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浪潮席卷了整个教育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抓住主阵地,设置教学“多渠道”,打造灵动的美术课堂,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基于此,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对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引导的课堂教学渠道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从而使素质教育成为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灵动之花,呈现精彩课堂。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渠道;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实际,现有的美术教育依然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禁锢,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方面,忽略了美育的渗透教学,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使美术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人员,应结合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教育的创新,打造灵动课堂,绽放生命活力,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创新意识简单化,探索活动机械化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也相对较为简单,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墨守成规,仍旧秉承一贯的“唯我独尊”,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绘画创作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禁锢,学科教学成效日益低下。
(二)教学体系不合理,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美术课程在小学普及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校及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等,美术课被看成“形式课”,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由此造成美术课只是一个副科,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绘画,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创新。再加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美术教学的科学性,这对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美术学科所特有的美育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新时期下打造灵动美术课堂的教学渠道
(一)导入游戏,诱发学习动机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先导,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巧妙的导入能够让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意志力较差,好奇喜动。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转变为有意识记,这不仅能够激励孩子进步,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在游戏中彰显个性,解决教学难题。如在一年级的《圆圆的世界》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议进行魔术比赛,教师先变:老师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圆圈,添上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几根头发。嘿,变出了一个小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圆变出什么来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想到了各种圆圆的物体,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飞碟、饭桌、地球、太阳、花朵,等等。教师可以顺势引入课题——圆圆的世界,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就在这有趣的游戏导入中拉开了帷幕。
(二)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精神发展需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实践、探究的平台和机会,构建有利于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产生的真实而复杂的情境。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和复杂性,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觉、愉悦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和促进,指引学生独辟蹊径,脱离常规思维的禁锢,从一种新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感悟和创造。通过这种方式,相信能够把枯燥的课堂转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学生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授《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这节课主要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并要学会将它们调成间色。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告诉学生三原色是红、黄、蓝,他们两两相配可以调出橙、绿、紫。无论教师讲得如何声情并茂,学生也是难以领会当中知识点的,课后也会很快忘记。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调色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略加指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趁机让学生拿出颜料进行调制,学生的兴趣都很大,并乐此不彼地调制着,个个都为自己调配出来的色彩而欢呼雀跃。
(三)自主探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自由是创设的前提基础与条件,缺乏了自由为基础,就无法进行想象,更不能进行大胆的假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变迁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美术中的奥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思想意识,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动手操作之后,所留下的印象效果更好。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好书中的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萌发创新性思维,达到最有效的学习。 如教学《做泥饼干》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各种颜色泥做好形状花纹不一的“饼干”,再和真饼干混淆在一起,用一个盘子装着端给学生看。饼干是孩子们喜爱的食品之一,对于这些花样百出的饼干,势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也会兴致勃勃。面对学生如此高昂的兴致,教师可以顺势引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一起来学习做饼干……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蠢蠢欲动,都想一试身手。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制作泥饼干的要领,并进行艺术花纹设计,必要时还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动作分解,学生们也听得十分认真,自己动手进行饼干创作。不一会儿,学生的桌面上就出现了漂亮的小饼干。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选出学生代表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思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师生合作,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沿用讲授式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情感因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所发挥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脱离传统角色形象的禁锢,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学会和学生做朋友,把自己对美术的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有助于形成学生心灵的共鸣。为此,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抛弃“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使课堂更加富有人情味,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所蕴含的情感。
(五)联系生活,深化知识应用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加强美术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把美术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实例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美术学科的本质属性,远离了实际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脱离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深入挖掘美术学科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生活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实践应用,学习效率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还为其拉开了新的篇章。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理解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形象,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打造灵动课堂的目标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教学“多渠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2]陈俊锋.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3]陈朝霞.美术课不是“画吧”[J].中国教师,2009,(22).
作者简介:
韦雪芳,广西省柳州市沙塘小学美术老师,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渠道;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实际,现有的美术教育依然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禁锢,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方面,忽略了美育的渗透教学,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使美术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人员,应结合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教育的创新,打造灵动课堂,绽放生命活力,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创新意识简单化,探索活动机械化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也相对较为简单,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而没有把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整合,使得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墨守成规,仍旧秉承一贯的“唯我独尊”,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绘画创作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创作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禁锢,学科教学成效日益低下。
(二)教学体系不合理,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美术课程在小学普及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校及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等,美术课被看成“形式课”,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由此造成美术课只是一个副科,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绘画,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创新。再加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美术教学的科学性,这对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美术学科所特有的美育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新时期下打造灵动美术课堂的教学渠道
(一)导入游戏,诱发学习动机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先导,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巧妙的导入能够让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意志力较差,好奇喜动。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转变为有意识记,这不仅能够激励孩子进步,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在游戏中彰显个性,解决教学难题。如在一年级的《圆圆的世界》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议进行魔术比赛,教师先变:老师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圆圈,添上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几根头发。嘿,变出了一个小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圆变出什么来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想到了各种圆圆的物体,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飞碟、饭桌、地球、太阳、花朵,等等。教师可以顺势引入课题——圆圆的世界,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就在这有趣的游戏导入中拉开了帷幕。
(二)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们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精神发展需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实践、探究的平台和机会,构建有利于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产生的真实而复杂的情境。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和复杂性,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觉、愉悦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和促进,指引学生独辟蹊径,脱离常规思维的禁锢,从一种新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感悟和创造。通过这种方式,相信能够把枯燥的课堂转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学生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授《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这节课主要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并要学会将它们调成间色。倘若只是依靠教师的一张嘴进行描述,告诉学生三原色是红、黄、蓝,他们两两相配可以调出橙、绿、紫。无论教师讲得如何声情并茂,学生也是难以领会当中知识点的,课后也会很快忘记。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调色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略加指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趁机让学生拿出颜料进行调制,学生的兴趣都很大,并乐此不彼地调制着,个个都为自己调配出来的色彩而欢呼雀跃。
(三)自主探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自由是创设的前提基础与条件,缺乏了自由为基础,就无法进行想象,更不能进行大胆的假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变迁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美术中的奥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思想意识,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动手操作之后,所留下的印象效果更好。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好书中的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萌发创新性思维,达到最有效的学习。 如教学《做泥饼干》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各种颜色泥做好形状花纹不一的“饼干”,再和真饼干混淆在一起,用一个盘子装着端给学生看。饼干是孩子们喜爱的食品之一,对于这些花样百出的饼干,势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也会兴致勃勃。面对学生如此高昂的兴致,教师可以顺势引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一起来学习做饼干……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蠢蠢欲动,都想一试身手。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制作泥饼干的要领,并进行艺术花纹设计,必要时还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动作分解,学生们也听得十分认真,自己动手进行饼干创作。不一会儿,学生的桌面上就出现了漂亮的小饼干。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选出学生代表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思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师生合作,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沿用讲授式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情感因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所发挥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脱离传统角色形象的禁锢,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学会和学生做朋友,把自己对美术的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有助于形成学生心灵的共鸣。为此,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抛弃“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使课堂更加富有人情味,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所蕴含的情感。
(五)联系生活,深化知识应用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加强美术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把美术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实例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美术学科的本质属性,远离了实际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脱离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深入挖掘美术学科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生活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实践应用,学习效率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还为其拉开了新的篇章。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理解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形象,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打造灵动课堂的目标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教学“多渠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2]陈俊锋.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3]陈朝霞.美术课不是“画吧”[J].中国教师,2009,(22).
作者简介:
韦雪芳,广西省柳州市沙塘小学美术老师,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