏体和贝氏体预相变),提出了用相变内耗峰的面积来标度材料形状记忆效应的设想,并从实验上给予了证实.张进修教授的报告介绍了他们自行研制的切变波共振吸收谱仪的原理,为研究液体或生物材料的机械能吸收谱打下了设备基础.黄以能教授和方前锋研究员的报告分别就高聚物及玻璃态物质的结构弛豫与玻璃化转变的理论与实验工作以及与位错和点缺陷交互作用有关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rn从这次会议来看,内耗基础理论研究在原有的学科积累和研究基础上,近年来又有创新性进展,做出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特别是在与位错和点缺陷交互作用有关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的理论研究以及高聚物及玻璃态物质的结构弛豫与玻璃化转变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高阻尼材料如泡沫金属和合金、Zn-Al、Cu-Al,Fe-Mn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仍是这次会议交流的重点之一.此外,内耗与前沿学科交叉又派生出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除了传统金属、高分子等材料之外,在对一些新的功能材料如无机透氧膜、氧离子导体、锰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和纳米金属材料的内耗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如在巨磁电阻材料中观察到了两个内耗峰,一个与有序无序转变和磁转变相联系,另一个与相分离过程相联系.在氧离子导体中也观察到了两个与氧离子扩散有关的内耗峰.这些内耗峰的微观机理正在研究之中.rn本次大会交流的另一个热点是在液体和软凝聚态物质的机械振动能吸收谱的研究方面.由于切变波共振吸收谱仪的研制成功,使得测量液体和软凝聚态物质的内耗与弹性模量成为可能,并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在水中观察到了与水的分子或团族的本征振动有关的特征共振吸收内耗峰.在液体金属中观察到了一个与液体结构变化有关的内耗峰.尽管这些结果还是初步的,测量还有待更加精确化,但这无疑开辟了内耗与超声衰减研究方面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rn可见,内耗测量技术与当今凝聚态物理学的前沿课题,乃至生命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广泛应用前景.因此,不断发展内耗基础理论,完善内耗测量技术,开拓内耗研究新领域,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交流对本领域今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n本次会议获得了中国物理学会、广东省物理学会、中山大学物理系、内耗与固体缺陷开放研究实验室等单位的经费资助.与会全体代表深切悼念内耗与超声衰减研究领域的创始人葛庭燧院士,表示要继承葛庭燧先生的遗志,将中国的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再创辉煌.rn第七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将于2003年在合肥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召开,届时将选举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举行葛庭燧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活动.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