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并不是靠超人来拯救,而是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小人物,他们的善良,以及坚定不移的奉献,来成就的。(Democracy cannot be saved by superman, but only by the unswerving devotion and goodness of millions of little men.)
——美国政治家Adlai Stevenson,1955年
近日,翻看一本书,是享誉国际的英国史学大师Eric Hobsbawm所著的 《Uncommon People》(臺湾中译本译为《非凡小人物》,麦田出版),书中所述的是一些人如何改写历史的故事。
虽然题为“uncommon people”(非凡人物),主角却不是那些居于庙堂之上的王侯将相,又或者名字如雷贯耳的英雄豪杰,前言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所谈论的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人物,除了他们的家人和街坊邻居以外,他们的名字不被人所知晓……这些人占人类的绝大多数。历史学家之间关于个人与其决定历史的程度之争辩不会论及这些人。”
所以,不无反讽,这本书其实是在记述一些“common people”(平凡小人物),一些就如你我一样,却敢于反抗强权压迫的平凡人物的小故事。
书中描述的平凡阶层,例如鞋匠,在法国大革命或者英国人民宪章运动等历史事件中扮演了特殊的政治角色。作者指出,鞋匠在历史上有着同情社会抗争的名声,往往参与其中,并被誉为市井小民的意识形态理论家。莎士比亚名著《凯撒》第一幕里,便出现了补鞋匠带领抗议群众上街的场景,类似的文学作品和场景多的是。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鞋匠不少都能言善道,政治见解滔滔不绝,他们往往会身兼记者、诗人、宣传者、演说家。在这位史学家的样本中,1850年之前,鞋匠在19位法国的工人/诗人中,占了3 位,是其中最大的单一群体。有趣的是,很多国家都有如“鞋匠不应该插手鞋以外的事”、“让补鞋匠做他分内的事,让饱学之士写书”、“好为人师的补鞋匠作不了好鞋”等谚语,显示出这个平凡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其高谈阔论已受到彼时当权者和既得利益阶层的关注、介怀,以至排斥。
为何鞋匠会这样爱好和善于思考?这与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关,他们干活之余能够兼顾观看、交谈和思考,与铁匠等作坊之喧闹嘈杂不同。补鞋匠往往四处流浪,接触面广泛,尤其贴近受压迫阶层的世界。他们谋生工具轻便,所以便于携带书本,鞋匠的作坊甚至发展出朗读报纸和书本的习惯。鞋匠作坊与小酒馆有一个重要差别,后者只适合成年男性,前者则有机会接触到妇孺。鞋匠的工作有相对的自主性,一言以蔽之,他们“卑微但独立”。
就这样,Eric Hobsbawm把车间工人、鞋匠、杂货店商、公车售票员、酒保、乡间农民、穷学生、爵士乐手甚至盗匪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这位马克思史观学者眼中,这些平凡人细水长流的行动,才是改写历史的推手,为一个又一个不公义的社会,带来变革的动力。
今天,在看似璀璨繁华的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阴暗的角落,瑟缩着一张又一张憔悴、彷徨、无助的面孔。征地争议、拆迁赔偿、劳资纠纷、医疗失误、司法不公、官员贪腐、无理拘禁、横蛮打压,都让弱势群体受尽欺凌。
但是,在这些灰暗的角落,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像玻璃厂工人、餐厅老板、残疾人士等,在强权乖张、草民有冤无处申诉、记者失语的恶劣处境下,仍然坚持说真话,为民请命,在黑暗中亮起一点又一点的烛光。
他们口中粗犷的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是砍头,我也不回头”,是何等掷地有声,比起多少诗人华丽的诗篇,或者矫揉造作的文字,都要来得真挚动人。
他们亲自脱衣赠送乞丐、教导孩子,虽然社会上有很多骗子骗取别人的同情心,但就算被骗,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这些言传身教,又让多少庙堂内冠冕堂皇之士,无地自容。
