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肺炎是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重症肺炎不易控制的重要原因,利奈唑胺(Linezolid)是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恶烷酮类抗生素,由于该药的作用机制独特,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临床对感染的治疗已显示出优势[1]。尝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76例。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15天~2岁9个月;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5天~2岁8个月。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体温最高39.5℃,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三凹征、肺部喘鸣和湿啰音。病程2天~半个月。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5~23.0)×109/L,淋巴细胞0.4~0.7。X线表现主要以双肺纹理增重,点片状阴影,肺气肿,其中2例呈节段性肺炎的改变。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照婴幼儿重症肺炎诊疗常规,采用抗感染,镇静祛痰平喘,吸痰、吸氧、纠正心衰、呼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及支持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600mg静滴,12小时/(次·日),疗程7~14天。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肾功能无异常患儿给药剂量10mg/kg,每8小时1次。肾功能异常患儿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并监测血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维持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0~15μg/ml,峰浓度30~40μg/ml。疗程7~14天。
观察指标:主要观测指标有婴幼儿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痊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计算临床有效率,判断临床疗效;结合痰培养结果,按病原菌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5级评定计算病原菌清除率,判定细菌学疗效;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统计总例数计算百分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两组婴幼儿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数、细菌清除数、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讨论
婴幼儿的特点及对肺炎的易感性:肺炎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发病多见。本病可原发,也常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之后,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咳嗽伴有白色泡沫黏痰,还有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缺氧发绀、肺部啰音等。小儿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道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道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膜所阻塞发生肺炎。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可因毒素、缺氧代谢异常引起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
利奈唑胺的药理作用及优点:利奈唑胺应运而生,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能全面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阻止细菌70S起始复合物形成,作用于细菌蛋白合成的起始階段,最终产生抑菌作用[3]。由于利奈唑胺结构和作用独特,尚未出现交叉耐药的现象。本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及显效时间利奈唑胺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组织穿透性,能快速分布至不同的脏器组织,在肺上皮细胞液中的穿透性高达100%,在肺组织中利奈唑胺的浓度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因此,利奈唑胺临床疗效及显效时间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性,在体外也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利奈唑胺在人体内外对各种感染的阳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利奈唑胺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头痛、呕吐、味觉改变、口腔念珠菌病、轻度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不影响用药。
总之,利奈唑胺具有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起效快及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该药对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南光日,李冬.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6):403-405.
2 胡亚美,江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
3 张莉,刘晓艳.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2009,4(2):97-98.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76例。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15天~2岁9个月;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5天~2岁8个月。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体温最高39.5℃,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三凹征、肺部喘鸣和湿啰音。病程2天~半个月。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5~23.0)×109/L,淋巴细胞0.4~0.7。X线表现主要以双肺纹理增重,点片状阴影,肺气肿,其中2例呈节段性肺炎的改变。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照婴幼儿重症肺炎诊疗常规,采用抗感染,镇静祛痰平喘,吸痰、吸氧、纠正心衰、呼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及支持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600mg静滴,12小时/(次·日),疗程7~14天。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肾功能无异常患儿给药剂量10mg/kg,每8小时1次。肾功能异常患儿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并监测血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维持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0~15μg/ml,峰浓度30~40μg/ml。疗程7~14天。
观察指标:主要观测指标有婴幼儿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痊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计算临床有效率,判断临床疗效;结合痰培养结果,按病原菌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5级评定计算病原菌清除率,判定细菌学疗效;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统计总例数计算百分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两组婴幼儿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数、细菌清除数、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讨论
婴幼儿的特点及对肺炎的易感性:肺炎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发病多见。本病可原发,也常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之后,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咳嗽伴有白色泡沫黏痰,还有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缺氧发绀、肺部啰音等。小儿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道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道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膜所阻塞发生肺炎。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可因毒素、缺氧代谢异常引起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
利奈唑胺的药理作用及优点:利奈唑胺应运而生,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能全面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阻止细菌70S起始复合物形成,作用于细菌蛋白合成的起始階段,最终产生抑菌作用[3]。由于利奈唑胺结构和作用独特,尚未出现交叉耐药的现象。本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及显效时间利奈唑胺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组织穿透性,能快速分布至不同的脏器组织,在肺上皮细胞液中的穿透性高达100%,在肺组织中利奈唑胺的浓度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因此,利奈唑胺临床疗效及显效时间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性,在体外也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利奈唑胺在人体内外对各种感染的阳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利奈唑胺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头痛、呕吐、味觉改变、口腔念珠菌病、轻度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不影响用药。
总之,利奈唑胺具有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起效快及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该药对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南光日,李冬.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6):403-405.
2 胡亚美,江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
3 张莉,刘晓艳.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2009,4(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