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村娘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或者称呼为“妈妈”,也就是母亲的尊称。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等称呼。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尊称娘亲为“妈妈”。娘之爱,感天动地;娘之恩,大爱无疆。有娘之爱,才让我“漂”得如此从容;娘之爱,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至高无上高大荣上的;娘之爱,平凡而又伟大,没人可以代替。娘的爱,不光是历经十月怀胎的辛苦,更是饱受苦难,让你在安全舒适、特殊的“房子里”平安度过,从呱呱落地,一口一口奶水的喂养,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直至抚养成人;娘的养育之恩,如山高水远,地久天长;无以回报,感天动地;娘恩一生,心中永记,儿孙孝道,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中华孝道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尊老爱幼传统文明共同进步。广泛开展“弘扬孝文化,建设家文化”活动,旨在弘扬传统孝德,引导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谐家文化,建设弘扬孝道文化。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老师的一首《母亲》,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娘亲的深情厚爱,平凡而伟大感人至深:“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是啊,娘之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甚至包括她自己宝贵的生命。娘之爱,天大地大,憾人心肺;娘之恩,无私奉献,无可替代。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时光的车轮无情的将娘“摧残”,让她慢慢地变老,而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长大成人。敬爱的娘,如今,我们已经成家立业,也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与新的小家庭。我在喧嚣的大都市魅力山城(重庆)和青藏高原(川藏线)的山区老林里“战斗”部队工作,来回游走了19年。有时感觉离家越来越远,可有时又仿佛家触手可及,但是永远不变的是娘每次,在我出门之前的殷切嘱托:“出门在外,礼让为先;不与人争斗,万事和为贵……”短短几句话语,却深深的包含了娘,无怨无悔的爱子之心,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娘,其实从她生下来到现在,吃了不少苦,也糟了很多罪。她生于1959年,家中有五姊妹,娘排行老五,也是最小的(幺妹)。那时正是国家自然灾害尤为严重的三年,粮食短缺,物资匮乏。建国才10年,国家建设刚刚起步,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生活。然而每次想到60岁的母亲,为我们一家老小上下操劳过度,非常苍老之时,我的心就会涌现出一种酸酸的凉意,使我的心隐隐阵痛感到十分内疚。从我记事以来,娘就是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起早贪黑的生产劳作,是典型中国山村朴实勤劳的农民妇女。
  从我记事以来,娘就是一个能干的农村生产能手。父亲很少在家,一般都是在外面做事(从事窑工),也是体力活,非常辛苦。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娘那瘦小的身躯上。在那个年代,国家是实行计划经济,集体大生产,实行“工分制”,按照所得工分来发放粮食。不论是日晒雨淋,还是刮风下雨,娘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拼命的挣工分。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春耕、秋收、割麦子、收稻谷,跟男人一样挑一两百斤担子,农活样样精通。记得小时候,我和兄弟两人想吃小麦耙(面粉做的一种农村主食,可以包各种馅)。可是,家里已经是“青黄不接,揭不开锅”。娘亲就去对面村庄借小麦面粉,还被大户人家的“看门狗”咬了,在家门口看到娘她“血肉模糊”的脚“一摆一瘸”的回来,手里捏着借到的三升白面粉。现在想起来,七尺身高“男子汉”的我,暗暗流泪,责怪自己年少轻狂,不懂事……娘,她不服输的个性,不为生活所迫而低头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难怪伟大的毛爷爷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红军时期有战斗精神旺盛的“红色娘子军”,今有为了养育子女成人坚强的娘。娘的这种大爱真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孝敬家人长辈,赡养老人,养老送终,让娘(长辈)安享晚年,天经地义。