从他们的平凡中,我们看到不平凡的一面,他们坚持说出真相时的勇气,面对不公义时的执着和坚持,启迪和感召了更多的人。我相信,他们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以及锲而不舍的行动,总有一天能为大家谱写出历史。
——美国政治家Adlai Stevenson,1955年
近日,翻看一本书,是享誉国际的英国史学大师Eric Hobsbawm所著的 《Uncommon People》(臺湾中译本译为《非凡小人物》,麦田出版),书中所述的是一些人如何改写历史的故事。
虽然题为“uncommon people”(非凡人物),主角却不是那些居于庙堂之上的王侯将相,又或者名字如雷贯耳的英雄豪杰,前言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所谈论的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人物,除了他们的家人和街坊邻居以外,他们的名字不被人所知晓……这些人占人类的绝大多数。历史学家之间关于个人与其决定历史的程度之争辩不会论及这些人。”
所以,不无反讽,这本书其实是在记述一些“common people”(平凡小人物),一些就如你我一样,却敢于反抗强权压迫的平凡人物的小故事。
书中描述的平凡阶层,例如鞋匠,在法国大革命或者英国人民宪章运动等历史事件中扮演了特殊的政治角色。作者指出,鞋匠在历史上有着同情社会抗争的名声,往往参与其中,并被誉为市井小民的意识形态理论家。莎士比亚名著《凯撒》第一幕里,便出现了补鞋匠带领抗议群众上街的场景,类似的文学作品和场景多的是。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鞋匠不少都能言善道,政治见解滔滔不绝,他们往往会身兼记者、诗人、宣传者、演说家。在这位史学家的样本中,1850年之前,鞋匠在19位法国的工人/诗人中,占了3 位,是其中最大的单一群体。有趣的是,很多国家都有如“鞋匠不应该插手鞋以外的事”、“让补鞋匠做他分内的事,让饱学之士写书”、“好为人师的补鞋匠作不了好鞋”等谚语,显示出这个平凡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其高谈阔论已受到彼时当权者和既得利益阶层的关注、介怀,以至排斥。
为何鞋匠会这样爱好和善于思考?这与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关,他们干活之余能够兼顾观看、交谈和思考,与铁匠等作坊之喧闹嘈杂不同。补鞋匠往往四处流浪,接触面广泛,尤其贴近受压迫阶层的世界。他们谋生工具轻便,所以便于携带书本,鞋匠的作坊甚至发展出朗读报纸和书本的习惯。鞋匠作坊与小酒馆有一个重要差别,后者只适合成年男性,前者则有机会接触到妇孺。鞋匠的工作有相对的自主性,一言以蔽之,他们“卑微但独立”。
就这样,Eric Hobsbawm把车间工人、鞋匠、杂货店商、公车售票员、酒保、乡间农民、穷学生、爵士乐手甚至盗匪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这位马克思史观学者眼中,这些平凡人细水长流的行动,才是改写历史的推手,为一个又一个不公义的社会,带来变革的动力。
今天,在看似璀璨繁华的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阴暗的角落,瑟缩着一张又一张憔悴、彷徨、无助的面孔。征地争议、拆迁赔偿、劳资纠纷、医疗失误、司法不公、官员贪腐、无理拘禁、横蛮打压,都让弱势群体受尽欺凌。
但是,在这些灰暗的角落,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像玻璃厂工人、餐厅老板、残疾人士等,在强权乖张、草民有冤无处申诉、记者失语的恶劣处境下,仍然坚持说真话,为民请命,在黑暗中亮起一点又一点的烛光。
他们口中粗犷的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是砍头,我也不回头”,是何等掷地有声,比起多少诗人华丽的诗篇,或者矫揉造作的文字,都要来得真挚动人。
他们亲自脱衣赠送乞丐、教导孩子,虽然社会上有很多骗子骗取别人的同情心,但就算被骗,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这些言传身教,又让多少庙堂内冠冕堂皇之士,无地自容。
从他们的平凡中,我们看到不平凡的一面,他们坚持说出真相时的勇气,面对不公义时的执着和坚持,启迪和感召了更多的人。我相信,他们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以及锲而不舍的行动,总有一天能为大家谱写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