  本是该享清福的娘,如今还要为我们一家人辛苦奔波,辛勤劳作。特别是单位(部队值班)工作忙的时候,24小时人员必须在岗在位。娘这个时候,会比较辛苦,因为要带小孩。我常常为自己能“嫁”到魅力山城重庆,而倍感到荣幸。因为重庆是一个非常独特美丽的城市,大都市(直辖市)。两江碧水(长江、嘉陵江)、美女如云、麻辣火锅。虽然我是“山水之城”里的穷人,但和老家相比我算是进了“金窝银窝”了。毕竟我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工资勉强还过得去。当然,还有点稿费补贴家用;生活也因山城辣妹子的妻子,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点得井井有条,加上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参与变得美满幸福,这些都是娘的功劳。有娘在,家就在;子女之间,往来才频繁。
  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是娘对儿女牵挂的真实写照。幸好有着娘无怨无悔的爱和深情的挂念,我才能过得如此踏实、如此从容面对生活的困难。每次出远门,娘知道我的假期很短,所以早早给我准备好了柿子饼、花生等特产,当然她一直劝我做事不要“磨磨蹭蹭”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必须言出必行,要有生活的担当,不要计较儿女情长。走的那天母亲执意要送我去车站,说看到我们上车她才放心,并一路上叮嘱我要对老婆好点、对老丈人與丈母娘孝顺一点。想到我都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让娘老来操心费神,真的觉得愧对母亲大人。
  娘之爱,大爱之深,生命之河奔腾不息;娘之爱,代代相传,美德之花四季常开。我想,娘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娘亲,都有自己讲不完的娘关爱与感受;娘,永远都是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无法删减的篇章;无论自己所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对娘的尊敬总是源于心中最质朴的敬畏之感,让人觉得真切、幸福。正如我,想到放牛时的情景,至今快乐着;烤红薯的味道至今清香着;而想起娘的怀抱,我至今都会觉得开心无比。因为有娘无私的爱,我才不觉得自己在灵魂上是一个孤单的主角;因为有娘的关爱,我才能过得如此踏实、如此从容,才会觉得生活丰盈多彩多姿,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坎坷!
  古人云:“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伟大的娘”。无论怎么时代变迁,在风雨人生的旅途中,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娘的大爱无言,永不消泯,代代相传。让我们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弘扬孝道娘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和谐温馨社会。家族大哥对伯妈的孝心,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半身不遂,动弹不得”卧病在床的伯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模范表率。孝感动天,生命不止;孝善麻城,薪火相传!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瀑河之水山中来  天蓝得深邃纯净,飘游而来的洁白云朵犹如裙裾曼舞,这样心旷神怡的天气,去看小黄山身前的瀑河,正是时候。在网上查看了早晨公交车的时间,八点一刻,黄绿相间的无污染公交车,载着一颗期待许久、想一睹瀑河水别致风韵的心灵,在草绿交织的田野上如一滴水自由徜徉。  瀑河的历史远比河畔一座座村庄、众多生灵久远。  早在六千多年前,这一带的瀑河,水势汹涌澎湃,树林阴翳,野兽出没,跋涉而至的先民们,停
期刊
“诗意地栖居”在种植葡萄的神地  贺兰山东麓,“诗意地栖居”着一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酿制庄园。  是!“诗意地栖居”!  这座庄园的名字叫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简称“贺东庄园”或者“贺东酒庄”。  客观地说,“贺东庄园”并不是一个能让人的想象诗意飞扬的名字,但她种植的葡萄都是世界品牌。她用这世界品牌葡萄酿制的红葡萄酒,却能真真确确惊艳你的眼球,膨胀你的想象力!  她出品的葡萄酒更比王翰的“
期刊
我们常常喜欢造访深山,且乐此不疲,可往往不去深究其緣由。  今夏的三伏天,我所居住的城市热得像个大火炉。于是,就和两三好友商定,举家驱车前往浙江天目山避暑。  不到三小时,我们一行便像穿山甲似的钻进了天目山的大山深处。沿着盘山公路一圈一圈地往上绕。一边是笔直陡峭的山体,树木苍翠,浓荫遮蔽,透着层层凉意;另一边则是深壑巨沟,轰隆隆地喧响着山涧的奔流声,其间还夹杂着山鸟的啁啾声,与悠长的夏蝉嘶鸣声。遇
期刊
母亲一摇一摆地走进诺大的布料市场时,我忽然发现,暗暗的市场内母亲霜白的头发很亮眼。自前年被汽车撞了一下后,母亲便走路有些摇摆,但风风火火的风格没有改,一路上那一家家麻的、呢的、布的布料铺面在她面前经过,那么纷繁的色彩都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她眼不斜视,径直往里走。我知道,她一心只想给我——她的女儿,剪一块缎子布料。母亲知道我喜欢中式服装,借着孙子结婚的因由,一定要帮我这个做姑姑的做一件新衣服。  可
期刊
一  育儿殁了。他说这几年没好好干,娃娃还小,花钱的日子多着呢;他说开春了,和三毛(小卫)、敏朝去西藏,那边工价高,给娃娃也能攒点钱。谁知道春天还没站住脚跟,还没能等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他就殁了。  他殁的那天,整个关中都变了天,愁云惨淡,天地之间灰蒙蒙一片,气温陡然降了下来。接下来的两天,漫天雪花飞舞,在空中缓缓地飘落,在古莘的大地上铺了淡淡的一层。我住在张立家这两天,每到夜间上厕所——或者是农村
期刊
十二月的西城,过了秋叶壮美聚集,到了冬风刺骨。  一个人心事重重的往返踏步,秋风吹着耳垂,暗黄灯光在路上铺满。  风送来陪伴,是若有若无的笛子声,是汽车疾速驰过的一团尾气,是夜色荒凉下散落的人影。  终于可以一个人静一静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一个很重的病,只要看见人,就会面带微笑,全无担忧之色。一个人的时候,总希望有足够的文采支撑溢出的情感,来一首《葬花吟》。  演与歌。  我想跟你聊聊往事。
期刊
《长物志》开篇曰“居山水间者为上。”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远离城市的地方,或到未开发的原生态山区听风弹松声脆,看日照树影乱,在风声日影中捕捉岁月美好;或漫步山间羊肠小道,观湛蓝天空云卷云舒,看漫山遍野鲜花怒放,于流云山谷中释放心灵的桎梏;或到一望无际茫茫沙漠体会苍凉,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感受信仰,到乡间古村落中追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怀着这种心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走进了重庆市武隆区东
期刊
苗家人爱吃酸。  在苗家,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吃酸。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红白喜事,酸鱼、酸辣子、酸萝卜、酸肉、酸豆角、酸菜等酸食无处不有。闲时吃,节庆时更是要吃,一年到头,酸食无日不吃。故苗族民间有谚语说:“三日不吃酸,脚杆打闪闪。”  苗族酸食习俗的形成,是由他们居住的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苗族多居住在山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无集市贸易,长期维
期刊
在二十年前,我结交了一男一女两位好朋友,男的叫阿豪,女的叫阿莉。同在一武警部队经营的公司做事,后来中央军委下令,不准部队参加地方经营性生产活动,他们选择了各自奔走。阿豪野心勃勃,到了上海工作,想趁大好时光,拼出一片天地。而阿莉回到惠州市,她说城市不在大小,量力而行,适者生存为佳。  分别多年,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打拼,留下忙碌的痕迹,见面的机会很少。然而,以前的情谊,不因时间久远而疏淡,思念如四季花开
期刊
从滨海公路遥望雕塑公园,已经数次了。大海与雕塑,奔涌与宁静,是如何共处的呢?就如这个世界,这个城市和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种交集。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大自然的风云际会。而此时公交车里,有多少位乘客,就有多少种心路,多少种人生。每一种,都是生活的雕琢品。  我的住所离雕塑公园所在的凌水湾并不很远,动了几次想去看看的念头,却都因这样那样的事情未能成行。人到中年,各种事情牵扯羁绊,父母已临垂暮,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